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亨利倒下后,直到身体冰凉才被人发现。
他的 已经僵硬,而小亨利反应过来时,一切为时已晚。
他自己也被打到遍体鳞伤,场面惨不忍睹。
林朝羽环视全场董事,微微一笑,从容说道:“看来老亨利和小亨利先生无法继续参与会议了,那么——”
他毫不客气地坐上老亨利的位置:“接下来,由我来主持董事会,各位没意见吧?”
面对他的强势,众人沉默不语。
随后,林朝羽宣布新的人事安排:钮壁坚仍任怡和洋行总裁,同时调派一批青山集团培养的人才进入怡和。
紧接着,他宣布将朝羽物业与朝羽地产并入怡和洋行。
尽管自己的地产业务规模尚不及怡和,但百年洋行的底蕴终归被他收入囊中。
同时,林朝羽下令立即撤销对青山集团的所有诉讼。
消息一出,香江震动。
怡和洋行竟真落入林朝羽之手?凯瑟克家族彻底溃败。
多数人原以为林朝羽需要时间才能击垮对手,却未料到凯瑟克家族如此不堪一击——老亨利被活活气死,小亨利则被钮壁坚打进了医院。
和记洋行内,祁德尊听完汇报,猛地直起身子:“什么?”
秘书迅速重复:“林朝羽已完全控股怡和洋行,并撤销了对青山集团的诉讼!”
祁德尊愣住,一时无言。
当听到钮壁坚暴打小亨利时,他下意识摸了摸眼眶。
别人或许不知,但祁德尊清楚——钮壁坚那家伙可是练过拳击的,战斗力绝非虚名。
“洋行战神”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
祁德尊轻叹一声,低声说道:眼下林朝羽怕是要大发横财了,怡和洋行、置地集团加上九龙仓集团,如今全都归他一人掌控!
他摇了摇头,拨通了林朝羽的电话:林先生,恭喜啊!
电话那头,林朝羽只是淡然一笑,语气平缓地回道:多谢祁德尊先生,你的祝贺我心领了。
祁德尊再度开口:林先生,九龙船坞的事,我们可以再谈谈,价格方面可以慢慢商量。
不必了,我手头资金紧张,刚拿下怡和洋行,债务不少。
林朝羽干脆地回绝。
对于和记洋行,他稳操胜券。
反正73年股灾一来,祁德尊必然破产。
届时他大可从汇丰银行低价收购,根本不必现在高价接手。
祁德尊眉头微皱,隐约觉得林朝羽似乎有意压低九龙船坞的收购价。
低价?绝无可能。
前来向林朝羽道贺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老马登也打来电话,祝贺林朝羽接任怡和洋行董事长。
林朝羽依旧从容,接受了老马登的祝贺,同时表示愿与会德丰洋行继续合作,继续承接修船和船只改造业务,并计划自行造船。
近期,林朝羽的业务版图迅速扩张。
此前,董浩云从美国购入了五十多艘二战时期的胜利轮,这些废弃船只被送往林朝羽的船厂改造。
如今董浩云声势大涨,与包玉刚争夺船王之位。
然而,林朝羽一举吞下怡和洋行,瞬间轰动香江,风头完全盖过了两位船王。
如今,林朝羽既是造船巨头,也是航运大户,每月从澳洲运输大量铁矿和煤炭,一部分供应大陆,另一部分供给自家发电厂。
运输业无不与他交好,大陆的需求巨大,林朝羽俨然已成重要客户。
此外,他在香江的汽车制造厂已开始建设,初期生产货车,后续将逐步拓展至轿车。
老亨利死了,死得毫无价值。
最后,太古洋行也致电林朝羽,表达了祝贺。
最后一次谈判中,林朝羽向凯瑟克家族摊牌。
要么交出股权,拿钱体面离场;要么等到无力偿还汇丰利息时,连最后的体面都将失去。
机会摆在眼前,若凯瑟克家族不识相,林朝羽不介意亲自帮他们体面。
最终,凯瑟克家族低头妥协,放弃了怡和洋行的股份。
随后,林朝羽从汇丰银行手中收购剩余股权,持股比例突破90%。
依据法律,他强制回购了小股东股份,正式启动退市程序。
接下来,林朝羽着手重组怡和洋行资产,整合旗下业务。
这一战让林朝羽跻身四大洋行之列,标志着华人资本首次能与英资分庭抗礼。
历史性时刻原本该由十年后李嘉成收购和记洋行、包玉刚夺取九龙仓开启,如今却被林朝羽提前改写。
退市后的怡和洋行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
林朝羽意外发现其竟保有汽车零部件业务,虽规模有限,却为他提供了新的思路。
重组方案迅速落地:
- 朝羽物业、朝羽地产回归置地集团,统一管理所有地产项目
- 九龙仓聚焦码头、仓储及物流业务
- 怡和集团保留原有架构,仍由钮壁坚执掌,但董事会新增华人成员
- 财务大权由林朝羽亲自掌控
人事布局同步完成:
贺志洪执掌置地集团,吕向前接管九龙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