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85章 回访崔氏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第85章 回访崔氏

作者:一井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11:45:39

今日恰逢王珪休沐,府中一早便传下话去,阖家一同用早膳。

除了需要静心安胎的楚慕荷,以及身体不便、饮食需格外小心的王惊尘未到之外,其余人皆齐聚饭厅。

膳毕,大嫂崔嫋嫋便主动提出去王玉瑱院子里陪着慕荷说说话,妯娌间如今关系越发融洽。

三郎王敬直则一抹嘴,急匆匆地便要赶回白鹭书院。

自打王玉瑱在白鹭诗会上大放异彩,狠狠挫了郑氏威风后,王敬直往书院跑得比以前勤快了十倍不止。

尤其是年关将近,书院眼看便要放假,他更是抓紧这最后时光,去好生享受一番同窗们因敬佩其兄而对他产生的追捧与羡慕。

王珪看着他风风火火的背影,也只是摇头失笑,并未阻拦。

哪个少年人不贪恋这等前呼后拥、与有荣焉的感觉呢?

待女眷和幼子离去,饭厅内便只剩下王珪、王崇基与王玉瑱父子三人。

王珪起身,引着两个儿子来到正堂。

落座后,王珪对王崇基吩咐道:“崇基,你去备些上好的药材补品,稍后替为父去杜克明(杜如晦字)府上一趟。”

王崇基闻言微怔,他近来因妻子崔氏急于求子,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劲头,对朝中动向知晓得并不及时,便好奇问道:“父亲,可是杜相身体有恙?怎地突然要去拜访?”

不等王珪回答,一旁的王玉瑱便接口道:“大哥还不知道?杜相病重,已卧榻有些时日了。”

他昨日才从房遗直口中得知此事,印象尚深。

王珪有些意外地看了次子一眼,没想到他消息如此灵通,问道:“哦?玉瑱你从何得知?”

王玉瑱坦然道:“昨日与宴清小聚,恰遇房相家的长兄房遗直,是他告知的。”

王珪恍然,点了点头,房玄龄与杜如晦关系莫逆,其子知晓内情再正常不过。

他沉吟片刻,对王玉瑱道:“既然你已知晓,且是通过房遗直得知,也算不得什么隐秘。那你便随你大哥一同前去吧,代为父探望一下杜相,也是应有的礼数。”

没想到,王玉瑱却摇了摇头,婉拒道:“父亲,今日……孩儿恐怕去不成杜府了。”

“哦?”王珪挑了挑眉,颇感意外。

在他印象里,这个二儿子除了必要的应酬,多半时间都是窝在府中陪着有孕的妻子,今日休沐,他能有何事?

“你今日有何要事?莫非是要在家陪着慕荷?”

王玉瑱被父亲问得有些窘迫,支吾了一下,最终还是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般,清晰地说道:“回父亲,孩儿……孩儿今日准备去崔府拜访。”

此言一出,不仅王珪愣住了,连一旁正琢磨该带什么药材合适的王崇基也惊讶地抬起头,看向弟弟。

去崔府拜访?这可不像是王玉瑱平日会主动去做的事情。尤其是经过之前那场风波,崔鱼璃这个名字在王家更是带着几分微妙的敏感。

然而,短暂的错愕之后,王珪与王崇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王崇基更是站起身,走到弟弟身边,亲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一切鼓励与支持,尽在这无声的动作之中。

王珪抚须沉吟片刻,脸色恢复了平日的严肃,沉声嘱咐道:“既然你决定前去,为父也不拦你。记住,到了崔府,务必克己守礼,言行举止皆需合乎规范,莫要做出什么……奇奇怪怪、引人误会之事。”

他话说得委婉,但言外之意很清楚:你是以王家嫡子的身份正式拜访,代表的是王家的脸面和态度,切不可失了分寸,尤其是不能一上去就急着见人家未出阁的姑娘,让崔家觉得我们王家轻浮无礼,不尊重他们。

王玉瑱自然明白父亲的意思,他既然决定去,便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应道:“父亲教诲,孩儿谨记在心。定不会失了礼数,请父亲放心。”

见儿子态度端正,王珪这才微微颔首,挥了挥手:“去吧。早去早回。”

王玉瑱躬身行礼,退出了正堂。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王珪与王崇基心中都明白,这个曾经诗酒风流、略带不羁的“酒谪仙”,正在一步步地,真正扛起属于他的那份家族责任。

……

午时刚过,日光正好,却依旧驱不散冬日的凛冽寒气。

王玉瑱的马车停在了清河崔氏在长安的府邸门前。

他此行并未提前递送拜帖,算是不请自来,因此崔府却也未像迎接预定贵客那般早早恭候。

元宝跳下马车,上前叩响了门环。

一名门子应声开门,见元宝衣着体面,身后马车不凡,便客气地问道:“敢问尊驾是……?”

元宝挺直腰板,清晰回道:“我家主人,乃太原王氏二郎,王玉瑱,特来拜会崔公。”

“王二郎君?!”门子闻言,脸色顿时一变,不敢有丝毫怠慢。

如今长安城里,谁不知道这位王家二郎的名头?更是清楚崔家与王家如今的关系。

他连忙将大门敞开,躬身做出迎请的姿态:“二郎君快请进!小的这就进去通传!”

一边说着,一边对身后的同伴使了个眼色,那人会意,飞也似的向内宅跑去报信。

王玉瑱缓步踏入崔府。府内亭台楼阁,布局清雅,虽值冬日,松柏依旧苍翠,自有一番千年世家的沉淀气度。

他刚穿过二道门,还没走出多远,便见前方廊下,崔景鹤已得了消息,步履匆匆地联袂迎了出来。

“玉瑱贤弟!今日怎有空暇过来?未曾远迎,还望恕罪啊!”崔景鹤脸上带着热情却不失分寸的笑容,仿佛对王玉瑱的突然到访毫不意外。

与此同时,崔府后宅,崔鱼璃所居的院落中。

她正坐在窗下的暖榻上,手中捧着一卷书,目光却有些涣散,半天也未翻动一页。

不知为何,今日总觉得心神不宁,书上的字迹仿佛都活了过来,在她眼前跳动,却一个也读不进去。

她轻轻叹了口气,放下书卷,正准备起身披上放在一旁的银狐裘披风,去院中梅园走走,散散心。

就在这时,贴身侍女青苗却猛地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急切,气喘吁吁地道:“五娘子!五娘子!王……王家二郎君来了!此刻正在前厅与家主和郎君说话呢!”

崔鱼璃闻言,身体猛地一僵,如同被施了定身法般愣在当场,手中的披风也滑落在了榻上。

他……他来了?

昨日她鼓起勇气过府探望慕荷,心底未尝没有存着一丝能见到他的隐秘期待,结果却听闻他早早便出门会友,直至夜深方归。

那份失落与淡淡的委屈,缠绕了她一整夜,让她今晨醒来都觉心中空落落的。

她甚至暗自猜想,他是否……对自己并无那份心思,之前的维护不过是出于道义和世家公子的责任?

此刻骤然听闻他竟亲自登门,种种复杂情绪瞬间涌上心头,让她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应。

过了好几息,她才猛地回过神,察觉到自己的失态,脸颊瞬间飞起两片红云,强自镇定地转过身,背对着青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故作淡然道:“他……他来便来,与……与我说什么……”

青苗跟了她多年,岂会不知自家娘子那点口是心非的心思?

她抿嘴一笑,也不点破,只是从袖中取出一个细长的锦盒,双手奉上,笑嘻嘻道:“是是是,与娘子无关。不过嘛,这是方才随王二郎君来的小厮元宝,特意让门房转交,说是他家二郎君送给娘子把玩的。”

崔鱼璃心跳莫名加速,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过了锦盒。打开一看,里面安然躺着一柄折扇。

这扇子与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形制相同,但入手便知不同。

扇骨是触手生温的极品白玉竹,比寻常紫竹更显温润贵重;扇面则是罕见的雨过天青色冰蚕丝,光滑如镜,其上以清雅墨笔题着一首诗。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诗句吸引:

朱门深怨锁清秋,玉漏声迟月半钩。

纵有浮言侵绣户,何妨素手抚君忧。

松筠自守凌霜志,蒲苇空传蔽日谋。

莫道风高摧碧树,中天犹悬白玉楼。

诗末,还有一行清晰的小字:太原王氏王玉瑱 赠予 清河崔氏崔鱼璃。

崔鱼璃自幼饱读诗书,才华不输男儿,如何读不懂这诗中深意?

前两句暗指她因流言蜚语而深锁闺阁的苦闷;三四句是宽慰,更是承诺——即便外界风雨侵扰,他也愿与她共同承担,“抚君忧”亦可解为他愿抚平她的忧愁,或邀她分担自己的烦忧,语义双关;五六句赞她如松竹般坚守气节,鄙夷那些如蒲苇般四处攀附、散布谣言之辈;最后两句则是坚定的信念与期许——莫说风狂雨骤,中天之上,自有如玉楼般高洁坚定的存在。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封情真意切、含义隽永的“情书”与承诺。

他不仅记得她,理解她的处境,更欣赏她的品格,并明确地表达了携手与共、共御风雨的心意!

昨日所有的失望、委屈、猜测,在这一刻,都被这柄扇子、这首诗冲击得七零八落。

崔鱼璃握着扇子的手微微颤抖,眼圈瞬间红了,一层朦胧的水雾迅速盈满了眼眶,视线变得模糊起来。

她原本以为……他对自己并无情意。却没想到,他并非无心,只是……或许有他的顾虑和考量。而今日,他亲自登门,赠此诗扇,其意已昭然若揭。

泪水,终于忍不住,顺着白皙的脸颊滑落,滴在那雨过天青色的扇面上,晕开一小片更深的水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