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92章 巧借火力生雷电,捷报飞传惊帝心

午后的暖阳透过研究所高窗上的琉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金属、焦糊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酸味,但相较于之前的死气沉沉,此刻却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活力与……饭香。

刘邦并没有急着离开。他深知“趁热打铁”的重要性,尤其是刚刚初步赢得了杨永信和众人的一点点好感,此刻正是巩固印象、深入了解所内情况的最佳时机。

整个下午,他都显得异常忙碌,却又忙得有条不紊,丝毫不打扰那边的核心研究。

他的主要精力依旧放在那本《电学启蒙(初稿)》上。他不再只是泛泛地看,而是真正沉下心来,试图去理解那些看似古怪的符号和叙述背后所蕴含的规律。他找来炭笔和粗糙的纸张,将自己看不懂、觉得表述不清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偶尔还会拉住一个刚好闲下来的学子,低声请教一两个最基础的概念,态度谦和得让人受宠若惊。

其次,他便将心思花在了“吃”这件大事上。晚膳时分,他再次提前安排,依旧是热饭热菜加水果的模式。当香气再次弥漫开来时,研究所内甚至响起了一阵轻微的、压抑的欢呼声。

学子们看向刘邦的眼神,已经从不抱希望的审视、到感激,逐渐转变为了一种信赖甚至依赖。这位新副所长来的第一天,就让他们吃上了两顿热乎饭!这是实实在在的恩惠!很多人心中都生出一个念头:这暗无天日的研究所生活,似乎终于有盼头了!

刘邦细心观察着众人的用餐情况,默默记下哪些菜更受欢迎,哪些人吃得快,哪些人似乎肠胃不好吃得慢。他甚至注意到杨永信偏爱油腻重口的肉食,对清淡蔬菜几乎不碰。

等到众人都吃得差不多了,刘邦见杨永信也放下了碗筷,虽然眼神又开始往实验设备上瞟,但脸上那股因为实验不顺而积郁的暴躁之气似乎消散了不少。

刘邦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他整理了一下衣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和一丝疲惫,走到杨永信身边,恭敬地说道:“杨所长,您看……这时辰也不早了。下官今日初到,家中妻小尚在城中旅馆等候安顿,心中实在牵挂。您也知道,下官一路从蜀郡紧赶慢赶,五天就跑完了千余里路,与他们分别时,他们还在那简陋旅舍之中,也不知此刻是否安好……下官想先行告退,去与他们汇合,看看吏部安排的住处情况,以免他们担忧。”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表达了家庭责任感,又简单地再次强调了自己为了尽快赴任是如何的拼命,语气诚恳,令人动容。

果然,杨永信虽然大部分心思都在电上,但并非完全不通人情。听到刘邦为了赶来竟然如此拼命,甚至顾不上安顿家小,再对比一下刘邦来了之后的表现,对于他的研究并不打扰,只是看书帮他们解决吃饭的问题,心中那点好感度顿时如同他实验中偶尔成功时窜起的电火花一样,猛地飙升了一大截。

他难得地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反而点了点头,语气甚至算得上“和蔼”:“唔……原来如此。从蜀郡五天赶到?倒是难为你了。家眷安顿是正事,去吧去吧。”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若是吏部安排不妥,无处可去,可来我府上。陛下赏的宅子大的很,空着也是空着。”

这话一出,旁边竖着耳朵听的学子们更是惊得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杨所长居然会主动邀请人去家里住?这可是连中书令李斯都没享受过的“殊荣”啊!这位刘副所长到底有什么魔力?

刘邦心中也是微微一惊,随即涌起一股喜悦,这至少证明杨永信是真的接纳他了。但他面上却露出感激又惶恐的神色,连忙拱手:“多谢所长厚爱!所长高义,下官感激不尽!不过吏部杜尚书已然关怀,想必已有安排,下官先去看过。若真有难处,定再来叨扰所长!”

他既领了情,又婉拒了邀请,给双方都留足了余地,话术可谓圆滑到了极点。

杨永信对此也不在意,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自便,随即注意力又回到了那台巨大的实验设备上,嘴里又开始嘀咕起“转速”、“线圈”之类的话。

刘邦看着再次沉浸入自己世界的杨永信,笑着摇了摇头,这真是个……纯粹的奇人。他不再耽搁,对众学子点头示意后,便轻手轻脚地退出了研究所。

研究所外,那名吏部派来的吏员果然还尽职尽责地等候着,脸上并无不耐之色。见到刘邦出来,他连忙迎上前:“刘副所长,您可算出来了。夫人和公子小姐都已安顿妥当,新宅也已收拾停当,就等您回家看看了。”

“有劳久候!实在是所内事务初次接手,千头万绪,耽搁了时辰,恕罪恕罪!”刘邦立刻换上那副热情洋溢的笑脸,连连拱手致歉,态度谦和得让那吏员都有些不好意思。

“刘副所长言重了,此乃下官份内之事。您请随我来。”吏员连忙引路。

两人乘坐马车,很快来到了位于皇家学院附近的一处宅院。宅子不算特别豪奢,但青砖灰瓦,庭院整洁,房间足够,一应家具物什也都按从三品官员的规格配置齐全,显然吏部和户部是用心了的。

“杜尚书真是考虑周详,如此宅院,刘某已是感激不尽!待一切安顿妥当,刘某定要备上薄礼,亲往杜尚书府上拜谢!”刘邦看着宅院,脸上露出十分满意的神色,话语里充满了对杜赫的感恩戴德。

那吏员笑道:“刘副所长满意就好。杜尚书吩咐了,让下官这几日就跟着您,助您熟悉咸阳。您看明日几时,下官来此等候为宜?”

刘邦略一思索,道:“寅时末吧,有劳了。”

送走了吏员,宅门缓缓关闭,隔绝了外界的视线。

当最后一丝外人的气息消失,刘邦一直挺得笔直的腰杆似乎微微松弛了一些,脸上那圆滑周到、无懈可击的笑容也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疲惫、兴奋与一丝市井痞气的复杂神情。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脸颊。

“夫君?”吕雉听到动静,从内堂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对好奇张望的儿女。她显然已经仔细查看过整个宅子,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喜色和安心,“吏部安排得真是周到,这宅子虽不奢华,却样样齐全,位置也好,离你当值的地方近。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房间,真是……真是没想到。”

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从蜀郡边县的户曹令使之家,一跃成为帝都从三品大员的府邸,这变化如同梦幻。尤其是看到丈夫似乎真的得到了上官的重视,这让她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刘邦嘿嘿一笑,那股子沛县老家的惫懒劲儿又冒出来一点,一屁股坐在厅中的胡椅上,翘起二郎腿:“那是!你夫君我出马,还能差了?杜尚书亲自送的赴任,吏部的人跑前跑后,这面子可是给足了!咱们老刘家,这回算是真的在咸阳站稳脚跟了!”

吕雉白了他一眼,语气却带着笑意:“瞧把你得意的!这才刚开始,日后还需谨慎行事,尤其是那位杨所长,你可万万得罪不起。”

“放心放心,我心里有数。”刘邦摆摆手,眼中闪烁着精光,“那是个宝贝疙瘩,也是个火药桶,得顺着毛捋。不过嘛,你夫君我别的不行,跟这种直性子打交道,反而简单!”

接下来的几天,刘邦果然如他所说,兢兢业业,每天卯时准时出现在研究所。

研究所的氛围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最大的改变就是吃饭问题彻底解决。每到饭点,食堂准时送餐,刘邦亲自或安排人接手,用那二十口大锅温着,保证每个人随时都能吃到热乎的饭菜,新鲜的水果。

学子们的气色明显好转,脸上不再是那种灰败的菜色,走路也多了几分力气。虽然研究工作依旧强度巨大,杨永信依旧骂骂咧咧,但至少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了保障,绝望的情绪被冲淡了许多。

刘邦主持的《电学启蒙》修改编撰工作也进展神速。他组织了几个文字功底好、心思也相对细腻的学子,根据他那日与杨永信讨论时记录下的要点,以及自己学习时遇到的困惑,对初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增加了大量生活化的比喻和循序渐进的例子,修正了错误的图示,语言也变得流畅易懂了许多。

当修改后的稿子送到杨永信面前时,他只是粗略翻看了一下,便眼睛一亮。虽然他不在乎形式,但也能看出这稿子比之前那本赶工出来的东西强了太多,更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教学。

“嗯!不错!老刘,这事办得利索!”杨永信难得地给出了明确的夸奖,对刘邦的办事效率和态度都大为赞赏,“以后这类事情,你全权处理便是,不用事事问我。”

如此一来,两人的关系越发融洽。刘邦极其准确地把握着分寸,永远将杨永信捧在最高的位置,所有功劳都归於所长“指导有方”,自己只是“跑腿办事”,极大地满足了杨永信的虚荣心和掌控欲。甚至有时候,到了饭点,刘邦主动招呼大家吃饭,杨永信虽然还是那副不耐烦的样子,但也会配合地放下手中的东西,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迫所有人饿着肚子陪他硬熬。

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整个研究所仿佛一台原本处处卡顿的机器,被刘邦这“万能润滑油”注入后,各个齿轮开始顺畅地运转起来。

更让刘邦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随着他不断学习那本启蒙书,加上每日耳濡目染,他竟然对电学的很多基础原理、名词、实验器材名称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虽然让他亲手去做实验依旧抓瞎,但当杨永信需要某些特定规格的线圈、磁铁、溶液或是古怪的容器时,刘邦已经能够根据杨永信那跳跃性、夹杂大量术语的描述,相对准确地理解其需求,然后写成条理清晰的文书,前往工学院或化学院进行沟通定制。

这一点,简直成了工学院院长茅焦和化学院院长徐福的救命稻草!

以前杨永信亲自来催要东西,那是又吼又骂,吹毛求疵,态度恶劣到极点,搞得两大学院鸡飞狗跳,怨声载道。现在换成了刘邦,永远是笑脸迎人,说话客气,先是一顶“帝国工学(化学)基石”、“陛下宏图伟业不可或缺之助力”的高帽子送过去,然后再拿出清晰的需求清单,即使偶尔因为精度或材料问题需要返工,刘邦也绝不会像杨永信那样破口大骂,而是表示理解,再三感谢对方的辛苦,只是希望尽快改进。

这种如沐春风的沟通方式,让茅焦和徐福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虽然活儿一点没少,甚至因为研究深入要求更高而更累了,但心理上舒服了何止百倍!他们对这位电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刘邦,评价极高,甚至私下感慨:要是杨永信有刘副所长一半的为人处世之道,他们两大学院就算累死也心甘啊!

时间又过去了几天。刘邦注意到,杨永信自从他到来之后,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实验室中央那台最大的、带着一个大号手摇柄的古怪设备上。那设备主体是一个缠满了铜线的巨大铁芯,两侧装着磁石,结构复杂。每次调试,杨永信都如同着魔一般,反复计算、调整线圈匝数、磁石间距、铁芯位置。

而最累人的环节,就是调试后的测试——需要几名膀大腰圆的学子,轮流上前奋力摇动那个沉重的手摇柄,带动设备内部的机构高速旋转。往往摇得汗流浃背、手臂酸软,杨永信盯着连接设备的几个简陋指针,却总是失望地摇头。

“不行!还是不行!转速不够!力量也不够!差得太远!”杨永信烦躁地抓着自己的头发,“难道陛下的设想是错的?不可能啊!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这一天,又一次尝试失败了。看着那几名累瘫在地、呼哧带喘的学子,再看看杨永信那几乎要爆炸的沮丧表情,刘邦觉得时机差不多了。

他端着一杯温水走过去,递给杨永信,语气关切地问道:“老杨,我看你鼓捣这大家伙好几天了,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每次都要耗费如此大的人力来摇动?”

杨永信正憋着一肚子火和郁闷无处发泄,见刘邦发问,还是这个看起来“有点懂行”的副手,便接过水杯灌了一口,没好气地说道:“做什么?发电!”

“发电?”刘邦适当地表现出好奇和不解。

“对!发电!”杨永信来了谈性,指着那设备道,“陛下称之为‘发电机’!按照陛下的设想和我的计算,只要让线圈在磁场里足够快地切割磁感……呃,就是足够快地转动,就能产生电!就像摩擦生电,但更持续、更强大!之前总是失败,一是材料不行,线圈电阻大,纯度不够,磁力也不足;二是人力有时而穷,根本无法提供持续稳定的高速旋转!”

他越说越激动:“如果……如果真能成功制造出电来,哪怕是微弱的电流,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很多现在只能停留在纸上的实验,比如电解、电热、甚至陛下提到的‘电灯’,就都有了实现的可能!电,就不再是天上的雷霆,而是真正能为我大秦所掌控的力量!你明白吗老刘?”

刘邦听得心潮澎湃,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那些术语,但“掌控雷霆之力”、“实现诸多神奇实验”、“为大秦所用”这些关键词,他听得清清楚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邦的大脑飞速运转起来。核心问题就是:需要一种能提供持续、稳定且足够强大动力的东西,来代替人力摇动。

自己解决不了?没关系!陛下说了,全院资源优先供应研究所!找能解决的人去!

他立刻对杨永信道:“老杨,你先别急,人力有时穷,那咱们就想办法不用人力!你继续研究,动力的事,我来想办法!”

说完,他转身就走,步履匆匆,直奔工学院。

找到院长茅焦,刘邦依旧是那套先捧后求的流程,不过这次神色要凝重急切许多:“茅院长,叨扰了!研究所那边杨所长遇到了天大的难题,急需一种能提供持续、稳定、强大旋转动力的设备,不知工学院可有此类现成的机械?或是能尽快打造?此事关乎陛下最看重的发电实验,成败在此一举啊!”

“持续稳定的旋转动力?”茅焦捻着胡须,沉吟片刻,忽然眼睛一亮,“哎!刘副所长,你们要的这东西……听起来怎么那么像公输昂那边正在改进的‘火油动力机’呢?”

“火油动力机?”刘邦心中一动。

“正是!”茅焦解释道,“公输昂一直在研究一种以猛火油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力量驱动轮轴旋转的机器,力道颇大,且能持续运转,就是噪音大了些,也不太稳定……但用来提供动力,应该是可以的。只是……”茅焦有些犹豫,“那东西目前还算是……呃,算是学院内部的试验项目,尚未公开……”

刘邦立刻抓住关键词,语气恳切:“茅院长!陛下严令,凡电学研究所所需,全院务必全力配合,优先供应!发电成功与否,关乎国运啊!若是公输昂的机器真能解决动力问题,那便是立下了大功!还请茅院长代为引荐,成与不成,总要试试才知道!一切责任,由我刘邦一力承担!”

茅焦本就对刘邦印象极好,又听他说得如此严重且肯承担责任,当下也不再犹豫:“既如此,刘副所长请随我来!我们这就去找公输昂!”

公输昂的实验室在工学院深处,一靠近就能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和感受到一股热浪。找到公输昂时,他正满手油污地围着一台结构复杂、不断喷着黑烟的钢铁怪兽打转,神情专注而狂热,活脱脱又一个技术狂人。

茅焦简单说明了来意。公输昂一听是电学研究所那个“名声在外”的杨永信遇到了动力难题,需要他的火油机,非但没有因为被打扰而生气,反而露出了极大的兴趣。

“发电?需要高速稳定的旋转动力?妙啊!”公输昂眼睛放光,搓着满是油污的手,“我这火油机别的不敢说,力气绝对够大!就是这转速控制和稳定性还差些火候……不过正好可以去实际应用中试试!光在实验室里空转有什么意思!走走走!刘副所长是吧?带路!我这就让人把这台最好的试验机搬过去!”

研究狂人遇到可能验证自己成果的机会,那积极性比谁都高!

很快,一台相对最完整的火油动力机被小心翼翼地装上板车,由公输昂亲自押送,在一群工匠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电学研究所。

这阵仗引得皇家学院内不少人侧目,纷纷猜测电学研究所那边又要搞什么大动静。

刘邦抢先一步回到研究所,找到正在对着一堆数据纸发愁的杨永信,快速说明情况:“老杨!动力问题可能有办法了!工学院的公输昂带来了一种叫‘火油动力机’的设备,力道极大,能持续运转,或可替代人力!”

杨永信一听,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火油动力机?在哪?快带我去看!”

当公输昂和他的钢铁怪兽进入研究所时,两位技术狂人一照面,几乎没有多余的寒暄,立刻就被彼此的研究吸引住了。

“此物如何驱动?转速几何?”杨永信围着机器打转,问题如同连珠炮。

“猛火油驱动,转速目前……还不稳定,需手动调节进油量……但绝对远超人力!”公输昂也是语速飞快,一边解释一边指挥工匠安装。

“妙!妙啊!若真如此,或可一试!”杨永信兴奋地直搓手。

刘邦在一旁看着,根本插不上话,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默默地让人清理出一片空地,配合工匠们进行安装调试。

两位大师级人物联手,效率惊人。很快,火油动力机被固定好,输出轴通过一套临时赶制的传动机构,与杨永信那台“发电机”的转子连接在了一起。

所有准备工作就绪,研究所内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那两台连接在一起的庞然大物上。

杨永信和公输昂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与紧张。

“启动!”杨永信深吸一口气,下令。

一名工匠拿起摇柄,奋力摇动火油机。随着一阵剧烈的咳嗽般的轰鸣,黑烟喷涌,火油机颤抖着运转起来,输出轴开始旋转,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着发电机的转子越转越快!

嗡嗡嗡——嘎啦嘎啦——

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整个研究所的地面似乎都在轻微震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杨永信死死地盯着发电机输出端那两根特意分开一定距离的、打磨得铮亮的铜线。

转速越来越快,机器的噪音达到了顶峰。

就在这时——

刺啦!

一声清脆的爆响!

只见那两根铜线之间,一道微弱的、蓝白色的电火花猛地窜了出来,一闪而逝!

虽然短暂,虽然微弱,但在所有紧紧盯着那里的人眼中,却如同黑夜中划过的闪电般耀眼!

“成功了!”

“有电了!真的有电了!”

“天啊!我们造出电来了!”

短暂的寂静后,整个电学研究所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学子们激动得跳起来,互相拥抱,有些人甚至喜极而泣!多日的辛苦、压抑、疲惫,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回报!

杨永信猛地攥紧了拳头,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脸上露出了近乎痴迷的狂喜笑容:“成功了……真的成功了……陛下是对的!理论是对的!”

公输昂也是哈哈大笑,用力拍打着火油机还在轰鸣的外壳:“好!好家伙!真争气!这力道,够劲!”

刘邦站在欢呼的人群中,看着那虽然已经消失却仿佛仍在眼前闪耀的电火花,看着狂喜的杨永信和公输昂,看着激动万分的学子们,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成了!这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杨永信激动之余,猛地看向刘邦,大步走过来,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因为兴奋而有些嘶哑:“老刘!好样的!脑子活!要不是你想到去找公输昂,借来这火油机,我们还不知道要摇到猴年马月去!你立了大功了!”

公输昂也凑过来,对刘邦竖起大拇指:“刘副所长,有你的!以后研究所还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这东西能帮上忙,我也脸上有光!”

刘邦连忙谦逊地摆手:“二位言重了!全是杨所长理论精深,公输先生机器得力,我刘邦不过是跑跑腿,传句话而已,岂敢居功?”

然而,他在这件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兴奋过后,杨永信立刻恢复了研究者的本色,大声吼道:“都别愣着!记录数据!检查设备稳定性!实验还没有结束!我们要看看这电能持续多久,能有多大!快!”

众人虽然依旧兴奋,却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一次,所有人的干劲都格外充足。

杨永信则快步走到书案前,拿起笔,略一思索,便奋笔疾书。他要在第一时间,将“发电机试验成功,首次人工制造出电流”这个石破天惊的捷报,写成奏章,火速呈送进宫!

一封注定要震惊朝野的捷报,带着电火花的焦糊味和研究者们的狂喜,飞一般地送往了咸阳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