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186章 好感度+5:学长的成长

“3D手作教学库”苗绣模块上线前夜,传承馆的技术室里只剩下屏幕的冷光和键盘敲击声。江屿坐在电脑前,手指在3D建模软件的时间轴上反复拖动,屏幕里的虚拟人物正演示“打籽绣”的落针动作——这是他花了两个月,逐帧对照李阿婆的实操视频、结合周教授的古籍解读,调整出的第17版模型。

陈曦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看到他盯着屏幕上“针脚角度”的参数皱眉,杯沿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还在调吗?下午测试的时候,老艺人们都说已经很像了。”她把牛奶放在桌边,瞥见键盘旁散落的便签纸,上面写着“落针角度偏5°→新手易扎手”“绕线力度需标注‘宫廷绣15°抬高’”。

江屿抬头,眼底带着熬夜的红血丝,却闪着兴奋的光:“李阿婆刚才看了测试版,说虚拟人物的落针角度比她实际操作偏了5度,新手跟着学容易扎到手。我得再校准一遍骨骼动画的IK参数,确保每个动作细节都和老艺人的习惯一致。”他指着屏幕上的分屏对比图,左边是李阿婆的实操视频,右边是3D模型,“你看,宫廷绣绕线时手腕要抬高15度,追求规整;民间苗绣更灵活,角度随图案调整——这些细节之前我根本注意不到,是跟着老艺人学绣的时候,他们手把手教我的。”

陈曦看着他熟练地用鼠标调整虚拟人物的关节角度,突然想起半年前的场景——那时他刚接手“线上手作社区”,满心只想着“代码优化”“服务器稳定性”,开发的“技艺挑战赛”模块因为没考虑到新手用户对“评分标准”的理解门槛,导致参与率不足预期。而现在,他不仅能精准捕捉老艺人的操作习惯,还能将“宫廷绣与民间绣的文化差异”融入技术设计,这份成长像慢熬的茶,在细节里透出醇香。

“对了,我还加了‘互动问答’功能。”江屿突然切换到另一个界面,点击虚拟人物旁的“提问”按钮,对话框里立刻弹出:“请问‘打籽绣’绕线三圈与两圈的区别?”下方的回答不仅标注了“民间实用款(三圈耐洗)”“宫廷装饰款(两圈精致)”,还附上了周教授解读《绣谱》的音频片段。“之前做AI答疑时,我只会堆砌数据,现在才明白,技术要连着‘人’和‘文化’,才能真正帮到用户。”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的古籍引用标注。

说话间,手机铃声打破了安静,是社区用户小林打来的。小林是一名大学生,之前因为找不到苗绣老师,差点放弃学习,直到江屿开发了“老艺人在线指导”功能,她每周都能和李阿婆连线学绣。“江学长!我今天跟着测试版3D模型练‘打籽绣’,终于绣出完整的小花了!”电话里的声音满是雀跃,“我把模型分享给社团同学,他们都问怎么才能学,说比看视频清楚多了!”

江屿握着手机,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耐心叮嘱:“要是遇到绕线力度的问题,就点模型旁边的‘老艺人提示’,里面有李阿婆的实操小技巧;实在不懂,我帮你预约明天的在线指导时间。”挂了电话,他看向陈曦,眼神里满是满足:“以前总觉得,写出零bug的代码就是成功,现在才知道,当看到用户因为自己做的功能坚持传承技艺,这种成就感比任何技术奖项都珍贵。”

深夜十一点,3D模型终于调试完成。江屿打开社区后台,“3D手作教学库”的预约学习人数已经突破5000人,留言区里,老艺人王师傅说“想把竹编技艺也做成模型”,年轻用户小夏说“终于能在家跟着老艺人学手艺了”。他转头看向陈曦,语气里带着期待:“明天上线后,我们可以根据反馈优化竹编、陶艺模块。我还想开发‘虚拟手作工坊’,让用户能和老艺人在线上一起完成作品,就像围坐在同一个火塘边一样。”

陈曦看着他眼里的光,想起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他为了学苗绣,手指被针扎得发红却没喊过疼;为了收集老艺人的操作习惯,顶着烈日跑遍三个合作社;为了简化老艺人的使用界面,反复测试十几种按钮布局——那个曾经只活在代码世界里的技术宅,如今长成了能连接“技术、文化、用户”的桥梁,像竹编的经纬,把零散的需求织成了完整的传承网络。

第二天上午九点,“3D手作教学库”苗绣模块正式上线。两小时后,学习人数突破1万,用户留言刷满了屏幕:“终于能看清落针的角度了!”“连《绣谱》的知识点都有,太用心了!”李阿婆特意来到技术室,拉着江屿的手,指着屏幕里的虚拟人物笑:“江小子,你这‘电脑里的手艺’比我口头教还清楚,以后我们老骨头的本事,就靠你传下去了!”

当晚,陈曦打开系统面板,江屿的好感度从103/100稳稳升至108/100,一条淡蓝色的提示弹出:“检测到江屿通过‘精准还原传统技艺细节、优化文化联结型互动体验、实现技术服务传承的价值跃迁’,完成从‘技术开发者’到‘传承赋能者’的成长,好感度提升5点,‘技术赋能者’特质新增‘文化联结’属性。触发效果:1. 牵头成立‘非遗数字化实验室’,联合高校、非遗中心开发10项濒危技艺3D模块;2. 启动‘虚拟手作工坊’项目,实现用户与老艺人实时在线协作;3. 设立‘技术传承基金’,资助年轻开发者参与非遗数字化保护。”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江屿整理的技术笔记上,那些标注着“老艺人提示”“古籍引用”的字迹,是他成长的印记。陈曦知道,江屿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在每一次向老艺人请教、每一次倾听用户需求、每一次优化技术细节里,慢慢沉淀出的温度——他终于懂得,技术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能让传统技艺在数字时代活起来、传下去的温暖纽带。

未来的公益路还很长,但陈曦不再担心技术与传承的隔阂。因为她知道,身边有这样一位心怀传承、持续成长的技术学长,“3D手作教学库”会成为非遗传承的星星之火,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老手艺,让老艺人的心血在数字世界里,绽放出永不熄灭的光芒。

喜欢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