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和郭家的悲剧,就像蝙蝠侠的父母一样,在银幕上反复上演。
然而,对同舟共济互助会的成员来说,他们逐渐认清了一个现实——
离开这个组织,前途只怕一片黯淡,不如老老实实跟着林朝羽混。
看看现在的光明制造有限公司,曾经的杨再旺不过是个小角色,如今谁还敢轻视?
或许,真正厉害的不是你,而是林朝羽搭建的这个平台?
越来越多的企业察觉到了这一点。
一旦脱离同舟共济互助会,就得独自应付差佬的和古惑仔的,工人素质参差不齐,工业区配套也差了一大截。
甚至不用林朝羽亲自动手,单是把你丢回正常的商业环境,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残酷。
于是,想挤进林朝羽工业园的企业络绎不绝。
他们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无论需要什么设备或零件,林朝羽总有办法弄到手。
或许一开始没货,但只要耐心等待,最终都能如愿。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零件和设备大多是从大陆采购,再由林朝羽转手提供给商家。
北角的工业园区还在建设中,就已经吸引了大批企业争相入驻。
虽然暂时不算正式会员,但至少成了同舟共济互助会的“友好企业”,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正式成员。
六七十年代,香江制造业依然兴盛,尚未被房地产彻底侵蚀。
虽说房价逐年攀升,但整体还在市民可承受范围内。
短短时间内,林朝羽手下的五大工业区已开发出三个,入驻企业超过一千家。
目前已有超过两百家企业申请入驻或迁至北角工业区。
这一变化无疑是林朝羽为香江带来的重要转型。
在他的推动下,香江制造业依托大陆资源实现显着提升,同时借助香江的特殊地位,林朝羽的商品得以销往英联邦市场。
英联邦由54个前英国殖民地组成,虽在二战后相继独立,但仍维持联盟关系。
尽管这一组织在军事层面较为松散,经济与贸易联系却依然紧密。
如今英联邦总人口达十亿,贸易额占全球20%,领土面积占全球25%。
其整体经济规模仅次于超级大国。
在该贸易体系中,特惠关税、学历互认及投资优惠等政策为林朝羽提供了可乘之机。
虽然香江本土制造业实力有限,但结合大陆产能则截然不同。
尽管大陆技术水准与国际顶尖仍有差距,但已具备基础设备生产能力,可逐步提升工艺水平。
林朝羽与大陆的贸易规模已至双方都无法忽视的程度。
即便港府察觉,也选择默许态度——他长期向港督戴麟趾输送利益,而戴麟趾也意识到香江经济实际上已被大陆深度渗透,只要不公开化便不予干涉。
若东窗事发,再观望伦敦方面的反应。
毫不夸张地说,林朝羽已具备左右香江经济发展的能量。
麾下千余家企业遍布五大工业区,其产业实力快速扩张。
如今九龙湾工业区的工人已能承接邮轮改造工程,例如将包玉刚的货轮改装为油罐船。
这类船舶需求旺盛,包玉刚与石油公司交易频繁,订单源源不断。
除改造业务外,林朝羽正筹备自主设计与建造,待技术成熟便扩大生产规模。
今年董浩云也开始委托其改造船队,而两个月前会德丰洋行老马登也公开欢迎林朝羽团队进行船舶维修升级。
九龙船坞现每日接单应接不暇,呈现空前繁荣景象。
林朝羽正筹划着进一步扩张九龙船坞的规模,他将目光投向了和记洋行旗下的几处船坞。
若能将这些资产收入囊中,他的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然而,当林朝羽与祁德尊初步交涉时,对方开口便索价十几亿,林朝羽当即否决。
简直是天方夜谭!
未来李嘉成收购整个和记洋行还不到十亿,如今祁德尊竟敢漫天要价,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愿卖就算了,待日后和记洋行陷入困境,再慢慢收购也不迟。
林朝羽表现得极为从容。
以祁德尊的行事作风,他绝不会停下扩张的步伐。
等到对方资金链断裂,再来收购也不迟。
与此同时,林朝羽筹划已久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终于破土动工。
这是他多年前的构想——打造一座面向中等收入新兴家庭的区域性购物中心,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商业地标。
几年前,林朝羽就曾考虑推进这一项目,但当时香江市民的消费能力有限,即便建成,恐怕也难以吸引足够的客流。
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
经过多年发展,市民收入显着提升,积蓄也有所增加,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经过持续观察,林朝羽认为时机已然成熟。
项目选址毗邻浪澄湾工业区,周边还规划了住宅区。
这片商业住宅区由林朝羽与其他地产商共同开发,定价合理,入住率极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