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造谣事件平息后的第一周,“手作技艺传承计划”推进会在传承馆的会议室召开。陈曦站在台前,手里攥着厚厚的培训进度报告,眼底的红血丝藏不住连日的疲惫——为了整理澄清材料、安抚合作社情绪、对接新的传承培训资源,她已经连续三天只睡了四个小时。
“截至目前,12家濒危合作社已完成36名青年传承人的首轮培训,考核通过率达92%,其中贵州苗族刺绣合作社的小敏、浙江竹编合作社的阿杰……”她的声音突然开始发飘,眼前的PPT文字逐渐模糊,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倾斜。就在她以为会摔倒在地时,一双有力的手臂稳稳地扶住了她的腰。
“别动,我扶你。”沈砚川的声音带着医生特有的冷静,却难掩一丝急切。他的手指快速搭在她的手腕上,另一只手抚上她的额头,眉头瞬间拧紧:“体温至少39℃,必须立刻停止会议,去休息。”
没等陈曦反驳,他已经转身对台下的伙伴们说:“后续议程麻烦江屿代为主持,陈曦高烧需要紧急处理。”他半扶半抱地带着陈曦走向门口,路过会议桌时,还顺手拿起她落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和保温杯——杯里是他早上特意帮她泡的胖大海菊花茶,叮嘱她“今天说话多,记得润喉”。
停车场的车里,早已备好一个小型医疗包:退烧药、退热贴、医用冰袋、温水,甚至还有一包苏打饼干。“早上见你脸色苍白,就猜你可能撑不住,提前准备了这些。”沈砚川帮她系好安全带,发动车子时特意调慢了速度,“你靠在椅背上睡会儿,到你家还有20分钟。”
陈曦迷迷糊糊中,感觉车子平稳地驶过减速带,没有一丝颠簸——他总是记得她晕车,过坎时会提前减速。途经一家24小时药店,他又停车跑进去,很快拿着一盒儿童款退热贴和一小碗常温的白粥回来:“儿童退热贴更温和,白粥你先垫垫肚子,等会儿吃药不伤胃。”他坐在驾驶座上,用勺子舀起粥,吹凉后才递到她嘴边,眼神里满是细致的关切。
回到陈曦家,沈砚川熟练地打开门(之前陈曦因担心合作社突发状况,给过他一把备用钥匙),把她扶到卧室床上。他先帮她脱下外套,换上宽松的睡衣,然后从医疗包里拿出体温计:“夹好,5分钟后我来看。”趁这间隙,他去卫生间打了一盆温水,拧干毛巾后帮她擦拭手心、脚心和腋下——物理降温的手法专业又轻柔,是他在医院急诊科练了多年的技巧。
“体温39.2℃,先吃退烧药,再贴退热贴。”他把药片放在她手心,递过温水,看着她咽下后才放心。又从包里拿出冰袋,裹上两层毛巾放在她额头:“别担心工作,我已经让助手联系合作社,说你生病请假,紧急事项会先汇总给我,等你好点再处理。”
他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每隔半小时就帮她测一次体温,记录在纸上:“14:30,39.2℃;15:00,39℃;15:30,38.8℃……”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一首安稳的催眠曲,让陈曦渐渐睡了过去。
傍晚六点,陈曦被一阵咳嗽惊醒,喉咙干得发疼。沈砚川立刻放下笔记本,起身去厨房:“我给你煮了冰糖雪梨水,放了点川贝,能缓解咳嗽。”他端来一个白瓷碗,里面的雪梨炖得软糯,汤汁清亮。他坐在床边,用勺子舀起一勺,吹到温热才喂到她嘴边:“慢点喝,小心烫。”一碗梨水喂完,他又帮她调整了枕头高度:“半躺着睡,咳嗽会轻一点。”
夜里十一点,陈曦感觉额头的冰袋化了,正想伸手去拿,沈砚川已经醒了——他就靠在椅子上眯了一会儿,听到她的动静立刻起身。“我去换个冰袋。”他拿着冰袋去厨房,回来时手里还多了一杯温水,“体温降到38℃了,比之前好很多,但还是要多喝温水。”
陈曦接过杯子,无意间触到他的手,才发现他的手指冰凉:“你是不是一直没睡?”
“睡了一会儿。”他避重就轻地回答,帮她重新贴好退热贴,“你要是不舒服,随时叫我,我就在客厅沙发上。”他把手机放在她枕边,屏幕调至最亮,“手机音量我开到最大了,你一打电话我就能听到。”
第二天一早,陈曦醒来时,阳光已经透过窗帘缝隙照进卧室。她起身走到客厅,看到沈砚川正坐在沙发上,一边整理合作社的培训反馈表,一边对着电脑视频会议——是在帮她对接老艺人的健康体检事宜。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他看到她,立刻结束会议,起身探了探她的额头,“体温正常了,太好了!”他转身去厨房,很快端来一碗小米粥和一个水煮蛋:“粥是刚煮的,你先吃,我已经帮你向工作室请假了,今天在家好好休息,别想着工作。”
吃饭时,沈砚川注意到她握勺子的手有些僵硬,拉起她的手腕一看,发现内侧起了一片红色的疹子:“是不是最近用圆珠笔记录太多,过敏了?”他从医疗包里拿出抗过敏药膏,小心翼翼地帮她涂抹,指尖避开红疹严重的地方:“我给你带了软握笔,放在你书桌的第一个抽屉里,以后别用硬壳笔了。”他还帮她按摩手腕,从手腕到指尖,手法轻柔却有力,缓解她因长期握笔导致的肌肉酸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