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力过度消耗带来的剧痛与眩晕,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击着林弈的识海。他脸色苍白,斜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指尖无意识地捻动着苏灵儿留下的那个小玉瓶。瓶身温润,里面装着三颗龙眼大小、色泽斑驳、散发着淡淡草木清气的丹药——是最低等的“活血丹”,常用于治疗炼体期修士的皮肉损伤,对经络内伤效果甚微。
对于曾经的林弈而言,这已是难得的“高级货”。但此刻,他的目光却并未过多停留在丹药本身,而是落在了玉瓶底部,那少许被苏灵儿随手倒入、作为“添头”的暗褐色粉末上。
那是炼制活血丹后残留的药渣。
在寻常修士眼中,这不过是无用的废弃物,灵气尽失,杂质遍布。但在林弈眼中,这些看似死寂的粉末,却像是一份被时光模糊了字迹的古老配方,等待着被重新解读。
“丹药……能量与物质的结合,通过特定流程激发出超越简单叠加的效果……”他喃喃自语,强忍着精神上的不适,将瓶中药渣小心翼翼地倒在掌心一小撮,“其本质,是否也是一种可控的、复杂的‘化学反应’?或者,是某种基于灵气的‘分子级’重构?”
这个念头,让他暂时忘却了神魂的刺痛。他需要分散注意力,更需要拓宽自己对这个力量体系认知的边界。功法、灵石之后,丹药无疑是他必须攻克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他闭上眼,再次凝聚起所剩无几的精神力,如同握着一支无形的超精密探针,缓缓刺入那堆暗褐色的药渣之中。
精神感知沉入的瞬间,扑面而来的并非混沌,而是一片残破、衰败,却又蕴含着无数信息的“微观战场”。
在他的“视野”里,那些细碎的粉末被无限放大,显露出其内部残留的、极其微弱且混乱的能量印记——那是各种灵草精华在丹炉中被强行融合、反应后留下的“道痕”。
不同于灵石内部那稳定、和谐的能量几何结构,这里的“道痕”充满了冲突、断裂与不稳定的余波。
他“看”到代表“血精草”的赤红色能量碎片,其结构狂躁,如同未驯服的火焰,残留着强烈的生机与破坏欲;旁边是“凝露花”的淡蓝色痕迹,柔和却脆弱,试图中和前者的暴烈,却自身结构崩碎大半;还有“铁骨藤”的灰褐色印记,坚韧却顽固,如同礁石,阻碍着能量的流畅融合……
各种属性的能量碎片互相纠缠、排斥、湮灭,形成了一片狼藉的“能量废墟”。而在这些废墟的间隙,偶尔能发现几处相对稳定、散发着微弱活血化瘀功效的“成功反应产物”的痕迹,但其结构也远称不上完美,效率低下。
“粗糙……太粗糙了……”林弈下意识地评价道,仿佛在审视一份漏洞百出的实验报告,“火候控制不当,导致血精草活性过度激发,破坏了凝露花的稳定结构;铁骨藤的添加时机和预处理方式有问题,非但没能起到骨架支撑作用,反而成了能量流动的壁垒;几种辅药的比例失衡,未能有效形成催化效应……”
他凭借着对能量结构的敏锐感知和前世对化学反应的深刻理解,竟从那一片失败的能量残骸中,反向推导出了炼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大量问题!
这并非简单的“阅读”,而是一种基于底层逻辑的“逆向工程”!
他甚至能大致模拟出,如果优化几个关键参数——例如,先用文火缓慢祛除铁骨藤的刚性,再以特定频率的灵力震荡预处理血精草,降低其活性峰值,最后在某个精确的温度节点投入凝露花与其他辅药,可能会形成一种更加稳定、高效的能量协同结构!
一个优化后的、存在于理论中的“活血丹分子式”(或者说能量结构模型),开始在他脑海中缓缓勾勒出来。
就在林弈沉浸于药渣中的“分子世界”时,柴房外传来了熟悉的、轻盈而略带鬼祟的脚步声。
是苏灵儿。
她这次没有犹豫,直接轻轻敲了敲门,随即如同回自己家一般,熟门熟路地推门闪了进来。
“林师兄,我又来……”她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
明亮的晨曦透过门缝,正好照亮了林弈苍白如纸、冷汗涔涔的脸庞,以及他掌心那撮被精神力反复“蹂躏”、几乎快要失去最后一丝灵性的药渣。
苏灵儿那双灵动的大眼睛瞬间瞪圆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你……你在做什么?”她几步凑到近前,像只好奇的小猫,仔细打量着林弈和他掌心的药渣,鼻翼微微抽动,“你对着这堆没用的药渣发什么功?还把自己搞成这副鬼样子?”
林弈缓缓睁开眼,眼中带着尚未完全褪去的专注与疲惫。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炼制这活血丹的丹师,是否性格急躁,惯用猛火?而且在处理铁骨藤时,喜欢直接投入,而非预先炮制?”
苏灵儿闻言,明显愣了一下,下意识地点头:“你怎么知道?丹房那位赵师兄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他炼制的丹药效果虽然还行,但总带着一股子燥性,而且成丹率一直不高……等等!”她猛地反应过来,像是看怪物一样盯着林弈,“你……你从这堆药渣里看出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