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16章 文脉薪传惊蛰雷,龙旗所指定八荒

麒麟殿内,吏部所铸就的清明盛世图景尚在百官心头萦绕,杜赫退下时衣袍带起的微风仿佛还带着那份“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凛然正气。扶苏的目光,如同穿透历史迷雾的晨曦,缓缓移向文官班列中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却精神矍铄的老臣——礼部尚书叔孙通。

这位以精通礼仪、博古通今闻名的儒家宿耆,此刻身着象征礼乐教化的深绯官袍,眉宇间虽难掩长久案牍劳形带来的疲惫,但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里却燃烧着前所未有的、近乎朝圣的光芒。执掌帝国文脉教化,于这亘古未有之变革时代,其担之重,其心之炽,唯有自知。

见扶苏目光投来,叔孙通整肃衣冠,深吸一口气,那气息仿佛汲取了千年文墨的沉香,随即沉稳出列,步伐从容中带着一种文化传承者特有的厚重。

“臣!礼部尚书叔孙通!启奏陛下!”

叔孙通的声音苍劲而温润,如同古琴拨响的泛音,带着岁月的沉淀与发自内心的激越,与前几位尚书的风格迥然不同。这声音瞬间将殿内肃穆的注意力,引向了帝国灵魂的深处——文脉传承与教化。

“始平二年,礼部上下,谨奉陛下‘文脉薪传’、‘教化万民’之圣谕,于典籍整理、文教推行、礼乐建制、博物传承诸事,夙夜匪懈,不敢有丝毫懈怠!文教乃国魂所系,礼乐乃盛世之表!臣等深知,帝国之强盛,非独仗兵戈之利、仓廪之实,更在于文脉之昌明,民心之向化!礼部之责,关乎帝国千秋之气运!”他的开场白,饱含深情,直指根本。

叔孙通首先指向了帝国文脉传承的根基——典籍的抢救、保存与传播。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带着一种守护文明的虔诚:

“陛下!首功当推皇家学院开院,百家归心!”他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彩,“墨家献其机关秘术、格物至理之孤本;农家呈其稼穑精要、土壤物候之珍籍;儒家奉其六艺经典、礼乐制度之圭臬……其余法、道、名、兵、阴阳、纵横诸家,亦皆倾囊而出!其所献典籍,浩如烟海,不乏存世孤本、先贤手泽!此乃百家千年智慧之结晶,帝国文脉之瑰宝!”

他语气陡然转为凝重,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臣得此重宝,夙夜忧惧!恐其有失,愧对先贤,更负陛下重托!故,礼部倾尽全力,行三重护宝之策!”

“其一,着礼部精选通晓古文、心细如发之官员百人,日夜不休,以最上等宣纸、徽墨,对照原本,逐字逐句,精工誊抄!务求纤毫无误,形神兼备!此誊抄副本,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二卷!”

“其二,所有原本,无论竹简、帛书、皮卷,皆以百年樟木精制函匣盛装!函内衬以陛下所赐之蜀锦,再置入特制防虫防蠹药剂!而后,悉数移入文渊阁最深之地宫!”

叔孙通的描述细致入微,如同在描绘一项神圣的仪式:

“地宫以巨石垒砌,深埋地下,隔绝天光湿气!内置特制石匮,匮体厚重,石匮之内,除樟木函外,更填充以特制石灰、木炭、香料混合之干燥吸湿秘剂!地宫入口,设三重精铁巨门,由黑冰台精锐及礼部守藏史日夜轮值守护!每季开启检视一次,维护药剂,确保万无一失!此乃帝国文脉之‘种子库’,纵使沧海桑田,亦当永存!”

殿内群臣无不动容!如此周密的保护措施,几近守护传国玉玺!此等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远超历代!

叔孙通的声音转为欣慰与开放:

“其三,誊抄所得之一万三千余卷副本,则置于文渊阁地面书库,依百家类别,分架陈列!凡朝中三省六部、皇家学院各院博士,乃至经严格审核之着书立说者,皆可凭印信申请查阅!百家之秘,自此非一家一派之私藏,而成帝国共享之智慧源泉,文脉薪传之公器!”

他接着报出了文化传播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更赖陛下所授‘活字印刷’之神技!”叔孙通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与自豪,“礼部设‘帝国文典监’,专司刊印!以誊抄副本为底本,组织工匠日夜排字、校勘、印刷!去岁一年,已将墨家《墨经》、农家《汜胜之书》、儒家《礼记》精要等数十部核心典籍,以活字术刊印成册,字迹清晰,装帧精良!首批成书,已无偿移送皇家学院藏书楼,供诸生研习、博士着述之用!学院之内,百家学子手捧清晰印本,研读先贤智慧,此情此景,臣每每思之,皆热泪盈眶!此乃陛下活字之术,化典籍孤芳为满园春色之功!”

活字印刷!将孤本化为千百清晰印本!这消息带来的震撼,不亚于工部的铁龙!文官们,尤其是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博士,激动得胡须颤抖,仿佛看到了知识传播的黄金时代!

叔孙通的汇报转向了惠及万民的蒙学教化,声音充满了慈和与力量:

“其二,蒙学之兴,文盲之绝,乃陛下仁德泽被万世之业!”他报出了一个足以让任何重视文教的帝王心潮澎湃的数字,“始平二年,帝国全境,新建蒙学塾馆如雨后春笋!经礼部详核,截止岁末,登记在册之蒙学,已达三千四百九十一所!遍布郡县乡野!”

他解释了教材的来源与普及方式:

“蒙学所用之《算术启蒙》、《秦律歌谣》等基础教材,皆由皇家学院蒙学科博士,依陛下‘简明实用’之旨,精心编撰!帝国文典监以活字术大量刊印!”

“凡入蒙学之稚童,无论出身贵贱贫富,皆由朝廷无偿提供此套教材!笔墨纸砚,亦由皇家商号以极低廉之‘助学价’供应!”叔孙通的语气带着无比的欣慰,“陛下!乡野田埂边,稚子捧书诵读之声;市井陋巷内,蒙师开讲之语,已成帝国最动听之乐章!臣与礼部同僚估算,以此燎原之势,不出三年,我大秦疆域之内,将再无目不识丁之民!文盲之患,将彻底根绝于陛下之手!此功,光耀万古!”

三千四百九十一所蒙学!三年扫盲!这宏大的愿景让整个麒麟殿都为之振奋!教化之功,功在千秋!

叔孙通的声音变得更加洪亮,带着开创性的激情:

“其三,信息通达,开启民智,乃陛下圣明远见!《大秦日报》,已于去岁十一月,惊雷问世!”他如同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此报依托活字印刷之成熟技艺,更赖皇家商号遍布天下之商铺网络及雄厚财力支撑,由礼部‘闻风监’主办,三省六部及皇家学院供稿!”

他详细描述了报纸的运作与影响:

“其内容,上承天听,刊布陛下圣谕、朝廷新政、惠民良策,务使帝国万民,无论身处何地,皆能及时知晓陛下之仁政、朝廷之动向!”

“中连百业,发布农时指引、商旅讯息、工坊招工、新物推介,尤以皇家商号之新奇货品广而告之,惠及百姓生活!”

“下启民智,连载由学院博士撰写的农学小识、工技常识、医卫要略、律法浅说!文风通俗,图文并茂,务使贩夫走卒,亦能开卷有益!”

叔孙通报出了发行范围:

“目前,咸阳及关中三辅诸郡,依托便捷驰道及密集商号,《大秦日报》已能做到每日清晨,准时送达各郡县商号报亭及官署学宫!百姓争相购阅,已成每日晨起之盛景!”

“其余偏远郡县,虽因路途迢遥,难以日达,然礼部亦以‘周报’、‘旬报’甚至‘月报精编’之形式,确保帝国新政之光,终能照耀至每一寸疆土!陛下之声,帝国之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深入民心!”

日报!周报!月报!这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彻底颠覆了旧时代的认知!文官们意识到舆论掌控的新利器,武将们看到了凝聚民心的新途径,连五大黑冰丞的眼神都变得深邃起来。

叔孙通的汇报转向了传承与展示的殿堂——博物院:

“其四,承前启后,博物致知!陛下所谕之‘大秦皇家博物院’,已于骊山北麓,渭水之滨,择风水宝地,破土兴建!”他声音带着一种营造文化圣地的庄重,“工程浩大,由工部将作监大匠亲自主持,尽取帝国良材,仿三代宫阙之制,融大秦风骨之雄!预计至今年岁末,当可竣工开院!”

他描绘着博物院的宏伟蓝图:

“博物院,非止于藏宝,更在于昭示!其内设分馆若干:‘历代遗珍馆’,陈列虞、夏、商、周传世礼器、青铜重宝,彰显华夏源流!”

“‘列国风华馆’,汇聚齐楚燕韩赵魏秦统一前之列国文物精华,铭记历史轨迹!”

“‘大秦龙兴馆’,供奉帝国历代先王及始皇帝陛下之御用之物、征战重器,昭示大秦一统之伟业!”

“‘百工新纪元馆’,则陈列陛下新政以来,工部、学院所创之非涉密器物原型!自第一架改良织机,至飞雷神炮模型;自原始水泥块,至最新合金样品;自铅笔、纸张,至蒸汽机之精密图纸副本……林林总总,如实记录帝国革新之步步足迹!更预留广阔展区,以待未来之无尽辉煌!”

叔孙通的声音充满了教育的热忱:

“博物院之责,非仅陈设!更在‘博物致知’!礼部已调集皇家学院各院博学鸿儒,为每一件展品,详考其源流,精研其工艺,阐释其意义!编撰图文并茂之《博物志》,编制浅显易懂之讲解词!届时,无论王公贵胄,亦或黎民稚子,入得此院,皆可循图索骥,听讲解惑,于观赏之中,知历史之厚重,明技艺之精妙,感帝国之强盛!此乃教化万民、启迪民智之无上殿堂!”

博物院!集历史、科技、文化于一体的宏大构想!殿内群臣仿佛已看到那座矗立于骊山脚下的文化丰碑,心神激荡不已。

最后,叔孙通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合乎礼仪的恭谨,提及了帝王家事:

“其五,陛下后宫之选,亦关乎宗庙社稷。礼部依制行事,不敢怠慢。终选秀女名册图册,业已整理完备,共计四十二位淑媛,皆出身良家,德容兼备。据各地驿报,此四十二位秀女车驾,已陆续启程,预计二月底当可齐聚咸阳。届时,礼部将妥善安排其入住西苑‘储秀宫’,静待陛下于三月春暖花开之际,行‘春三月’终选大典,钦定入宫人选,以充掖庭,绵延皇嗣。” 言毕,他对着御座深深一揖,“陛下!此乃礼部始平二年之要务。典籍薪传,蒙学遍野,日报通衢,博物启智,选秀备礼。文教之事,润物无声,然其功在千秋!臣叔孙通,幸甚至哉,得司此职,躬逢文教盛世!”

叔孙通退回班列,虽显疲惫,但腰背挺直,脸上洋溢着文化传承者的无上荣光。整个麒麟殿陷入了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希望的寂静。典籍的樟木幽香、蒙学的稚子书声、日报的油墨气息、博物院的宏阔蓝图、储秀宫的春色待选……礼部所描绘的,是一个文明传承有序、知识普及深入、精神生活丰盈的盛世气象!这气象,与户部的富庶、兵部的威武、工部的革新、刑部的秩序、吏部的清明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一个全方位强盛的煌煌大秦!

御座之上,扶苏缓缓起身。

冕旒珠玉的碰撞声,在此刻寂静中如同清泉击石。玄黑纁赤的帝王袍服,仿佛吸纳了千年文墨的华彩与惊蛰春雷的生机。他的目光,如同穿越了时空长河,落在那些樟木函中的竹简帛书上,落在蒙学稚童清澈的眼眸里,落在日报字里行间跳动的时代脉搏上,落在博物院尚未落成的宏伟基址上,最终,聚焦在叔孙通那虽苍老却燃烧着文明之火的脸庞上。

“叔孙卿!”扶苏的声音终于响起,沉稳、清晰,却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深沉感动与激赏,“始平二年,礼部之功,非‘辛劳’可表,乃‘铸就华夏万世文魂’之伟业!”

他微微一顿,每一个字都如同洪钟大吕,在帝国文脉的长河中激荡起悠远的回响:

“典籍护藏,三重保险,樟木函,石匮地宫,隔绝虫蠹湿气!此非仅存物,乃存华夏文明之魂魄!使百家千年智慧,免于湮灭,得以永续!活字刊印,化孤本为千百清晰印本,送入学院,泽被学子!此乃变‘秘藏’为‘公器’,使文脉由涓涓细流,化为浩荡江河!此功,存亡继绝,光耀万古,功在千秋!”

“蒙学遍地,三千四百九十一所!稚子诵书,声动乡野!活字教材,无偿普及!三年扫盲,亘古未有之宏图!此非仅识字,乃开万民之智,铸帝国强盛之基!使耕者知农书,工者明巧技,商者通货殖,兵者晓忠义!此功,教化之功,远胜百万雄师,泽被兆亿黎庶!”

“《大秦日报》,朝发夕至,通衢信息!上宣圣谕新政,中连百业民生,下启万民智慧!活字与商路结合,信息壁垒自此打破!新政之声,一日可抵天涯;帝国之讯,须臾深入乡野!此乃掌控舆情、凝聚民心、开启民智之神器!其功之巨,不亚于驰道铁轨!此功,洞穿时空,重塑认知,开前所未有之局!”

“博物院宏构,骊山北望!集三代遗珍,汇列国风华,彰大秦龙兴,展百工新章!非止藏宝,更在‘博物致知’!使王公黎庶,入此殿堂,皆可溯历史之源,明技艺之变,感帝国之盛!此乃立文明之丰碑,启万代之智慧!此功,承前启后,昭示未来,功在社稷,利在永恒!”

扶苏的目光灼灼,仿佛穿透了叔孙通,看到了那些在幽暗地宫中守护典籍的守藏史,那些在蒙学中谆谆教诲的夫子,那些在文典监中排版校对的工匠,那些为博物院展品考据撰文的博士……

“叔孙卿!卿乃当世大儒,博古通今!自朕推行新政以来,卿不囿于旧学,鼎力襄助,尤重文脉传承与开启民智!执掌礼部,于这革故鼎新之世,能护典籍如眼目,兴蒙学如燎原,创日报以通衢,建博物院以启智!此等胸怀,此等功绩,实乃儒家‘为万世开太平’之真精神!卿,实乃帝国文教之泰山北斗,华夏文明之守夜明灯!朕心甚慰,天下文士甚幸!”

他稍作停顿,声音转为至高的尊崇与褒奖:

“着,加封礼部尚书叔孙通太子太师,赐紫金鱼袋,食邑六百户!另,赐礼部有功司官、文典监卓异工匠、闻风监主笔、博物院筹建功臣等百人,金百斤,帛千匹!望卿珍摄,引领此文明昌盛之势,永续帝国文脉之辉煌!”

太子太师!紫金鱼袋!食邑六百户!这份荣宠,已臻人臣文职之巅峰!殿内群臣,尤其是文官序列,无不心潮澎湃,肃然起敬!太子太师,这是对一位儒宗、一位文脉守护者、一位教化推行者无上的肯定与尊崇!

“老臣……叔孙通,叩谢陛下天恩!陛下……陛下不以老臣愚钝,委以文教重任,更赐此旷世殊荣……老臣……老臣……”叔孙通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臣,此刻再也抑制不住,老泪纵横,声音哽咽,深深伏地,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肩头微微耸动。太子太师!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巅峰,更是儒家文脉在新政盛世中得到至高尊崇的象征!

扶苏微微抬手,一股无形的力量仿佛托起了这位皓首老臣。待叔孙通以袖拭泪,强抑激动退回班列,扶苏的目光缓缓扫过整个麒麟殿。六部主官,皆已奏毕。户部郑国金山耀目,兵部蒙恬铁血铮鸣,工部程邈伟力澎湃,刑部冯劫法网森严,吏部杜赫清气凛然,礼部叔孙通文脉绵长!麒麟殿内,帝国的六根擎天巨柱巍然矗立,各放异彩,却又浑然一体,共同支撑起这始平二年的煌煌盛世!

殿外,天色已然大亮!金灿灿的朝阳跃出地平线,将万丈光芒泼洒进麒麟殿高大的门窗,将蟠龙金柱上的玄鸟图腾映照得金光流转,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要发出穿云裂石的清鸣!惊蛰的晨风,带着渭水湿润的气息和泥土解冻的芬芳,涌入殿内,吹散了沉香的余韵,带来勃勃生机!

扶苏立于御阶之巅,玄黑纁赤的帝王袍服在朝阳与灯火的共同映照下,仿佛燃烧着金色的火焰。他深吸一口这惊蛰清晨的朝气,胸中那积蕴已久的、足以改天换地的磅礴意志,终于如同压抑了万载的火山,轰然喷发!整个麒麟殿的空气仿佛瞬间被点燃、被压缩至极致!

“诸卿!”扶苏的声音如同九天神雷,裹挟着开天辟地的伟力,在穹顶之下隆隆滚过,声震寰宇!梁柱为之嗡鸣,灯焰为之低伏!

“六部奏毕,山河为证!帝国始平二年之煌煌伟业,已由尔等亲手铸就!此非虚言,乃尔等方才所奏之一桩桩、一件件铁证如山之功绩!帝国之鼎盛,亘古未有!”

“金山粮海,堆积如山,足供百万虎贲十年征伐而无匮!此乃户部之功,郑卿之能!”

“铁甲强弓,寒光照耀,燧发枪林,飞雷神炮,列装日盛,弹药如山,足以碾碎任何敢于挡在帝国龙旗之前之螳臂!此乃兵部之威,蒙卿之勇,工部之巧!”

“驰道如网,贯通帝国,铁龙欲啸,不日将连咸阳于西域!山川无阻,瞬息千里!此乃工部改天换地之力,程卿之智!”

“律法如网,覆盖四野,定纷止争,护佑万民,内患几绝,根基永固!此乃刑部定鼎乾坤之业,冯卿之刚!”

“吏治澄清,选贤任能,风清气正,新政如甘霖,深入帝国每一寸肌理!此乃吏部开万世太平之基,杜卿之明!”

“文脉薪传,典籍永护,蒙学遍野,日报通衢,博物启智,文明昌盛!此乃礼部铸华夏万世文魂之功,叔孙卿之德!”

扶苏的声音越来越高亢,气势越来越磅礴,每点一部之功,便如同在天地间敲响一记洪钟,六部功绩汇聚成一股席卷八荒的洪流!

“更有百工巧匠,革新不息,合金耀世,神器迭出,铸就帝国未来不拔之筋骨!此乃工学院、化学院诸贤,巧夺天工之力!”

“黑冰台监察如炬,深入军地,肃奸防谍,稳固思想,乃帝国暗夜之守护神!”

“三省运转,如臂使指,诏令通达,政通人和,乃帝国之中枢血脉!”

他猛地向前一步,玄黑纁赤的帝王袍袖猎猎作响,一股主宰天地、气吞寰宇的无上意志,如同出鞘的帝剑,寒光凛冽,直指殿外那辽阔的疆域与初升的朝阳!

“惊蛰已至,春雷动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此非独草木虫豸之机,更为我大秦龙旗席卷**、重塑寰宇之始!”

“始平三年,当为帝国——开疆拓土之年!”

“当为朕之虎贲——封狼居胥、勒石瀚海之年!”

“当为这煌煌大秦——铸就万世不拔之基业、奠定寰宇独尊之格局之年!”

“待朕令旗所指,帝国兵锋当以敌血,沃我大秦沃土!以武功,彰我天朝国威!龙旗所指,顺昌逆亡!”

“陛下圣明!大秦万年!万年!万万年!!!”

山呼海啸般的狂热呐喊,如同积蓄了万年的熔岩,轰然喷发!声浪直冲九霄,震得咸阳宫阙嗡嗡作响!文臣们涕泪横流,振臂高呼!武将们双目赤红,拔剑出鞘,以剑脊击打胸甲,发出震耳欲聋的金铁轰鸣!五大司令单膝跪地,抱拳怒吼:“谨遵圣谕!万死不辞!”五大黑冰丞亦躬身齐喝:“万无一失!使命必达!”

扶苏立于御阶之巅,沐浴在初升朝阳的金辉之中,玄鸟图腾在他身后仿佛化作了实质,展翅欲飞,发出无声的咆哮!帝国的战争巨轮,在文治武功、百工律法、吏治文教的全面鼎盛支撑下,于这惊蛰春雷炸响的清晨,完成了最终的战前动员!只待明日大朝,帝王令旗挥落,百万虎贲便将如出柙猛虎,挟带着工业革命的伟力、律法秩序的保障、吏治清明的效率和文脉昌盛的底气,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那些胆敢觊觎天朝富庶的四方豺狼!一个全新的、由大秦主导的世界秩序,即将在铁与血的洗礼中,轰然降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