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郡的那场暗夜雷霆,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石子,虽在局部激起了涟漪,却并未影响帝国这艘巨舰的全速航行。帝国的战争机器依旧在高效而沉默地运转着,各地的物资仍在汇聚,军队仍在加紧操练,工坊的炉火日夜不熄,联合火器局生产出来的燧发枪正在通过帝国的驰道源源不断的运往各个军区。
九原郡黑冰令赵德汉并未满足于仅仅肃清内部的威胁。在确认九原郡乃至周边区域的匈奴眼线已被基本拔除后,他立刻将目光投向了长城之外那片广袤而危险的草原。陛下的意志很清楚,下一次兵锋所向,绝不仅仅是击退或驱逐,而是要彻底的征服和统治。那么,提前的情报准备和对敌人内部的分化瓦解,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他的命令下,一批批精干的黑冰台探子,经过精心伪装,分批潜出了九原等边境关隘,如同水滴汇入大海般,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茫茫草原。
这些探子大多扮作铤而走险的走私商人。他们的行囊里,确实装着草原上稀缺的盐和粮食,但数量极少,更像是诱饵和掩护。真正占大头的,是那些来自皇家商号,在咸阳等地备受追捧的奢侈品: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折射出炫目光彩的玻璃器皿;香气馥郁、能洗去污垢留下持久芬芳的香皂;还有那装在精美琉璃小瓶里、只需一滴便能让人仿佛置身花海的香露……
赵德汉的策略阴险而有效。他不仅要窥探匈奴的兵力部署、部落分布、牧场水源,更要尽其所能地从内部消耗匈奴的战争潜力。用那些华而不实却极具诱惑的奢侈品,去换取匈奴人赖以为生的牛羊马匹和辛苦积攒的金银;用奢靡享乐之风,去腐蚀那些部落贵族甚至普通勇士的意志,让他们沉溺于温柔乡,逐渐失去跨马弯刀的锐气。
同时,谣言作为无形的匕首,也被黑冰台的探子们悄无声息地散播出去。他们在各个部落的篝火旁、集市上,装作无意地谈论单于的偏心、某个部落的富有和傲慢、甚至是某些莫须有的背叛协议……言语如毒,悄然离间着部落之间的关系,滋养着猜忌和怨恨的种子。
在这批执行特殊任务的探子中,九原郡黑冰台侦缉司的一名小队长——祁同伟,表现得尤为突出,或者说,尤为“鬼才”。
祁同伟年纪不大,但心思缜密,胆大妄为,且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他接到任务后,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于去接触部落高层或单纯散播谣言。他带着几名同样机警狠辣的手下,如同幽灵般在几个彼此接壤且有宿怨的中等部落之间活动。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耶律部和达葛部。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祁同伟带领手下,埋伏在耶律部一支小型巡逻队的必经之路上。他们动作迅捷如豹,配合默契,用弓弩和涂抹了麻痹药剂的吹箭,无声无息地解决了这支小队,并将尸体拖到隐蔽处处理掉,只留下几件带有耶律部明显标志的武器和饰物。
紧接着,他们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模仿耶律部风格的衣物,趁着夜色摸到达葛部的一处边缘牧场。他们如同真正的马匪,凶悍地发起“袭击”,抢走了几十头牛羊,杀死了几个试图反抗的牧民,甚至还掳走了一两名妇女。在撤退途中,他们故意将一些抢来的、带有达葛部标记的物品,连同之前留下的耶律部物品,零零散散地丢弃在通往耶律部牧场方向的路上。
做完这一切,他们便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第二天,当达葛部的人发现被袭击的牧场,循着痕迹一路追踪,最终看到那些指向耶律部的“证据”时,怒火瞬间被点燃!本来两个部落就因为草场和水源问题摩擦不断,积怨已深,此刻哪里还需要什么确凿证据?复仇的号角立刻被吹响!
达葛部的战士红着眼睛,冲向耶律部的牧场。耶律部莫名其妙遭到攻击,自然奋力还击。一场规模不小的部落冲突就此爆发,双方死伤数十人,损失了大量牲畜。
等到匈奴单于庭的使者闻讯急匆匆赶来调停时,双方已经打出了真火,都认定了是对方先下的黑手。尽管在单于使者的高压下,双方暂时停止了大规模械斗,但血仇已然结下。耶律部和达葛部的首领互相怒目而视,恨不得生啖其肉,底下的牧民更是剑拔弩张。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只要一点点火星,战火就会再次燃起,而且会更猛烈。
躲在暗处观察的祁同伟,看着自己的“杰作”,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得意的笑容。他没有丝毫停留,立刻带着手下,转向下一个目标部落,准备复制甚至升级他的“嫁祸”计划。
就这样,在黑冰台九原郡分部众多探子的共同努力下,广阔的匈奴草原上,出现了一种诡异而分裂的景象:
在一些靠近边境、与黑冰台“商人”接触较多的部落里,贵族和富有的牧民们开始享受起来自大秦的“奢侈品”。他们的帐篷里摆上了玻璃酒杯,用香皂沐浴,身上散发着香露的气味。他们一边抱怨着这些东西价格昂贵,掏空了自己的牛羊圈,一边又沉迷于这种前所未有的“精致”生活,战意在高昂的口号下悄然消退,身体在享乐中逐渐松弛,甚至出现了赘肉。他们叫嚣着让单于带领他们去大秦抢夺,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坠入对方精心编织的消费陷阱和意志腐蚀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