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公益非遗产业园的建设步入正轨,陈曦却在筹备“非遗技艺交流周”时陷入了新的困境。负责对接场地的文旅局突然传来消息:原定的省文化馆展厅因管道维修需关闭半月,而交流周开幕只剩十天,重新寻找符合“非遗展示 互动体验”双需求的场地难如登天。
她坐在传承馆的会议桌前,对着系统面板上的“场地匹配”模块反复刷新,屏幕上始终只跳出三个备选——要么面积不足,要么距离市区太远,要么租金高到超出公益项目预算。江屿敲了敲会议室的门,递来一杯热咖啡:“我查了全市的文化场馆,符合条件的基本都被预订了,林氏之前还故意跟我们抢订过几个场地,现在都空着却不肯转租。”
陈曦揉了揉太阳穴,正想联系周教授问问有没有民间场地资源,手机突然响起,是顾衍之的来电。“场地的事我听说了。”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沉稳的安抚力,“我让人查过,林氏抢订的场地都付了定金却没办理后续手续,明显是故意卡我们。你别急,我有个备选方案。”
半小时后,陈曦跟着顾衍之来到市中心的“衍之文化中心”。这座刚建成半年的场馆,不仅有挑高十米的非遗展示厅,还配套了十二个独立的技艺体验室,甚至自带专业的直播设备——恰好满足交流周“展示 体验 线上传播”的全部需求。“这里的场地免费给你们用,所有设备和工作人员都由我们调配。”顾衍之指着展厅中央的旋转展台,“我让人连夜改了布局,正好能放下苗绣、竹编、木雕三大类展品。”
陈曦望着眼前量身定制般的场地,心里暖意翻涌。她打开系统面板想确认“场地适配度”,却先看到了顾衍之的好感度数值——原本停在98/100的数值,此刻正跳动着升至100/100,紧接着弹出一道金色提示:“检测到顾衍之好感度达成满值,解锁专属隐藏属性——‘忠犬守护者’模式。触发核心效果:1. 宿主需求优先级凌驾于自身事务之上;2. 自动生成‘风险前置防御’机制,提前规避宿主可能遭遇的麻烦;3. 解锁‘默契协作’被动技能,无需明说即可预判宿主需求。”
还没等她消化这串提示,顾衍之已经叫来场馆负责人:“按陈总监的要求调整细节,她提的任何需求都要优先满足。”转头看向陈曦时,他眼底的锐利尽数化作柔和,“我让法务部拟了场地无偿使用协议,已经排除了所有法律风险;另外联系了三家媒体全程直播,线上预约通道也帮你们搭建好了,现在后台已经有两千多人预约。”
接下来的几天,陈曦彻底见识了“忠犬模式”的威力。她随口跟江屿提了句“老艺人的展示台需要铺防滑垫”,第二天一早就发现所有体验室都铺好了米色防滑垫,边缘还绣着“手作公益”的小logo;她担心外地老艺人赶过来住宿不便,顾衍之的特助就送来一份住宿清单——场馆附近的三家酒店都被包下,每个房间都备好了适合老人的软枕和防滑拖鞋;甚至连她没说出口的顾虑,比如“互动体验的工具不够安全”,都被提前解决——所有剪刀、刻刀都换成了圆头安全款,还配了定制的防护手套。
交流周开幕前一天,陈曦在场馆里核对展品标签,顾衍之带着特助走了进来,手里拎着几个保温箱。“知道你这几天忙得没好好吃饭。”他打开保温箱,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虾仁滑蛋、清炒时蔬和杂粮饭,“我让家里的厨师按你的口味做的,先趁热吃。”
她刚拿起筷子,系统突然弹出“风险预警”:“检测到林氏集团安排人员伪装成志愿者,计划在开幕当天破坏老艺人的展品。”陈曦刚想跟顾衍之说,就见他拿出一份名单递给张队长:“这几个人是林氏旗下的临时员工,重点排查他们的入场资格,尤其注意他们携带的物品。”
陈曦惊讶地抬头:“你怎么知道?”顾衍之指尖在她的系统面板边缘轻轻点了点,眼底藏着笑意:“猜的。毕竟,你的顾虑从来都不是小事。”她这才反应过来,“忠犬守护者”的“风险前置防御”机制,早已让他同步捕捉到了潜在危机。
开幕当天,场馆里人头攒动。李阿婆的苗绣展位前围满了游客,有人不小心碰倒了装绣线的竹篮,顾衍之几乎和陈曦同时弯腰去捡。他捡起散落的丝线,细心地绕回线轴,还不忘提醒工作人员:“在展位周围加个矮护栏,既不影响观赏,也能保护展品。”
活动进行到下午,突然下起暴雨,几个外地赶来的老艺人被困在地铁站。陈曦正想安排司机去接,就接到了司机的电话:“陈总监,顾总已经让我来接老人们了,他还让我带了雨伞和姜茶,说怕老人们淋着。”她转头看向顾衍之,他正站在窗边打电话,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把车内温度调到26度,姜茶要温的,别太烫。”
傍晚的闭幕式上,陈曦作为主办方代表上台发言。她望着台下的老艺人、志愿者和顾衍之的身影,突然忘了准备好的台词,脱口而出:“这次交流周能顺利举办,要感谢很多人,尤其是那个总在我需要之前,就把一切都安排好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