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77章 争斗落幕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第77章 争斗落幕

作者:一井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11:45:39

隔日,长乐馆内依旧是一片死水般的寂静。

郑观音正拿着软尺,为年幼稚嫩的女儿量着尺寸,盘算着该为她添置些新冬衣了。小侍女提着食盒悄步进来,将几样清淡的菜肴一一摆在桌上。

“娘娘,用膳了。”小侍女轻声说道,目光不经意扫过食盒底层时,忽然“咦”了一声,脸色瞬间变得有些紧张。

她飞快地瞥了一眼正专注看着女儿的郑观音,迅速从食盒底层摸出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函,慌忙塞进了自己的袖袋里。

待摆好饭菜,小侍女走到郑观音身边,借着为她整理衣摆的间隙,将袖中的信快速而隐蔽地递了过去,压低声音道:“娘娘,这……这不知是谁放在食盒底下的……”

郑观音微微一怔,接过那封还带着一丝油墨气息的信。

她以为是家中父兄又遣人送来的、催促她向陛下求情的信件,心中不由泛起一阵疲惫与无奈。她随手将信放在一旁的针线篮里,淡淡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小侍女不敢多言,躬身退下。

郑观音继续为女儿量着肩宽,心思却有些飘忽。过了片刻,她终究还是放心不下,伸手去拿那封信。

就在她拿起信的瞬间,一片早已干枯失水、却依旧能看出原本形态的丁香花花瓣,从信笺的夹缝中悄然滑落,飘飘悠悠地坠在她的裙裾之上。

郑观音的目光凝固了。

她的呼吸骤然停止,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猛地一缩!这丁香花瓣……这信……

她难以置信地拿起那片脆弱的花瓣,指尖微微颤抖。

难道……这封信,真是“他”亲笔所写?

那个自她入东宫后,便再无音讯,只存在于她年少朦胧梦境和深宫寂寥回忆中的人?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惊愕、酸楚、难以置信以及一丝隐秘悸动的复杂情绪,如同潮水般冲垮了她故作平静的心防。

她猛地站起身,对懵懂的女儿柔声道:“乖,先自己玩一会儿,娘亲有些乏了,要歇息片刻。”

随即,她几乎是强作镇定地吩咐所有宫人全部退下,不得打扰。

当殿内只剩下她一人时,郑观音才背靠着冰冷的殿柱,深吸了好几口气,努力平复如同擂鼓般的心跳。

她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拆开了那封仿佛重若千钧的信。

信上的字迹,清隽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孱弱,却依旧是她记忆中熟悉的笔锋!真的是他!

信中的内容,并无任何逾越或缠绵之语,更像是一位阔别多年的旧友,语气平和甚至带着几分疏离的问候。

他询问她在长乐馆中是否安好,嘱咐她保重自身,安心将女儿抚养长大。他说,若她在宫中有什么难处,或需要什么物件,可以托人带话,他会以“故友”的身份尽力相助。

信的末尾,笔锋稍转,语气依旧平淡,却点明了真正的意图:“……另,闻听郑氏近来多有烦忧,欲求了结。若确有此意,可遣一稳妥之人,往太原王氏府上,与家叔王珪详谈即可。彼处已有所安排,当可寻一妥善之法。”

没有威胁,没有炫耀,甚至没有提及任何条件。只是告诉她,如果想结束这场争斗,王家的大门开着,去谈便是。

郑观音握着信纸,久久伫立。

这封信,像是一道微弱的光,照进了她幽闭绝望的世界。

它带来了年少时那段无疾而终的情愫的余温,更带来了家族或许能求得一线生机的希望。

可这希望,却又是通过这个她曾倾心、如今身份云泥之别的人传来,其中滋味,复杂得让她只想落泪。

她将那片干枯的丁香花瓣轻轻拾起,贴在胸口,仿佛能感受到多年前观音寺外,那短暂春日里,少年身上淡淡的书卷气和花香。

良久,她缓缓将信纸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然后,她唤来了那名心腹小侍女,声音低沉却清晰:

“去……想办法给府里递个话。就说,欲解当前之困,可派人……去太原王氏府上,求见王珪公。只需提及……徐州故人之意即可。”

……

深夜,万籁俱寂,只有更夫梆子的回音在空旷的街道上偶尔响起。

一辆没有任何家族标识、看似普通的黑漆马车,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驶入了崇仁坊,停在了太原王氏府邸的侧门。

早已得到通传的门房立刻打开侧门,马车径直驶入,直到内院垂花门前才停下。

车帘掀开,率先下来的正是须发皆白、面色灰败却强撑着威严的郑国公,紧随其后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面容阴沉、眼神复杂的嫡长子郑德明,以及另一位较为沉默的嫡子郑德礼。

他们此行,未带任何仆从,轻车简从,姿态已然放得极低。

与此同时,王府书房内,灯火通明,茶香袅袅。

王珪端坐主位,神色平静,看不出喜怒。王崇基侍立在其身侧,气度沉稳。

而王惊尘则裹着厚裘,坐在稍远些的靠椅里,面色依旧苍白,眼神却如同深潭,静静注视着门口。

他们同样默契地,没有让此次风波的关键人物——王玉瑱出席。

更令人玩味的是,书房内并非只有王氏父子。

清河崔氏的家主崔珏,竟也带着长子崔景鹤,提前一步来到了王府。

此刻,崔珏正与王珪隔着小几对坐,手捧茶盏,神情淡然,仿佛只是来老友家中闲坐夜谈。

当郑国公父子在王府管家王忠的引导下,踏入这间温暖却气氛微妙的书房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王珪与崔珏宛如多年知交,正低声交谈着什么,见他进来,两人皆抬起头,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既不显热络也不显疏离的笑意。

“郑公,深夜到访,有失远迎,快请坐。”王珪起身,拱手为礼,语气平和。

“郑公,别来无恙。”崔珏也微微颔首致意。

郑国公看着眼前这“王崔”两家家主齐聚的场面,心头如同被巨石砸中,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粉碎。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还礼道:“叔玠,平邑,深夜叨扰,实在是……情非得已,还望海涵。”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干涩和疲惫。

郑德明与郑德礼也上前,向王珪、崔珏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双方都极有默契地,绝口不提白鹭诗会的冲突、不提那些污秽的流言、不提朝堂上的攻讦,仿佛那些刀光剑影从未存在过。

宾主重新落座,王忠奉上热茶后,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紧紧关上了书房的门。

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烛火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声。这沉默并非尴尬,而是一种彼此心知肚明的、谈判前的凝重。

最终还是郑国公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寂,他看向王珪,语气沉重地开口,直接跳过了所有无谓的寒暄与辩解,直奔主题:

“叔玠,平邑也在,老夫……便开门见山了。此前种种,皆是我郑氏管教无方,致使子弟狂妄,开罪了贵府,也……扰乱了清听。”

他用了“扰乱清听”这样模糊而委婉的词,来概括所有针对王玉瑱和崔鱼璃的挑衅与污蔑。

“如今,我郑氏已知错。”郑国公的声音带着一丝屈辱的颤音,“愿付出代价,只求……只求能与王氏、崔氏化干戈为玉帛,了结此番误会。但不知……叔玠兄,欲如何了结?”

他将问题抛回给了王珪,姿态已然是认输求和。

王珪与崔珏交换了一个眼神,又瞥了一眼角落里垂眸不语的王惊尘,心中已然有数。

这场由年轻一辈意气之争点燃,最终席卷了三大顶尖门阀,甚至引动天颜的狂风暴雨,终于到了该平息的时候。

而如何在这“了结”中,为王氏攫取最大的利益,并且不留下后患,便是今夜这场深夜密谈的核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