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这种节奏的老外,自然不愿在家久留。
回家学习?
更不现实。
他们的娱乐选择远比香江丰富。
想在短短五六年掌握这门技术,几乎不可能。
更何况,还有语言障碍的存在。
那些老外不像华夏人,听到穴位或中医术语就能理解。
他们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听懂师傅的讲解。
否则一知半解,根本不可能获得行医资格。
综合这些因素,老外至少需要十五年才可能学到这类秘方。
而现在就掌握,显然有问题。
林朝文详细询问了医理和技术细节后,让许漫丽送老中医离开。
随后他找来李茂来,将事情原委告知,并派其赴漂亮国调查。
调查方向有三:
一是那名白人的背景,包括资金账户、家庭状况等。
二是其师承,同样需查证资金往来、生活轨迹及国内亲属情况。
三是医馆的运营细节,所有管理层和医师都需彻查。
林朝文限时一个月,要求务必查清真相。
如有需要,可直接联系他寻求协助。
为确保调查顺利,他拨付李茂来一千万港币经费,并向港督府申请了荣誉职位。
此举既便于行动,也能在意外时提供保障。
此外,他还抽调五名贴身保镖暗中保护李茂来。
处理完这些,天色已晚。
林朝文走到陈琪芸身旁,轻拉起她:“芸姐,好久没尝诗雅的手艺了,孩子们总念叨你。
今晚一起回家吃饭吧。”
“……好。”
“别愁眉苦脸的,小心小家伙们又闹脾气……”
“林总,这是李茂来经理传来的资料,请您审阅!”
半个月后,林朝羽正在审阅一份企业扩充计划时,许漫丽将一叠厚重的文件递到他面前。
看到近百页的资料,林朝羽不由得眉头紧锁。
李茂来是不是疯了?
就算查到了这么多信息,也没必要全堆给他看吧。
挑出关键部分,让他掌握核心内容就足够了,剩下的他自然能推断出来。
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看了又能有多大意义?
然而,当他随手翻阅时,却发现李茂来早已用红笔将重点内容一一标注。
这些标记之处,恰恰是整件事的关键线索。
看完资料后,林朝羽已经对整个事件的脉络了然于胸。
尽管李茂来并未给出明确结论,但林朝羽已经猜到了答案。
这分明是对手在背后搞鬼!
那个白人名叫豪斯曼·杜鲁,曾在漂亮国一家规模不大的医药公司担任制药研究员。
一年前,他从该公司离职,随后进入青山医馆开设的培训班学习。
由于表现突出,他被破格提拔为青山医馆的学徒。
在此期间,他展现出惊人的医学天赋。
看到这里,林朝羽便已断定,此人加入青山医馆必定另有所图。
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怎么可能甘愿屈就当学徒?
要知道,青山医馆的学徒每月仅有不到三百美元的补贴,根本没有正式薪资和奖金。
一个自视甚高的白人,若不是另有目的,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既没有小说般的爱情桥段,也没有复仇戏码,他的动机显然不纯。
半年的学徒期后,豪斯曼·杜鲁因表现优异,被破格晋升为助理医师。
作为助理医师,他已能独立诊治部分病人。
在用药和治疗手法上,他再次展现出非凡的天赋,最终被青山医馆的一位老中医收为弟子。
需知,中医的“弟子”与“学生”截然不同。
弟子与师父的关系,往往亲如父子。
而师生之情虽深,却远不及这份羁绊。
获得老中医的赏识后,这位前辈便全心指导豪斯曼·杜鲁。
每逢诊治疾病,老中医总会先考校一番,待豪斯曼·杜鲁答对,才允许他实践操作。
若救治 现差错,老中医便从旁点拨。
日复一日,豪斯曼·杜鲁的医术日益精湛,渐渐能做到行医无误。
谁也未曾料到,就在众人对他寄予厚望时,意外骤然而至——他在为患者施针时竟致其瘫痪。
病患家属当即追责,要求青山医馆赔偿,并承担其后半生的一切损失,共计一百八十六万美元。
这场事故令豪斯曼·杜鲁在医馆辛苦积累的名望顷刻瓦解。
事后查明,他擅自以病患试验针法,且未在师父监督下施针,终酿大祸。
医馆认定其狂妄自负,遂将他逐出门墙。
此事本应就此终结,但李茂来调查其家眷时,发现豪斯曼·杜鲁的妻子每月定期向银行存入一万美元。
蹊跷的是,他的妻子并无职业,这笔巨款的来源成谜。
李茂来很快查明,每月三号,一名美国人会将现金放入她家信箱。
追踪此人后,发现他竟是某医药公司的财务人员。
至此,真相已呼之欲出。
为完成林朝羽的交代,李茂来继续追查豪斯曼·杜鲁的师父卜弘毅,竟发现其账户也凭空多出五万美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