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林朝羽一向言出必行。
更何况,他鼓励人们从事正当职业。
有了稳定工作,谁还愿意冒险违法?
林朝羽的声望因此大涨,甚至一度超越港英政府的港督。
但他深知锋芒太露易招是非,于是在公开场合声明,华人法庭是华人自发组建的组织,独立运作,不受任何势力操控。
他仅仅是发起者,并非掌控者,并强调自己只是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高估他。
这样的谦逊态度,反而让人觉得他平易近人,不居功自傲,堪称低调的领袖。
在林朝羽的推动下,华人的地位显着提升。
然而,英国商人对此极为不满。
他们认为香江不再是适合发展的市场,于是开始转移资产。
起初无人察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工厂停产,媒体敏锐地发现他们在撤离,并对此进行了报道。
消息一出,众人哗然。
有人不解:“为什么这么多英国工厂要离开?难道是因为林先生的企业发展太快?可他们经营的都是基础民生物资,和林先生的业务并无冲突,为何突然撤离?”
也有人猜测:“可能是我们薪资提高,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加上华人法庭保护我们的权益,他们无法继续剥削,只好撤走。”
普通人热议英国工厂撤离的原因,而像林朝羽这样的商人,则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英国人的撤离,意味着大量土地和固定资产将被闲置。
这些资产若能继续运转,价值可观;可一旦荒废,便会一文不值。
此刻,英国商人纷纷撤离香江仅仅是个开端。
林朝羽需要再添一把柴,让这把火烧得更猛,如此才能谋取更大的利益!
他当即召来许漫丽。
“英国商人逃离香江的事,你怎么看?”
许漫丽以为他在询问原因,便答道:“应该是受华人法庭的影响。”
“我不是问这个,而是他们离开前,手中的资产会如何处置?”
“肯定会低价抛售,换取现金撤离。”
“所以……”林朝羽眯起眼,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我们得再推他们一把。
通知旗下媒体,对此事进行深入报道,但别引导大众购买英国商人的资产……”
媒体对此事展开了深度剖析。
有观点认为,英国商人关闭工厂、撤离香江,是受大环境所迫。
目前,全球工业产品主要集中于漂亮国、岛国和得国等少数国家。
英国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但其产品竞争力远逊于上述国家。
正因如此,英国亟需工业振兴,以提升国际地位。
而香江虽地理位置优越,却对英国的工业振兴助力有限。
因此,英国商人受到影响,决定回国发展。
另有媒体指出,英国商人撤离的根源在于华人资本的崛起。
后者购入先进设备,提升生产效率,逐步蚕食英国资本的市场份额。
在持续挤压下,英国资本不得不选择逃离。
在这些报道的推波助澜下,英国商人的资产迅速贬值。
尤其是上市企业,股价遭遇前所未有的暴跌。
这场暴跌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持续蔓延。
香江经济因此遭受重创,股市一片哀鸿,工人失业潮汹涌而至。
经济低迷直接冲击民生,目睹这番景象,英国资本撤离的决心愈发坚决。
部分商人为了尽快脱身,甚至将资产以原价一成的甩卖。
即便如此,仍无人问津——多数商人根本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他们是要继续开疆拓土,还是固守现有的基业以求安稳?
与此同时,林朝羽正悄悄吸纳这些被低估的资产。
不过,他并未亲自出面,而是通过名下多家小型公司及个人名义完成收购。
在股票市场,他动用数百个分散账户,低调买入民生类股票。
每个账户的持股金额,始终控制在百万港币以内!
这些关乎民生的企业,大部分由三大洋行掌控。
它们垄断了香江七成以上的天然气、电力、自来水及石油化工产业。
眼下,这些资产的价值普遍偏低。
然而随着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逐渐普及,家庭用电需求将激增。
到那时,这些企业的市值必将翻涨数十倍!
所有交易都在隐秘中进行。
尽管整体市场依旧低迷……
……
港督戴麟趾终于从英国返回。
他并未直接赴港督府履职,而是约林朝羽在一家英式酒店密谈。
此次会面目的明确——戴麟趾要向林朝羽表达谢意。
林朝羽成功平息香江工人罢工,使事件圆满收场。
幕后高层对此十分满意,特意嘱托戴麟趾当面致谢。
林先生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
如今香江工人情绪稳定,全仰仗您的努力。
来,我敬您一杯!
林朝羽举杯谦逊道:戴督过誉了。
林某不过是个商人,或许因同为华人,工人们更愿信任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