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37章 李艺谋反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第37章 李艺谋反

作者:一井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6 11:45:39

深夜,太极宫浸在一片沉寂的墨色里,唯有皇帝寝宫立政殿的窗棂,还透出几点烛火,与天边孤冷的寒星遥相对望。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方才歇下不久,殿外值夜的内侍也抱着拂尘,在暖阁边打着瞌睡。

突然——

“哒哒哒——哒哒哒哒!!”

一阵极其突兀、迅疾如暴雨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疯狂地撞击着皇城御道的静寂,紧接着便是玄武门方向传来的隐隐呵斥与验看符契的急促人声。

这声音如利刃般划破了宫夜的宁静。

李世民几乎是瞬间睁开了眼睛,那眼神里没有丝毫刚醒的迷蒙,只有鹰隼般的锐利和警觉。他侧耳倾听,马蹄声在宫门外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串沉重、慌乱、直奔立政殿而来的脚步声。

“陛下!陛下!”殿外,内侍监惶恐的声音隔着门急切响起:“玄武门守将急报!有泾州来的红翎信使,持八百里加急军报叩阙!”

“红翎急使?”长孙皇后也已起身,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迅速取过外袍为李世民披上。

红翎,代表着最高级别的边关军情,非亡国失地、大军覆没或藩镇谋反此等惊天动地之事,绝不可用。

李世民面色沉静,只道:“点灯,传!”

殿内烛火霎时通明。他大步走入外间,刚坐定,一名风尘仆仆、甲胄上结满寒霜的军士便连滚带爬地扑进殿内,几乎是摔倒在地,双手高高擎着一枚沾满泥污的铜管,声音因极度疲惫和恐惧而嘶哑变形:

“陛下!祸事!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了!!”

“什么?!”纵然是李世民,闻此言瞳孔也是猛地一缩。他一把夺过铜管,捏碎蜡封,抽出其中的绢帛急报,目光如电扫过。

绢帛上字迹仓促,却如一道道惊雷劈下:

“……李艺诈称奉密诏入朝,猝然发难,囚禁朝廷官吏,已窃据泾州城!拥兵数万,打出清君侧旗号,泾州以西,道路断绝!……”

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烛火跳动,将李世民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映在墙壁上,犹如一头被惊扰的蛰龙。

他握着军报的手背青筋微微凸起,但脸色却在一瞬间的震惊后恢复了可怕的平静,只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中,寒光凛冽,杀机四溢。

“好一个李艺……好一个‘清君侧’!”他声音低沉,却蕴含着风暴。

“朕念他归顺之功,授以高官,委以重镇,他便以此报朕?”

他猛地抬头,目光射向那犹自跪地颤抖的信使:“叛军动向如何?”

“回…回陛下…叛军似…似有东进之意,泾州周边州县恐已不堪一击!”

李世民豁然转身,对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的内侍厉声道:

“击鼓!鸣钟!宣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还有谏议大夫王珪,即刻入两仪殿议事!”

“诺!”内侍连滚带爬地奔出。

沉重的鼓声和钟声猛然敲响,一声声,穿透沉沉的夜幕,震荡着整个长安城。无数盏灯火在各大臣府邸急促亮起,整个帝国的中枢,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中,骤然苏醒。

李世民站在殿门,望着漆黑冰冷的夜空,仿佛能看到西北方向那骤然燃起的狼烟。他嘴角抿成一条冷硬的直线。

……

钟声一响,王府东跨院顷刻间灯火通明。王玉瑱也猛地睁开眼,慕荷正紧张的望着他,宛如受惊的兔子般。

“春桃!晚杏!你们进来陪着楚娘子,我去东跨院看看发生什么了。”

“别怕慕荷,在这等我,夫君马上就回来。”

慕荷赶紧起身伺候王玉瑱穿衣。

不一会,内侍来到王府,敲响门环。门房赶紧带着内侍去东跨院见王珪。

“陛下有旨,宣谏议大夫王珪即刻入宫,王大人快和咱家走吧,十万火急!”

“慌什么!天塌不下来,带路!”王珪沉声呵斥着小太监。

……

内侍引着王珪几乎是小跑着穿过冰冷的宫阶,直入两仪殿侧殿。殿内烛火通明,气氛却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

皇帝李世民负手站在巨大的山河舆图前,身影被烛光拉得悠长而紧绷。房玄龄、杜如晦早已抵达,正低声急速交谈,长孙无忌眉头紧锁,盯着地图上的某一处。就连一身煞气的尉迟敬德也已披甲而至,抱臂立于一旁,如同一尊随时准备扑出的铁塔。

王珪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躬身行礼:“臣王珪,奉诏参见陛下。”

李世民蓦然转身,脸上并无太多表情,但眼中那簇冰冷的火焰却显示出他内心的汹涌。他直接将那份来自泾州的急报递给王珪:“叔玠,你来了。看看这个。”

王珪双手接过绢帛,就着明亮的烛光迅速浏览。越是看去,他的眉毛蹙得越紧,待到看完,他缓缓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与沉痛,但更多的是一种属于老臣的冷静分析。

“李艺……竟猖狂至此!”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痛心,“泾州乃长安西北门户,此地一失,豳、岐诸州震动,关中为之不安。陛下,此獠绝非疥癣之疾,乃心腹之患也!”

“朕召诸卿来,便是要剜除这个毒瘤!”李世民声音斩钉截铁,他指向地图上的泾州。

“贼势初起,根基未稳,看似猖獗,实则心虚!其所恃者,无非是麾下那些原属薛举父子的旧部骁骑,以及泾州城垣之利。然其骤然发难,人心未附,更失大义名分!朕欲以雷霆之势击之,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立即接口:“陛下圣明。兵贵神速,当在其未能与周边宵小勾连、稳固地盘之前,以泰山压顶之势,迅疾扑灭,方可最小代价,安定人心。”

杜如晦补充道:“然亦不可轻敌。李艺勇悍,其麾下陇西骑兵颇为了得。须遣一威望素着、能征惯战之大将,统率精锐,方可万无一失。”

众臣目光下意识地瞥向一旁跃跃欲试的尉迟敬德。

王珪却沉吟片刻,上前一步,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带着一种老成谋国的审慎:“陛下,诸公所言极是,雷霆一击确有必要。然臣尚有一虑。”

李世民目光转向他:“讲。”

“李艺造反,旗号乃是‘清君侧’。”王珪缓缓道,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重臣,“此虽为拙劣借口,然天下初定,人心思安亦思动,不乏有观望之徒。故军事征讨为其一,政治攻心亦不可缺。陛下当立即明发诏谕,公告天下,揭露李艺背恩忘义、欺君罔上之罪,夺其大义名分,使天下皆知此乃独夫叛逆,非朝廷失德。如此,可绝四方潜在不轨者之念想,亦可动摇叛军内部人心。”

他顿了顿,继续道:“且,大军未动,粮草先行。骤然兴兵,关中粮秣调度须得即刻安排,确保大军供给无虞,方能令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全力破敌。”

李世民听罢,眼中寒光稍敛,露出一丝赞许之色。他重重一拍舆图:“善!叔玠老成谋国,思虑周详!玄龄、克明统筹兵马调遣、将领人选;无忌即刻草拟讨逆诏书,明发天下;叔玠,粮草转运、后方安定之事,你来督办!”

他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无比,扫视着眼前他最核心的班底,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朕要让天下人看看,叛朕者,是何下场!也要让李艺明白,他的项上人头,朕预定了!”

殿内众人凛然领命,空气仿佛在这一刻被点燃。一场针对叛乱的军事与政治的双重风暴,在这深宫夜殿之中,已然策划完毕,只待席卷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