一九**年农历三月初八,天还没亮透,宋家院子的烟囱就冒起了青烟。宋卫国裹着旧棉袄往食品站赶,身后跟着大哥宋建国——兄弟俩昨儿就商量好,今儿要给娘赵金凤办五十五岁寿宴,得趁早排队凭票买肉。等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两人扛着三斤五花、二斤肋排回来,肉香一飘,连隔壁张婶家的狗都扒着院墙“汪汪”叫。
厨房里,李红梅正围着围裙揉面,面团在她手里转得飞快,案板上已摆了两排白胖的馒头。她时不时往院角瞟一眼——四岁多的女儿宋婷婷(小名小草)正蹲在那儿,拿着彩纸剪东西,两岁多的宋知遥被楚瑶抱在怀里,小手攥着个布偶兔子,眼睛直勾勾盯着锅里的肉。
见林薇捧着红绸盒子进来,红梅擦了擦手笑道:“二弟妹这盒子亮闪闪的,准是给娘的好寿礼。”
林薇把盒子递到赵金凤面前,声音亮堂:“妈,我和老三媳妇儿去县里金店打的足金镯子,您试试圈口合不合。”赵金凤的手在围裙上蹭了又蹭,指尖刚碰到镯子,就被那抹黄澄澄的光晃得眼酸——三十年前她嫁进宋家,婆婆只传了个薄得能透光的金戒指,如今竟有了沉甸甸的镯子。
“娘,您再看看这个。”楚瑶抱着知瑶走近,手里拎着件深紫色羊毛衫,“托晓云从省城捎的纯羊毛,您冬天套在棉袄里,保准不冻肩。”怀里的知遥被肉香勾得直蹭妈妈,含糊地喊了声“奶…奶奶”,逗得赵金凤笑出了眼角的褶子。
周晓云这时蹲在炕边翻相册,见赵金凤看过来,连忙递上:“妈,这里面有您和爹的结婚照,还有大哥他们四个满月时的胖模样,连超市开业那天您剪彩的样子都存着呢。”
赵金凤刚翻到第二页,就被李红梅塞了双黑布底鞋:“娘,我手笨,不会打金镯子也不会买洋货,就给您纳了双棉鞋。婷婷昨天还跟我说,‘娘,奶奶冬天脚冷,咱们给奶奶做暖乎乎的鞋’。”她看着鞋面上细密的针脚,突然想起婷婷刚出生时,自己嫌是丫头片子,连抱都没抱过,如今这四岁多的小丫头,倒比谁都惦记她。
“你们这几个……”赵金凤摩挲着相册封面,声音发颤,“比我那四个臭小子有心多了。”正说着,院角传来婷婷的喊声:“娘!奶奶!我做好啦!”只见四岁的小姑娘举着张剪得歪歪扭扭的红纸,小跑着过来,身后跟着被楚瑶放下、摇摇晃晃追过来的知瑶。
“奶奶!生日…生日快乐!”婷婷(小草)举着红纸扑进赵金凤怀里,纸上剪的是个圆滚滚的寿桃,边缘还沾着点胶水——她昨天跟妈妈学了半天才剪出来。小姑娘仰着小脸,大眼睛亮晶晶的:“奶奶,这个是寿桃,吃了能长命百岁!我还在后面画了小花!”
赵金凤把红纸拿在手里,指尖触到小姑娘冻得有点凉的小手,心里一软。没等她开口,两岁多的知遥就晃着小手凑过来,手里攥着颗剥好的糖,含糊地说:“奶…奶奶,糖…甜。”那是楚瑶早上给的糖,他攥了一上午都没舍得吃,这会儿却伸着小手要递给奶奶。
“哎哟,我的乖宝。”赵金凤连忙把两个孩子搂进怀里,眼泪“啪嗒”掉在婷婷的红纸上。她看着怀里四岁的婷婷,头发还扎着两个小揪揪,手里还攥着剪子的柄;再看看身边两岁的知瑶,口水都快流到下巴上,却还惦记着把糖给她。她突然想起以前的糊涂事:婷婷刚满月时,她还跟宋建国念叨“不如生个小子”;知瑶出生后,她又总偏心孙子,把好吃的先塞给知遥,忽略了婷婷。
“都是奶奶的好宝贝。”赵金凤摸了摸婷婷的小揪揪,又擦了擦知遥的口水,声音软得像棉花,“咱们婷婷真是贴心的小棉袄,知瑶也是奶奶的乖孙孙。奶奶以前糊涂,以后一定好好疼你们俩。”
婷婷听了,开心地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奶奶最好啦!我以后天天给奶奶剪寿桃!”两岁的知遥也跟着学,把脸凑过去,软软地蹭了蹭赵金凤的脸颊。
正午时分,院子里摆开两张八仙桌,宋建国和宋卫东忙着搬板凳,宋卫民陪在宋老实身边装烟袋。李红梅把最后一盘红烧肉端上桌,油亮的肉块上撒着葱花,旁边是楚瑶做的糖醋鱼、周晓云拌的凉菜,还有林薇从超市带来的罐头——在当年算是顶丰盛的席面。
楚瑶把知遥放在宝宝椅上,给他系好小围兜;李红梅则牵着婷婷,让她坐在赵金凤身边。四岁的婷婷拿起小勺子,舀了块小块的红烧肉,小心翼翼地往赵金凤碗里送,结果没端稳,肉掉在了桌上。小姑娘有点急,眼圈都红了:“奶奶,我不是故意的……”
“没事没事,奶奶自己夹。”赵金凤连忙把肉捡起来,笑着塞进嘴里,“婷婷给的肉,比啥都香。”旁边的知瑶见了,也想用小手抓盘子里的鱼,楚瑶连忙拦住,给他夹了块没刺的鱼肉,他却非要自己递到奶奶嘴边,小胳膊伸得直直的:“奶…奶奶吃。”
满院人都被两个孩子逗笑了,王素芬笑着说:“金凤啊,你这福气真好!婷婷四岁就这么懂事,知遥两岁多就知道疼人,比我家那小子强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