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老槐树新发的嫩叶,在宋家院子里洒下斑驳的光影。昨夜一场春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跳跃——院子西侧的空地上,还堆着几捆新到的货架木料,那是宋记超市扩张的记号。
自打半年前开张,宋记超市凭着新鲜的货品、公道的价格,很快成了村里乃至邻村的“抢手地”。原先两个店员连轴转都忙不过来,林薇和楚瑶索性盘下了隔壁闲置的小屋,打通墙面后,超市面积扩了大半,这下急着要招五名新店员,才能撑起扩张后的生意。
院子中央已经摆好了几张长凳和一张旧书桌,桌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一壶刚沏好的茉莉花茶,还有一叠印好的考核卷。林薇站在桌旁,手指拂过招聘启事,纸上“宋记超市(扩张扩招)招聘店员五名,需识字算数、吃苦耐劳,择优录取”的字迹工整清晰,她心里暗忖:扩张后货架多了三倍,收银、理货、搬货都得靠谱的人,可不能含糊。
“准备好了?”楚瑶抱着阿遥走过来,轻声问道,眼神扫过那堆货架木料,“扩张后店里头绪多,今天可得把好关,别让关系户搅了局。”小家伙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小手抓着楚瑶的衣领,好奇地盯着桌上的考核卷。
林薇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按计划行事,既要招到人,也不能坏了规矩。”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和说笑声。第一个来的不是普通应聘者,而是村支书的媳妇王婶——她胳膊夹着个布包,拉着个二十出头、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满脸堆笑地闯进来:“薇薇啊!楚瑶!忙着呢?”
她嗓门洪亮,一进门就把院子的宁静冲散了:“这是我外甥铁牛,在镇上粮站干过,搬货记账都懂点!听说你家超市扩张缺人,这不赶紧带他来?你看能不能直接给安排个位置?”
林薇勉强笑着迎上前:“王婶,谢谢您想着我们。不过今天是统一招聘,铁牛兄弟要是感兴趣,正好参加考核——扩张后店里活儿杂,得看谁真能胜任。”
话没说完,院门口又热闹起来。宋卫国的远房表叔挤了进来,手里牵着个扎羊角辫的姑娘,是他刚初中毕业的女儿小花:“薇薇啊,我家小花识字,还会打算盘,你家超市扩张了,正好缺个理货的吧?”紧接着,张婶拽着自家“算术好”的二蛋、李伯推着“力气大”的强子、赵嫂拉着“细心”的翠花……不到一炷香的功夫,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多是带着亲戚晚辈来的村里人,都是冲着眼下超市扩张的“好机会”来的。
原本清净的早晨瞬间成了集市,各种声音裹着“人情”往林薇和楚瑶耳朵里钻:
“我家二蛋小学就当算术课代表,收银肯定行!”
“强子上次帮你家搬货架,一趟扛两箱,扩张后搬新货正合适!”
“翠花心细,连针掉地上都能找着,理货错不了!”
林薇和楚瑶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扩张招人的消息一传开,她们就料到会有这阵仗,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猛。赵金凤原本在厨房蒸馒头,听到动静也走出来,看到满院的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几分自豪:自家超市能扩张、能让人惦记,说明宋家在村里有地位了。
可她的笑容没挂多久就僵住了。因为来的不只是“说情”的,还有直接“施压”的。
赵老婆子拄着拐杖,拉着个瘦高的青年走过来,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劲儿:“金凤啊,去年你家盖超市后屋,我家老头子天不亮就来帮着搭架子,没要过一顿饭吧?现在你家超市扩张了,日子越过越好,可不能忘了老乡亲啊——我家这孙子,你得给留个位置。”
另一个婶子立刻接话:“就是!卫国小时候没少吃我家的窝窝头,现在超市扩张缺人,帮衬帮衬我家小子怎么了?还能让他偷懒不成?”
院子里的人群瞬间躁动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声音快要掀翻宋家的屋顶。林薇只觉得太阳穴突突跳,这些“人情”像无数只手,扯着她往“破例”的方向走——可她清楚,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扩张后的超市招的都是“关系户”,活儿没人干、账没人算,迟早得乱。
楚瑶悄悄碰了碰她的手臂,低声道:“坚持住。扩张是为了把生意做好,不是为了落人情债。”
林薇深吸一口气,往前站了半步,迎着所有人的目光,举起手:“各位乡亲,静一静!”
嘈杂声渐渐平息,几十道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林薇攥了攥手心,声音清晰而坚定:“首先谢谢大家信任宋记超市,愿意来帮忙。咱们超市扩张,是想把货备得更全、把服务做得更好,也想多给村里提供活计——但正因为要扩张,才更得选最适合的人,不然活儿干不好,既耽误超市,也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今天来的每一位,我们都会公平考核,凭本事录取。”
人群里立刻响起窃窃私语,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