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 ——!”
除夕的清溪镇安置区,刚入夜,烟花就窜上了夜空,炸开一朵朵金红相间的花,把雪地照得亮如白昼。寒风卷着雪沫子,呜呜地刮过楼道,却挡不住家家户户窗里透出来的暖光,混着炖肉的香味、饺子的鲜香,还有孩子们的欢笑声,把腊月的冷意烘得暖洋洋的。
林家 101 室的客厅里,铁炉烧得正旺,炉口烤着的红薯滋滋冒油,甜香飘满全屋。八仙桌上铺着赵秀兰新绣的红牡丹桌布,摆得满满当当:红烧鱼卧在青花瓷盘里,鱼眼圆睁,寓意 “年年有余”;炸得金黄的肉丸子堆成小山,是 “团团圆圆”;清炒的青菜翠嫩欲滴,象征 “清清白白”;还有林老太亲手蒸的年糕,切成菱形块,裹着桂花蜜,甜糯黏牙,是 “步步高升”。最显眼的是中间那道清蒸鲈鱼,是建国特意从市区水产市场买的,肉质鲜嫩,浇上葱姜丝和生抽,香气扑鼻。
“姐,快尝尝我妈做的可乐鸡翅!” 晓阳举着筷子,夹了块鸡翅放进林晓梅碗里,他穿着新棉袄,是秀兰特意给买的,红色的面料,衬得他脸蛋通红,眼里满是兴奋,“今年的鸡翅比去年还香,妈放了蜂蜜!”
晓梅笑着咬了一口,甜香带着点微辣,汁水充盈:“好吃!妈,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她刚从大学放假回来,穿着米白色的羽绒服,手里还拿着给家人带的礼物,给林老太买了暖手宝,给建国和秀兰买了围巾,给建业买了本五金行业的书,给晓阳买了套科普漫画。
林建业坐在晓梅旁边,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正在核对五金店的年末账本,脸上带着笑意:“哥,五金店今年最后一个月赚了 1.3 万,线上店铺也开起来了,虽然订单不多,但已经有几个装修队跟我长期合作了。” 他说着,把账本递给建国,“明年我打算再进点智能门锁和净水器配件,应该能吸引更多年轻客户。”
建国接过账本,翻了翻,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五金店交给你,我放心。家具厂那边,厂房已经租好了,200 平,年后就能装修,设备我联系了二手市场的卖家,价格谈妥了,12 万就能拿下数控开料机和封边机,比新的省了 8 万。”
“设备靠谱吗?别买着翻新的,用几天就坏。” 赵秀兰端着刚煮好的饺子过来,饺子个个饱满,花边捏得整齐,“我跟你说,不管啥时候,都不能贪便宜买次品,家具厂的招牌不能砸。”
“放心吧,我去看过两次了,是正规家具厂更新换代下来的,九成新,还能保修一年。” 建国笑着说,“我还请了之前一起做木工的老周和老吴,他们都是老手,年后就来上班,再招两个学徒,人手就够了。”
林老太坐在藤椅上,手里捏着针线,正在给晓阳缝补手套,嘴里念叨着:“好,稳当就好。咱林家过日子,就讲究个‘稳’字,不贪快钱,不冒风险,一步一个脚印,日子才能长久。你看去年理财骗局,多少人家被骗得鸡飞狗跳,咱家用不着羡慕那些快钱,靠手艺赚钱,心里踏实。”
这话戳中了大家的心事。晓梅放下筷子,说:“是啊,去年帮邻居维权,看着张婶他们哭天抢地,才更觉得咱家这样安稳的日子有多珍贵。不折腾、家庭和睦,比啥都强。”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声音带着点犹豫。建国起身去开门,门外站着的是张婶,她穿着件旧棉袄,手里拎着个空荡荡的菜篮子,脸上带着尴尬的笑意:“建国,秀兰,我…… 我来借点酱油,家里做菜忘了买了。”
客厅里的热闹瞬间静了一下。张婶自从理财被骗后,家里就没安生过,儿子躲在外地,女儿复读成绩也一般,过年连顿像样的饭菜都做不起,平时见了林家都躲着走,今天实在没办法才来借酱油。
赵秀兰赶紧转身去厨房,拿了瓶新开封的酱油,塞到张婶手里:“借啥借,拿着用,不够再来拿。” 她又从桌上捡了些肉丸子和年糕,装进保鲜袋,“过年了,带点回去给孩子尝尝,都是自家做的,不值钱。”
张婶接过酱油和保鲜袋,眼泪差点掉下来,嘴唇动了动,想说谢谢,却没说出口,只是红着眼圈,低着头说了句 “麻烦你们了”,就匆匆转身走了,雪地里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显得格外孤单。
晓阳看着张婶的背影,小声说:“张奶奶好可怜啊,要是她当初不投那个理财,现在也能好好过年了。”
林老太叹了口气:“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初劝她别贪高息,她不听,现在落得这样,也是自己选的。但邻里之间,能帮就帮一把,别让她太难堪。”
建国点点头:“妈说得对,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但咱林家向来心软,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不过也得让她记住教训,以后别再贪小便宜了。”
正说着,又有人敲门,这次是李叔,他穿着件干净的保安制服,手里拎着袋水果,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建国,秀兰,我来给你们拜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