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214章 始平四载万象新,朝堂奏对惊乾坤

除夕之夜的喧嚣与绚烂,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终将归于平静,但那份震撼与希望,却已深深沉淀在帝国万千子民的心中。

旧岁已除,万象更新,始平四年的朝阳,带着前所未有的暖意与生机,照亮了这片辽阔的疆域。

转眼间,轻松愉快的年假休沐便过去了,始平四年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各级官署门前再次车马络绎,官吏们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一年的政务之中。而帝国的中枢——咸阳宫,也迎来了新年第一次,也是最受瞩目的大朝会。

这一日的咸阳宫,在晨光中更显巍峨壮丽。麒麟殿前,白玉铺就的广场上,文武百官身着象征各自品级、崭新笔挺的朝服,按照严格的序列肃然而立。绯色、紫色、青色……不同颜色的官袍在晨曦中交织成一片庄严而华丽的图景。玉佩轻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官员们低沉的交谈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朝会前奏。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年特有的振奋与对未来的期盼。过去一年的辉煌战绩和民生改善,让这些帝国的精英们对始平四年充满了信心。

殿内,鎏金铜柱巍然耸立,玄鸟纹饰在烛火映照下熠熠生辉,气氛庄严肃穆,却又隐含着一股难以抑制的蓬勃朝气,仿佛整个帝国积蓄的力量都即将在此刻喷薄而出。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扶苏,目光沉静而深邃,缓缓扫过下方济济一堂的臣工。冕旒轻轻晃动,在他年轻而坚毅的面容上投下淡淡的阴影,更添几分帝王的威仪。

此刻扶苏的心中亦是感慨万千,思绪不由得飘回数年之前。穿越至今,不过短短数载,昔日那个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危机四伏的大秦,已然在他的引领下脱胎换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一切,离不开他的“未卜先知”,更离不开在座诸公的鼎力支持与万千黎庶的辛勤付出。

他对帝国的未来有着无比清晰的蓝图,那是一个远超这个时代想象的宏大愿景。

而此刻,他心中最迫切的期待,便是皇家学院内那些正在进行的、跨越时代的研发——能够彻底改变步兵战术、实现单兵火力压制的“秦魂”步枪;拥有更强威力和更远射程、足以轰塌任何坚城壁垒的“秦魄”重炮;实现后勤与兵力快速机动、无视复杂地形的“腾云”系列履带车辆;以及杨永信主持的、那看似玄妙却可能开启全新纪元的电学研究所。

一旦这些国之利器研发成熟并大规模列装,配合帝国如今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效的动员能力,他那一统寰宇、将大秦黑龙旗插遍所有已知世界的宏伟愿景,便将真正从梦想照进现实,具备坚不可摧的实现的基石!

“陛下临朝——!”内侍总管胥坤清越而悠长的唱喏声适时响起,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殿内原有的细微嘈杂,也打断了扶苏飘远的思绪。整个麒麟殿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所有官员都挺直了腰板,目光聚焦于陛阶之上。

“臣等恭祝陛下新岁圣安!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山呼,声浪整齐划一,洪亮而充满力量,在这高大的殿宇内回荡,透着由衷的敬意与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这不仅仅是礼仪,更是对过去一年辉煌的肯定,对未来岁月的无限期待。

“众卿平身。”扶苏抬手虚扶,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位臣子的耳中。“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始平三年,赖诸位爱卿同心协力,将士用命,我大秦方能开疆万里,内政修明,民生富庶,创下不世之基业。今日朝会,各部依次奏报去岁概况与新岁计划,让朕与诸公共览帝国之盛况,同绘未来之蓝图!”

按照惯例,六部之中首先出列奏报的,乃是掌管天下户口、钱粮,堪称帝国大管家的户部尚书郑国。这位年迈却愈发精神矍铄的老臣,今日更是容光焕发,手持一本明显比往年更加厚重的奏疏,步履相较于平日似乎也更显稳健轻快。

他走到御阶之前,深深一躬,抬起头时,脸上竟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激动红光,连花白的胡须都微微颤抖。

“臣,户部尚书郑国,启奏陛下!”郑国的声音因为内心的激动而微微有些颤抖,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洪亮,“托陛下洪福,仰新政之利,将士用命,百官勤勉,始平三年,我大秦户部所司各项,皆……皆创前所未有之佳绩!实乃老臣为官数十载,前所未见之盛世景象!”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平复澎湃的心潮,然后才朗声宣读那足以令任何一位帝王、任何一位臣子都心潮澎湃的数据:

“其一,人口丁册。经去岁年底,动员各级官吏,耗时两月,进行全国范围之严格核查统计,剔除虚报、重报,纳入新附之地准确户籍,截至始平三年十二月三十日,我大秦帝国(含新疆、百越、北疆等新附之地)在册户籍人口,共计三千一百七十七万八千九百二十六人!此乃帝国立国以来,人口之最巅峰!较之始平二年底,净增近五百万口!人口繁盛,乃国运昌隆之基石!”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无法抑制的低低惊叹和吸气声。虽然大家都知道帝国近年来风调雨顺,新政鼓励生育,加之吸纳了大量新附之民,人口增长迅速,但当“三千一百七十七万”这个具体而庞大的数字被清晰地念出时,带来的震撼依然是实实在在的。这意味着更充足的劳动力、更庞大的兵源、更广阔的税基和市场!就连端坐前列的李斯、陈平等人,眼中也闪过一丝惊异,随即化为深深的欣慰。

郑国对众人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他顿了顿,语气越发昂扬,继续奏报:

“其二,田亩与粮储。自陛下推行新政,鼓励垦荒,改良农具,兴修水利以来,帝国现有登记在册之田亩总数,较之始平二年初,已翻倍有余!昔日关中、关东诸多荒芜之地,如今皆已成为良田沃野。此乃万千黎庶辛勤劳作之功,亦乃陛下仁政惠民,使得百姓有力开垦、有心耕种之果!”

“至于粮储……”郑国脸上露出一种近乎骄傲和自信的神色,声音也提高了八度,“陛下,臣今日可在此,当着陛下与满朝文武之面,立下军令状!以目前帝国各地官仓、义仓,乃至战略储备库之储粮,即便帝国连续两年遭遇如战国末年般之大范围、持续性旱灾,并且同时维持两场如征伐西域般规模之大对外征战之消耗,我大秦,也定然绝无一名百姓会因缺粮而挨饿!仓廪之实,积蓄之厚,前所未有!此非老臣妄言,乃是基于详实数据之推断!”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毋庸置疑的底气。粮食安全,在农业时代就是帝国稳定最核心的命脉!

能当着皇帝和满朝文武说出这样硬气的话,需要何等雄厚的储备作为支撑!

不少官员,尤其是经历过统一战争前后物资匮乏时期的老臣,更是感触良多,暗自唏嘘。

郑国似乎还嫌带来的震撼不够,又带着几分“甜蜜的烦恼”补充了一句,甚至还难得地开了个玩笑:“不瞒陛下及诸位同僚,去岁一年,仅因皇家商号庞大利润之上缴,以及商税、农税、矿税等各项税赋之超额收入,咸阳、栎阳等几处主要国库,便已迫不得已扩建了三次!然……然依旧时常处于爆满状态!”

“皇家商号吸金之能,简直如同滔滔江河,连绵不绝,又似饕餮之口,吞噬四方之利!老臣掌管国库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如此‘钱满为患’之景象!每每夜深人静,回想起臣刚接管国库时,那空空如也、捉襟见肘之凄惨景象,再对比今日,臣都恍惚觉得是否尚在梦中未醒。”

他这番带着夸张和自嘲的话语,并未引起反感,反而引得殿内不少官员发出了一阵轻松且理解的低笑声。

帝国富足,国库充盈,意味着各项工程、教化、军备开支都能得到保障,他们这些官员的俸禄、赏赐乃至办公经费自然也水涨船高,谁能不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呢?一些年轻的官员更是面露自豪之色,仿佛这帝国的富饶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扶苏闻言,脸上的笑容愈发满意和欣慰。这正是他一直以来努力想要实现的良性循环。

“郑爱卿辛苦了。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此乃国之大计。爱卿且再详细说说,如今我大秦百姓之具体生计如何?与往年相比,可有显着改善?”

郑国立刻接口,显然对此早有准备,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陛下圣明,体察入微!如今帝国百姓,尤其是三辅、三河、巴蜀等核心腹地之民,生活确已今非昔比,堪称翻天覆地之变!”

“其一,耕作效率极大提升。因曲辕犁、耧车、龙骨水车等各类新式农具及牛马畜力之大力普及,郑国渠、都江堰等大型水利设施之修缮与扩建,以及众多小型陂塘水渠之兴修,甚至部分郡县已开始试用工部督造之‘水力翻车’、‘水磨’等机械,农户耕种、灌溉、收割之效率远超以往,昔日因人力不足而致田地荒芜之景,如今已极为罕见。”

“其二,收入保障与生活品质提升。此点为关键中之关键!皇家商号严格遵照陛下旨意,始终以高于市场价之‘保护价’收购农户手中之余粮,此举彻底杜绝了‘谷贱伤农’之弊病,使得农户辛勤劳作皆能获得稳定且可观之回报,再无后顾之忧。”

“百姓家中有充裕之存粮,手中有活络之余钱,自然开始追求更好之生活品质。如今,鸡、鸭、鱼、肉、鸡蛋等,早已非年节方可享用之稀罕物,寻常百姓之家,隔三差五餐桌上亦可见荤腥。许多头脑灵活之农户,更利用手中余钱,兴办起各类养殖场,饲养猪、羊、鸡、鸭,乃至挖掘池塘养鱼、种植果蔬,收入来源多元化,家资愈发殷实。”

他特意顿了顿,目光转向工部尚书程邈的方向,继续说道:

“至于工匠之人,其境遇较之农户,可谓更上一层楼。陛下与朝廷高度重视百工之技,其俸禄待遇极为优厚,丝毫不逊于殷实农户,甚至因其技术含量而略高一筹。”

“大量优秀工匠经过吏部组织的严格培训与考核,凭借其精湛技艺,已成为工部建设司、将作监等衙署之正式吏员或技术骨干,真正端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其社会地位相较于以往,更是得到了显着提升,真正做到了‘工匠亦可光耀门楣’。”

“如今,帝国原秦籍之熟练工匠,除非自愿,已极少从事纯粹的、繁重的体力劳作,此类基础建设工作,多由勤劳肯干的新附之‘新秦民’承担。”

说到这里,郑国话锋一转,语气平和但肯定:“然即便如此,这些新秦民在帝国各大工地劳作,亦毫无怨言,反而干劲十足。只因在帝国工地上工,不仅提供统一、干净之食宿保障,所发饷银丰厚且从不拖欠,逢年过节更有工部准备的米、面、肉、布等丰厚赏赐。较之他们原先在草原、在山林、在戈壁那种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如今已是天壤之别,宛若一步登天!他们对此心怀感激,劳作极为卖力。”

这时,兵部尚书蒙恬忍不住激动的心情,跨前半步,洪声插话道:“陛下,郑尚书所言,句句属实!如今我大秦各地征兵,可谓应者云集,各地校场人满为患!皆因如今家家富足,子弟入伍毫无后顾之忧,且民智已开,《大秦帝**人权益保障法》的推行,帝国子民皆知参军报国,不仅光荣,更是晋升之重要途径,待遇亦极为优厚!”

“若此时还有如先前六国余孽般不识时务之宵小之徒,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煽动造反分裂帝国,莫说无人会愚蠢响应,恐怕当地百姓知晓后,第一个便会将其扭送官府,甚至活活打死!民心之向背,于此可见一斑!”

蒙恬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引得殿内众人,尤其是武将序列的官员,纷纷点头称是,面露深以为然之色。文官队列中也有许多人抚掌赞叹。

民富则国安,民心顺则天下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百姓们能吃饱穿暖,有屋住,有衣穿,有余钱改善生活,能通过皇家商号购买到香皂、细布、美酒、糖果、书籍文具,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未来充满希望,谁还会被那些虚无缥缈的口号所蛊惑,去跟着造反,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更何况,陛下推行之新政,早已通过蒙学、官学提供的免费教育,帝国医馆提供的免费医疗保障,官府免费发放的优质粮种、新型农具,逐年降低的农税以及各种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将整个大秦帝国上上下下、从勋贵到平民、从原秦人到新秦人的利益,都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帝国的统治根基,从未像今日这般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扶苏高踞龙椅,听着郑国这一项项细致入微、充满自豪的汇报,听着蒙恬充满激情的补充,心中的帝国蓝图愈发清晰、明亮。

帝国有钱、有粮、有人、有技术、更有无可动摇的民心向背,这所有的一切,都为他下一步推行更宏大的计划,无论是更深层次的内部改革,还是更远距离的对外探索与征服,提供了最坚实、最可靠的保障。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一支支装备着划时代的“秦魂”步枪、由“秦魄”重炮提供火力支援、乘坐着“腾云”系列履带车辆和运输车的帝国钢铁洪流,将纵横驰骋于更广阔、更未知的天地之间,将大秦的文明与秩序,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按照流程,其他各部主官也依次出列,奏报去岁成绩与新岁规划。

工部尚书程邈出列,声音洪亮地奏报了去岁在驰道建设,特别是通往新疆的主干道、水利工程、重要城池修缮加固、铁路勘探与建设,以及诸多新技术研发方面的巨大进展。

他特别提到,新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规划图纸已经全部完成,并由快马送往楼兰,只待天气转暖,冰雪彻底消融,即可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动工。同时,他也汇报了在北方边境试验性的“种树固沙”计划已选定了几种耐寒耐旱的树种,开春后将由农学系系正赵过派来的专人指导进行小范围试种。

吏部尚书杜赫则奏报了去岁对全国各级官员的考核结果,对新设郡县官员的选派情况,以及各中枢巡察组对地方吏治巡查后的汇报总结。

他表示,目前帝国吏治总体清明,行政效率在各项新制度的推动下不断提升。对于新地官员的特殊培训也在有序进行,旨在让他们更快适应复杂环境,有效推行帝国政令。

礼部尚书叔孙通重点汇报了教化推广的成果。他提到,在过去一年中,帝国新增官学、蒙学数百所,尤其是在新附之地,虽然遇到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巨大阻力,但在当地驻军的协助和地方官员的努力下,推广秦语秦文、传播帝国律法及礼仪的工作已艰难起步,并初见成效。他特别强调,文化的融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投入和耐心引导。

刑部尚书冯劫奏报了全国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较往年有明显下降。他重点提及了与兵部共同拟定的《关于帝国伤残退役官兵转任地方治安吏员暂行办法》已初步拟定,并开始在关中、三川等几个郡进行试点,反响良好,待总结经验后,便可向全国推广,这既能妥善安置有功将士,也能提升地方治安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忠诚度。

最后,轮到了兵部尚书蒙恬。他昂首挺胸,大步出列,声若洪钟,带着军人特有的豪迈与自信:“陛下!臣,兵部尚书蒙恬,奏报军务!”声音在殿内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去岁一年,帝国五大军区将士士气高昂,求战心切!军械装备汰旧换新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除必要的近战刀剑、盾牌及弓弩等传统装备予以保留外,帝国主力作战部队已全部完成燧发枪、各式火炮等火器之列装!火器操典也已下发至各营,严格训练!”

他略微停顿,目光炯炯地继续说道:“新疆驻防之详细方案,包括兵力部署、后勤补给线、预警机制、应对不同方向威胁之预案等,已由总参谋长韩信将军亲自审定完成,并已下发至新疆都护府及西域……新疆各驻屯点。各战略要地、关隘、绿洲之驻军均已按计划就位,针对性的高原、荒漠作战训练大纲亦已开始实施。”

“陛下,臣可断言,如今帝**威之盛,将士之精,装备之利,远超以往任何时期!四海之内,已无堪我一击之敌!只需陛下一声令下,帝国百万忠诚锐士,便可挥师所指,荡平一切不臣之虏,扬我大秦天威于四海八荒!”

听着这一份份沉甸甸、充满了自豪与信心的奏报,扶苏脸上的笑容愈发深邃和欣慰,但也隐隐的有一丝不安,帝国的军队如今就是一群骄兵悍将,过的太顺了。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整个帝国就像一台经过了精密调试的巨型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在高效、顺畅地运转,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文治武功,内政外交,民生军备,无不在向着好的方向飞速发展。

他知道,眼前这辉煌的一切,都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始平四年,注定将是大秦帝国积蓄力量,迈向更高峰、更广阔天地的关键起点。

他缓缓自龙椅上起身,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如同巡狩的雄鹰,扫过殿内每一位臣工,朗声开口,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好!甚好!诸位爱卿之奏报,详实有力,成绩斐然,朕心甚慰!此乃帝国之大幸,亦乃我亿万黎庶之洪福!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凝重,“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进取不息,方为强国之道!昔日之成就,已成过往,未来之辉煌,犹待开创!望诸公在新的一年里,戒骄戒躁,勿忘初心,再接再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精益求精!我等当同心同德,共铸帝国万世不朽之基业!”

“臣等谨遵圣谕!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官齐声应诺,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直冲殿宇穹顶,充满了对帝国未来的无限信心与昂扬斗志。这声音,仿佛是大秦这艘巨轮破浪前行时,发出的最雄壮的汽笛。

朝会在这片激昂振奋、团结一心的气氛中结束。扶苏在内侍的簇拥下,步出气势恢宏的麒麟殿。广场上空猎猎飘扬的玄鸟旗帜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极目远眺,远处咸阳城密集的里坊间,已是炊烟袅袅,人声隐约可闻,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

帝国的统治机器已经高效运转,民心的向背已然明朗如镜,科技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隐隐展现。扶苏胸中豪情激荡。他期待着,给这个古老而又焕发新生的帝国,带来更加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而他心中那片关于“日不落帝国”的宏伟蓝图,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一步步在这颗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变为现实。世界的旧有格局,或许真的将由此而彻底改变,开启一个全新的、属于大秦的纪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