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140章 新任务:应对媒体的采访

“乡村手作公益商店”开业三天后,陈曦正在整理首批顾客反馈问卷,手机突然收到十几条媒体预约采访的消息——既有《公益时报》《教育周报》等垂直领域媒体,也有本地都市报和知名生活类自媒体,甚至还有一家全国性电视台想做专题报道。就在她对着采访清单发愁时,系统面板弹出一条新提示,蓝色麦克风图标在屏幕上闪烁:

“【新任务:媒体采访应对】检测到‘乡村手作公益商店’引发社会关注,需在7天内完成5场核心媒体采访,重点传递‘手作公益模式’‘乡村手作者故事’‘公益可持续理念’三大核心信息,任务奖励:解锁‘全国媒体公益宣传联盟’资源,获得500万曝光量扶持,同步提升项目公信力。”

看着“三大核心信息”“5场采访”的要求,陈曦心里泛起压力——她以往多专注于项目执行,很少面对镜头,尤其担心在采访中遗漏关键信息,或因紧张影响表达。正当她对着采访提纲梳理思路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江屿拿着一叠文件走进来。

“听说你收到了很多采访预约?”江屿把文件放在桌上,是他熬夜整理的“采访准备手册”,“我把每家媒体的定位、过往报道风格都整理好了,比如《公益时报》更关注模式可持续性,都市报更侧重故事性,你可以根据不同媒体调整内容重点。另外,我还把店铺开业以来的关键数据做成了图表,采访时展示更直观。”

他翻开手册,里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重点:红色是必答核心信息,蓝色是可延伸的手作者故事,黑色是需规避的敏感话题(如个人**、未落地的合作计划)。“比如被问到‘公益商店如何盈利’,你可以结合这张收支表,说明‘产品定价=手作者成本 15%运营费 10%公益基金’,既保证手作者收入,又能维持店铺运营,还能积累公益资金。”江屿边说边演示,“遇到不确定的问题,不用勉强回答,可以说‘这个问题需要和手作合作社进一步沟通,后续会通过官方渠道公布’,避免给出不准确信息。”

当天下午,顾言和陆星辞突然到访,手里还提着直播设备。“听说你要应对采访,我们来帮你做模拟训练!”顾言把设备架好,“我以前参加赛车赛事采访,总结了个‘故事 数据’的技巧,比如讲手作故事时,穿插‘王师傅的竹编茶具订单量已超300套,能支撑他教3个徒弟’这样的数据,既生动又有说服力。”

陆星辞则坐在镜头前,示范如何自然表达:“面对镜头不用紧张,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眼神看着镜头下方10厘米处,会显得更自然。如果忘词了,不用慌,可以拿起手边的手作产品,说‘你看这个绣品,李阿婆每天要绣8个小时’,用产品过渡,既能缓解尴尬,又能引出新话题。”

两人还现场模拟了一场采访:顾言扮演记者提问“店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陆星辞则示范如何结合故事回应:“开业前,我们担心手作产品不被接受,直到看到一位阿姨买了苗族绣娘的百鸟裙,说‘要送给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让她记得家乡的手艺’,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现在我们每月能帮20位手作者增收,未来还想覆盖更多地区。”

模拟结束后,陆星辞还帮陈曦调整了语速和语气:“你平时说话有点快,采访时可以适当放慢,重点内容加重语气,比如提到‘公益基金用途’时,稍微停顿,让观众有记忆点。另外,多微笑,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第二天一早,沈砚川带着一份“健康手作案例集”赶来:“我收集了顾客用手作产品改善生活的案例,比如有位糖尿病患者用竹编篮分装药品,方便控制用量;有位妈妈用陶艺碗给孩子定量盛饭,帮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这些真实案例能让采访更有温度,也能体现‘手作 健康’的公益延伸价值。”

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份“应急方案”:“如果采访中被问到专业健康问题,比如‘草药皂的成分安全性’,你可以说‘我们的草药皂经过专业机构检测,沈医生团队会在后续专题中详细讲解’,既避免答错,又能为健康小屋引流,实现公益联动。”

采访前一天,周明远教授和顾衍之同时到访。周教授带来了一本“传统手作文化手册”:“采访时可以适当融入文化元素,比如提到竹编时,说‘这种工艺在宋代就有记载,现在通过公益商店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提升内容深度。另外,我整理了几句简洁的文化理念,比如‘手作是传承,公益是温度’,适合作为采访结尾,容易传播。”

顾衍之则带来了媒体对接资源:“我已经和几家核心媒体的主编沟通过,他们会重点关注‘公益模式可复制性’,你可以结合顾氏集团的合作案例,说明‘通过供应链整合、标准化定价,这种模式可在全国推广’。另外,集团公关部会帮你审核采访稿,避免舆论风险,采访当天也会安排专人到场协助。”

首场采访是《公益时报》的文字专访,陈曦按照江屿整理的手册,结合手作者故事和数据,清晰阐述了公益商店的运营模式。当被问到“如何保证手作质量”时,她拿出江屿准备的“手作质检标准表”:“我们和合作社约定了严格的质检流程,比如竹编产品需经过‘纹路均匀度’‘承重测试’等5项检查,不合格产品会退回重做,确保顾客收到的每一件手作都有品质保障。”

第二场是本地都市报的视频采访,陈曦按照陆星辞教的技巧,自然地拿起一件苗族绣品:“这件百鸟裙是李阿婆花了20天绣成的,她告诉我,年轻时家里穷,靠绣品补贴家用,现在通过店铺,她的手艺能让更多人看见,还能教村里的留守妇女刺绣,帮她们增收。”镜头扫过绣品上细密的针脚,配合陈曦的讲述,画面格外动人。

全国性电视台的专题采访当天,顾衍之安排的公关人员提前到场,协助调试设备。当记者问到“未来规划”时,陈曦结合周明远教授的文化理念和顾氏集团的合作计划,说:“短期我们想在3个月内新增10家合作社合作,中期计划在其他城市复制公益商店模式,长期希望建立‘手作文化 公益’的生态链,让传统手艺活起来,让乡村手作者富起来。”

7天内,陈曦顺利完成5场核心采访。采访内容发布后,“乡村手作公益商店”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手作公益 温暖传递# #乡村手作者的新希望# 等话题登上本地热搜,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想进店支持”“希望家乡也能有这样的商店”。

采访结束当天,系统面板弹出提示:“【任务完成:媒体采访应对】检测到5场核心采访均精准传递三大核心信息,引发正面社会反响,任务评级:优秀。奖励发放:1. 解锁‘全国媒体公益宣传联盟’,未来可优先获得500家媒体宣传资源;2. 获得500万曝光量扶持,覆盖微博、抖音、微信等平台;3. 项目公信力指数提升30%,企业捐赠意向增长40%。”

陈曦看着提示,心里满是感激——如果没有伙伴们的帮助,她很难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江屿的细致准备、顾言和陆星辞的模拟训练、沈砚川的案例支持、周明远教授的文化赋能、顾衍之的资源保障,每一份帮助都让她更有底气。

夕阳下,她拿着刚发布的采访报道,给每位伙伴发了条消息:“谢谢大家的帮助,采访很顺利,未来我们一起让手作公益被更多人看见!”很快收到回复,顾言发来一个赛车加油的表情包,陆星辞发来一段吉他弹唱的片段,江屿发来新整理的“后续宣传计划”,沈砚川提醒她“记得按时吃饭”,周明远教授发来一句“再接再厉”,顾衍之则简单回复“需要支持随时说”。

陈曦看着消息,突然明白:应对媒体采访的任务,不仅是传递公益理念的过程,更是感受伙伴们支持的过程。未来,不管遇到什么新任务、新挑战,只要有这群伙伴在身边,她就能坚定地走下去,让“乡村儿童成长生态计划”被更多人认可,让公益的温暖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