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创投和明泽资本的临阵脱逃,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战术指挥室内每个人的脸上。屏幕上,ST的股价在恐慌性抛售的踩踏下,一度深跌至45.8元,将沈皎洁团队此前积累的巨额浮盈吞噬近半,才勉强在45.5元附近获得支撑,震荡企稳。
室内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交易员们低着头,不敢看沈皎洁和林卿卿的脸色。失败的苦涩,尤其是被“盟友”从背后捅刀子的屈辱感,弥漫在空气中。
林卿卿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稳定军心的力量:“浮亏是账面上的,我们的核心逻辑没有变。相反,这些墙头草的出逃,帮我们测试出了市场的脆弱点和真正的压力位。现在,盘子更轻了,未来的拉升阻力会更小。”
她的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些许阴霾。众人抬起头,目光重新聚焦到两位核心身上。
沈皎洁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的目光越过闪烁的屏幕,仿佛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他没有愤怒,没有沮丧,脸上甚至没有太多表情,只有一种极致的冷静,冷得像西伯利亚的冻土。这次挫败,没有击垮他,反而像一次淬火,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侥幸和天真彻底锻打殆尽。
他缓缓转过身,面向团队,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任何波澜:“卿卿说得对。这不是失败,是筛选。感谢信达和明泽,用他们的短视,为我们剔除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他走到策略白板前,拿起笔,将代表信达和明泽的标识毫不留情地划掉。“记录在案。从今往后,林氏资本的核心圈,永不与此类机构合作。”
笔尖划过白板的声音,清脆而决绝。这一举动,清晰地传递出他的态度:背叛者,不配享有第二次机会。
“现在,”他放下笔,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忘记刚才的插曲。我们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晟通科技,到底值多少钱?”
他不再依赖任何未经证实的内幕消息,也不再寄望于摇摆不定的盟友。他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些无法被轻易篡改的硬数据上。
“技术部,我要晟通AI诊断系统在所有已公开的三甲医院临床试用中的全部不良反应报告摘要,分类统计,明天早会前我要看到。”
“市场组,深挖所有与晟通存在专利纠纷的海外公司,特别是诉讼进展到关键阶段的,评估其败诉可能性和赔偿额度对晟通现金流的冲击。”
“财务组,重新建模,假设晟通失去罗氏集团的技术授权(尽管目前声明支持),其自主研发能力能否支撑现有产品线迭代?我需要最保守的估值区间。”
一道道指令清晰、冷静、目标明确。他没有因为挫折而保守退缩,反而采取了更激进、更彻底的调研和做空策略。这种基于绝对实力和深度研究的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团队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全力运转。沈皎洁身先士卒,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数据和报告中。他的“盘感”依然存在,但不再作为主导,而是成为一种辅助的验证工具,用来交叉核对分析结论中的微妙之处。
在这期间,林卿卿不动声色地处理了与出逃LP的善后事宜,稳住了其他合作方的信心。她看着沈皎洁身上那种褪去浮华、沉淀下来的专注与冷硬,心中百感交集。那个曾经还需要她不时提醒、略带青涩的年轻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一个真正能扛起风暴的领袖。这种蜕变,带着一丝令人心疼的残酷,却是通往巅峰的必经之路。
周五下午,关键的临床数据初步汇总结果出来了。结果显示,晟通科技引以为傲的AI诊断系统,在超过一定使用时长后,针对特定复杂病例的误诊率呈现显着上升趋势,且伴随有难以解释的系统性逻辑偏差。这已不是偶发问题,而是可能涉及算法底层架构的缺陷!
几乎同时,市场组也传来消息:一家美国医疗科技巨头已正式向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申请,指控晟通科技侵犯其核心图像识别算法专利,要求发起“337调查”。一旦立案,晟通产品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这些硬核利空,远比任何内幕消息都更具杀伤力!
沈皎洁看着这些报告,眼神锐利如刀。他拨通了林卿卿的电话,只说了简短的几个字:“时机到了。收网。”
周一开盘,晟通科技(ST)以45.8元平开,市场仍在观望。
上午十点整,林氏资本联合数家信誉卓着的独立研究机构,同步发布了针对晟通科技的深度做空报告。报告以详实的临床数据、专业的专利分析和严谨的财务模型,层层剥笋,直指其核心技术缺陷、巨大的侵权诉讼风险以及被严重高估的市值。
报告一出,市场哗然!
此前被利好消息和股价反弹迷惑的投资者如梦初醒,恐慌性抛盘再次涌出,这一次,是建立在无可辩驳的事实基础之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