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啪 ——!”
腊月廿七的傍晚,清溪镇安置区 3 号楼 101 室的客厅里,铁炉里的炭火正旺,烤得架在上面的红薯冒起甜丝丝的白气,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窗玻璃上凝着薄薄的冰花,像撒了层碎钻,映着屋里暖黄的灯光,把每个人的脸都染得格外柔和。
八仙桌上铺着赵秀兰绣的红格子桌布,摆着刚算完的账本(木工铺和五金店的年度收支)、几盘刚炒好的瓜子花生,还有晓阳刚画完的 “新年愿望图”—— 上面画着大大的木工铺、摆满五金件的货架、绿油油的小菜园,旁边还画了个举着奖状的小人,下面写着 “我要考重点初中”。
林建国坐在主位,手里捏着支钢笔,指尖在账本上轻轻划过,嘴角带着藏不住的笑意。赵秀兰坐在旁边,手里剥着花生,时不时把剥好的花生仁放进林老太的碟子里;林老太戴着老花镜,坐在藤椅上,手里攥着个热水袋,正给晓阳缝补书包上的破洞;林建业则坐在晓阳旁边,翻着手里的五金店客户名单,时不时跟建国核对数字;晓梅刚从大学放假回来,正帮着整理木工铺的订单,笔记本上记满了客户的需求。
“咱先说说今年的收成。” 建国清了清嗓子,把账本推到桌子中间,“木工铺今年赚了 9 万,比去年多了 3 万,主要是接了幼儿园和民宿的大订单;五金店赚了 6 万,多亏建业打理得好,老客户越来越多。加上市区公寓的租金,今年全家净赚 18 万,存款又多了不少。”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我想把木工铺的订单扩展到市区的家具城。之前接了民宿的订单,客户说咱的家具做工精细,比城里家具厂的还好,要是能跟家具城合作,接批量订单,赚的能比现在多一倍。我打算过完年去市区的家具城考察,带点样品过去,晓梅在市区读书,要是方便,帮我查查家具城的联系方式和合作政策,行不?”
晓梅立刻点头,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爸,没问题!我明天就去学校的图书馆查,看看市区有哪些家具城,他们的合作模式是啥。之前我们系有个同学,家里就是开家具厂的,我可以问问他,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太好了!” 建国脸上的笑意更浓了,“要是能跟家具城合作,咱得改进工艺,比如用更好的木料,多设计几种新款式,还要保证交货期。建业,你这边五金店要是不忙,能不能帮我打打下手,比如准备样品、联系物流?”
建业赶紧放下客户名单,眼里满是兴奋:“哥,我没问题!五金店这边我已经摸熟了,明年我想搞个‘送货上门’服务 —— 之前有邻居说,买个螺丝、合页还要跑一趟,尤其是老人,不方便。我打算买辆小电动车,只要在小区周边 3 公里内,买满 50 块钱的五金件就送货,这样能吸引更多客户,还能跟木工铺互相帮衬。”
“这个主意好!” 赵秀兰放下花生,接过话头,“上次隔壁刘阿姨买了个水龙头,自己搬不动,还是建国帮她送回去的。你搞送货上门,肯定能受欢迎。要是需要帮忙记账、联系客户,我闲了也能去五金店搭把手。”
林老太也笑着点头:“建业有想法,跟你哥一样踏实。送货上门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下雨天,路滑,别摔着。”
建业点点头,把 “送货上门” 四个字写在笔记本上,还画了个小电动车的图案:“我会注意的!等开春就去买电动车,再印点宣传单,贴在小区和周边的菜市场,让大家都知道咱五金店能送货。”
“我也有个想法。” 赵秀兰突然开口,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咱小区后面有块空着地,没人用,长满了杂草。我想开春后把它清理出来,种点菠菜、萝卜、青菜,自己吃着新鲜,不用去菜市场买,还能给亲戚送点。晓阳放暑假,还能帮我浇水、拔草,也算让他体验体验农活。”
“妈,我帮你!” 晓阳举起手,眼里满是期待,“我会浇水,还会拔草,上次在奶奶的小菜园里,我还帮着摘过草莓呢!”
林老太笑得眼睛都眯了:“秀兰这个主意实在!自己种的菜没农药,吃着放心。我年轻的时候在村里,也种过菜,到时候我教你怎么施肥、怎么防虫,保证长得好。”
“还有我。” 林老太顿了顿,语气变得温柔,“王三的父母还在养老院住着,上次去看他们,老两口瘦得厉害,说养老院的菜不好吃。明年我想多去几趟,给他们带点自己腌的咸菜、蒸的软糕,陪他们聊聊天。他们这辈子不容易,养了两个儿子,却没人管,咱能帮一把是一把。”
晓梅握住林老太的手,声音软软的:“奶奶,我陪您去!放假的时候,我跟您一起去养老院,给爷爷奶奶讲故事,帮他们剪剪指甲。之前在学校参加志愿者活动,我还学过怎么跟老人沟通,肯定能帮上忙。”
“好,好!” 林老太拍着晓梅的手,眼泪差点掉下来,“咱晓梅心善,跟你妈一样。有你陪我,我更放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