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基地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晨雾在林间缭绕,夜雨敲打着窗棂,时间在翻阅资料、调试设备、康复训练中静静流淌。然而,在这份刻意维持的平静之下,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阿南的工作室内,各种显示屏占据了整面墙壁,上面滚动着复杂的数据流和结构模型。他整个人瘦了一圈,眼下的青黑挥之不去,但那双盯着屏幕的眼睛却亮得惊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尝试,结合从“冥府”获得的资料中对“播种者”能量符号学的理解,他终于找到了陈静笔记本最终加密层的一丝规律——那并非纯粹的数学加密,而是将密钥与她独特的脑波频率、情感印记以及“灵韵”的某种特定谐振模式编织在了一起。
“需要同步模拟……”阿南喃喃自语,手指在特制的感应板上快速划动,勾勒出一个个充满美感的能量回路,“还需要晚星的帮助……”
林晚星的进步同样显着。在专业的引导和自身不懈的努力下,她对自己那份独特的共情能力掌控得越发精细。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感受情绪,而是能够主动地、有限度地调整自己的精神频率,甚至能构建起微弱但稳定的精神屏障。她开始协助基地的心理医生,为其他因接触异常事件而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员进行辅助疏导,效果出奇的好。
当阿南找到她,说明需要她的能力辅助破解笔记本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一间特意准备的、布满传感器和缓冲材料的静室中,两人再次将手放在那本星空封面的笔记本上。这一次,没有地底的生死危机,没有“摇篮”的能量风暴,只有全神贯注的沟通与共鸣。
阿南引导着能量回路的模拟,林晚星则放松心神,努力将自己的意识频率调整到与记忆中陈静最为接近的状态——那种理性的睿智、坚韧的温柔以及对世界深沉的守护之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静室内只有仪器轻微的运行声和两人平稳的呼吸。汗水逐渐浸湿了阿南的额发,林晚星的脸色也开始微微发白。
突然,笔记本表面那熟悉的星空图案,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般,所有的“星辰”都微微亮了起来,并且开始极其缓慢地旋转!一种难以言喻的、温和而浩瀚的意念波动,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的涟漪,轻轻拂过两人的意识。
成功了!
加密层如同冰雪消融,笔记本内部隐藏的最后信息,终于向他们敞开。
没有庞大的数据流,没有复杂的图纸,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段更加私密、更像是一封跨越时空的信件般的意识留影。
陈静的虚影,带着她特有的平静微笑,仿佛就站在他们面前。
“阿南,晚星,如果你们能打开这最后一道锁,说明你们已经走到了这里,并且初步理解了‘钥匙’的真正含义。”她的声音直接回荡在他们的脑海,清晰而温和。
“关于‘契约’,我的研究还很初步。‘播种者’留下的记录显示,他们最初与星球生命网络的互动,是基于一种‘共鸣’与‘馈赠’,而非‘控制’。‘主脑’的偏执,或许正源于它在漫长守护中,逐渐忘记了这种最初的‘共鸣’,转而追求绝对的‘秩序’。”
“建立新的‘契约’,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学会与‘盖亚之脉’,与星球意识本身进行深层共鸣。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层面的进化。‘逆蝶’密钥的核心,其实就是一种高度纯净的、指向‘共生’与‘守护’的意识频率。它或许可以成为‘契约’的基石。”
“我留下了一些关于意识频率共振模型的初步构想,以及……我对‘播种者’可能去向的一点猜测(指向了某个遥远的、尚未被人类详细观测的星域坐标)。但这需要你们,以及更多后来者去验证。”
陈静的虚影逐渐变得透明,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带着无限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未来的路会很艰难,‘方舟’不会放弃,‘主脑’的隐患依然存在。但我相信,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在于理解与合作,而非掌控与恐惧。带着这份信念,走下去……”
留影消散,笔记本恢复了普通的样子,只是内部多了一份关于意识共振模型的复杂数据和那个遥远的星域坐标。
阿南和林晚星久久无语,沉浸在陈静最后留言带来的震撼与思索中。这份遗产,比任何具体的技术图纸都要沉重,它指向的是一条充满未知的进化之路。
与此同时,苏瑾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发现,那些曾遭受“灵韵”抽取的幸存者,其脑波在特定条件下,会与周围环境中一种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已知任何能量场的背景辐射产生谐调。这种背景辐射,似乎与“盖亚之脉”的能量波动同源,但更加基础,更像是……星球本身的“生命场”?
“这或许就是陈静提到的‘共鸣’的物质基础!”苏瑾在加密通讯中兴奋地向林晚星和阿南分享她的发现,“如果我们能找到主动与这个‘生命场’安全共振的方法,或许就能绕过‘主脑’,直接与星球意识建立某种低层次的沟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