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羽毫不犹豫地从账户调出十亿港币,半个月前就开始低调购入西阿凡的股票。
待持仓充足后,他通过美国媒体放出几条关于西阿凡的“风声”。
但这些还不足以掀起波澜。
于是,他借助权威机构的数据,将西阿凡近年业绩与十几年前对比。
很快,市场发现这家公司的表现竟远超预期,甚至碾压美国前十的药企。
股价应声上涨,但林朝羽并不满足。
紧接着,他以青山医药的名义派代表与西阿凡洽谈合作,虽未达成协议,却“无意”透露两亿美元的投资意向。
这一消息让市场沸腾,投资者纷纷押注合作落地后的暴涨行情。
在西阿凡股价从6.5美元翻倍后,林朝羽的计划才刚拉开序幕——毕竟,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1644年
俗话说,爬得越高,跌得越惨。
林朝羽借着 和避孕药等热销产品的代工名义,向外界放出消息。
这些产品的价值,整个漂亮国无人不晓。
价格高昂,利润惊人。
辉瑞医药就是最好的例子。
短短五年,资产突破百亿,一跃成为漂亮国最大的医药巨头。
若阿西凡能拿下类似订单,股价必然再创新高。
在毫无根据的传闻推动下,林朝羽仅用一个月就将市值抬升至三倍。
暴涨的行情让股民信心倍增,甚至引来机构入场。
就在众人以为大局已定时——
青山医药负责人陈琪芸突然宣布终止与阿西凡的合作。
她指出,阿西凡涉嫌违法,必须自证清白才能重启合作。
相关证据已移交警方,调查即将展开。
消息一出,阿西凡股价立刻动摇。
部分散户开始抛售,但因数量有限,波动尚不明显。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果然查出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财务造假——申报税收与实际账目严重不符。
进一步追查后,更曝出过期药品篡改日期重新销售的丑闻。
此举无异于贩卖 !
股民集体震惊。
卖 的罪名必然招致天价罚款,而公司财务早已漏洞百出。
若罚款期限早于财务清算,资产抵债将不可避免。
恐慌引发抛售潮。
但面对涉嫌 交易的医药公司,谁敢接盘?
阿西凡股价如断线风筝般暴跌——
首日跌15%,次日再挫20%……
仅一周,市值便蒸发殆尽,打回原形。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落幕。
由于长期无人接手,且阿西凡医药公司始终未能给出合理解释,其股价持续断崖式下滑。
短短两个月内,阿西凡的市值缩水至巅峰时期的20%——仅剩1800万美元,折合约1.45亿港币。
期间虽有资本试图救市,但面对势不可挡的跌势,最终只能认赔离场。
就在公众逐渐淡忘这家企业时,一位神秘买家突然大举扫货。
部分股民猜测是阿西凡找到了救市资金,犹豫是否该趁机抛售。
未等他们做出决定,股价再度跳水,懊悔声四起:这种烂股早该割肉!
当神秘人第二次大规模收购时,恐慌性抛盘瞬间涌出。
虽然短暂拉动1%的涨幅,但随后更多股票砸向市场,股价重归跌途。
如此拉锯数轮后,精疲力尽的持股者无论涨跌都选择清仓。
最终,神秘人耗时一月完成收购,以51%股权入主阿西凡。
此人正是林朝羽。
掌控绝对股权后,他立即召开董事会,胁迫其他董事按市价出让股份:要么现在 ,等我做空到退市。
董事们怒斥:青山集团才是调查事件的幕后黑手?
此时林朝羽已掌握67%股权。
他冷笑道:若贵司账目干净,仓库没有过期药品,何必惧怕调查?
这是栽赃!我们从未售卖过期药物!
那警方查获的过期药品又作何解释?
林朝羽最初计划通过打压对方股价来收购股权。
只要掌握28%的股份,他就能成为阿西凡医药的最大股东。
然而,李茂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家公司竟将过期药品重新包装上市。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林朝羽的策略。
他迅速向警方和青山医药提交证据。
青山医药毫不犹豫地向媒体揭露了这一丑闻。
即便当地警方存在**,舆论压力也迫使他们不得不展开调查。
一旦进入阿西凡的工厂,过期药品必然曝光,股价必然暴跌。
林朝羽在崩盘前抛售所有股票,不仅净赚六亿,还顺势掌控了阿西凡医药。
一位股东质疑道:“阿西凡已经不值钱,你何必还要控制它?”
林朝羽淡然回应:“你们陷害青山医馆时,就该料到今天。
豪斯曼·杜鲁是你们派来的吧?想借他打压我们。
我猜,其他医馆也有你们的人,只是没他那么‘出色’罢了。”
“这就是你们的代价!”
股东狡辩:“豪斯曼是自愿离职,与我们无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