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体育素养提升计划”年度总结会召开的前一天,陈曦对着电脑屏幕上的Excel表格反复核对数据——全年127所合作学校的器材分发量、23场健康巡诊的覆盖人数、18个音乐教室的落地进度,每一组数字都承载着乡村孩子的期待。就在她专注地标注数据异常项时,系统面板的“忠犬预告”板块突然弹出一条提示,浅灰色文件夹图标安静地悬浮在屏幕角落,没有华丽的动态特效,却像江屿本人一样,透着让人安心的沉稳。
“【江屿·长期守护预告】48小时后(总结会当天下午5:00),江屿将携带‘生态计划应急储备方案’‘个人工作调整声明’到访,核心内容:拟辞去当前企业行政主管职务,加入星途工作室全职负责项目执行,同步设立‘个人公益应急基金’(初始注入50万元),承诺在项目遇到资金、资源缺口时优先补位,成为‘生态计划’长期稳定的后盾。”
陈曦的指尖猛地停在键盘上,光标在表格里闪烁,她却盯着“辞去职务”“全职加入”“个人应急基金”这几个字反复确认——江屿在一家上市集团担任华东区行政主管,年薪近百万,手里握着供应链、场地租赁等核心资源,是朋友圈里公认的“青年才俊”。上周他们一起吃饭时,江屿还提到公司正考虑提拔他为总监,怎么突然就要放弃多年打拼的成果,去薪资只有原来零头的公益工作室?
她转头看向办公桌旁的文件柜,最上层的蓝色档案盒里,整齐码放着江屿整理的“体育素养提升计划执行手册”——从首批2000辆儿童自行车的物流路线图,到每所学校器材签收人的联系方式,甚至连“某次运输延迟3小时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案”都详细记录在案。记忆突然翻涌:去年云南山区器材运输受阻,江屿动用自己的人脉联系当地物流站,连续三天凌晨跟进运输进度,最后亲自开车去中转站接货;上个月为了赶在项目申报截止前整理材料,他推掉了家人安排的相亲,说“申报成功能多帮5所学校,比我的终身大事急”。原来从那时起,他早已把“生态计划”当成了自己的责任,而非偶尔帮忙的“副业”。
当晚,陈曦忍不住给江屿发了条微信:“明天的事,是真的吗?”过了半小时,才收到他简单的回复:“等总结会结束跟你细说,放心,不会影响项目进度。”这份刻意的“轻描淡写”,反而让她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藏在心里很久的计划。
总结会当天,江屿比往常提前40分钟抵达工作室。他穿着一件熨烫平整的白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那块戴了五年的手表,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像往常一样熟门熟路地去茶水间泡了杯菊花茶,放在陈曦的座位上:“今天要讲很久,先喝点茶润润嗓子。”随后便默默开始布置会场——调试投影仪、打印签到表、把会议资料按人数分成摞,每个细节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若不是系统预告,没人能看出他即将做出人生的重大转折。
下午5点,总结会顺利结束。顾言、沈砚川等人陆续离开,工作室里只剩下陈曦和江屿。他才打开公文包,拿出两份装订整齐的文件,轻轻放在陈曦面前:“这是‘应急储备方案’和‘工作调整声明’,你先看看,有疑问我们再聊。”
陈曦拿起“工作调整声明”,纸张边缘被细心地磨成圆角,上面的字迹工整清晰:“本人江屿,自愿辞去XX集团华东区行政主管职务,自202X年X月起加入星途工作室,担任项目执行总监,负责‘乡村儿童成长生态计划’全流程执行(含资源对接、物流协调、成本管控),薪资按工作室公益岗位标准发放,不额外要求福利及待遇。”
“你怎么真的辞职了?”陈曦的声音有些发紧,“你之前的工作那么稳定,还有晋升机会,没必要为了公益……”
“不是‘为了公益’,是‘我想做这件事’。”江屿打断她,翻开“应急储备方案”,里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基金使用规则,“这50万是我工作八年攒下的积蓄,没有房贷车贷压力,刚好能作为应急资金。以后项目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学校运动场地突然漏水需要维修,或者山区孩子急需医疗设备,不用等捐赠到账,直接从这里支出,后续我每月还会从薪资里拿出20%注入基金,慢慢把额度提上去。”
他指着方案里的“资源补位清单”,上面列着十几家合作企业的联系方式:“我之前在集团积累的物流、印刷、建材资源,以后都可以按成本价合作。比如上次银杏村小学做操场,要是我当时全职在工作室,就能提前和建材商谈好价格,至少能省15%的成本。”
“可是你的职业发展……”陈曦还想劝说,却被江屿温和的眼神打断。
“我大学时跟着导师做过乡村支教,那时候就想找一个能长期投入的公益项目。”他的语气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遇到‘生态计划’后,我看着你为了孩子们跑遍十几个省份,看着向阳小学的孩子第一次骑上自行车时的笑容,突然明白——比起在写字楼里做报表,我更想做能摸到‘温度’的事。之前的工作虽然光鲜,但每天处理的都是流程化的事务,现在能帮孩子们实现梦想,反而觉得更踏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