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指挥部,气氛凝重如铁。巨大的全息星图上,三个不断闪烁的红色光标,如同悬于文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分别指向格利泽581、天苑四和印第安座ε。阿南昏迷前的警示,已从模糊的预感变成了冰冷的现实。
鹰眼站在星图前,背影如山,却仿佛承载着整个世界的重量。他的声音透过加密通讯,传达到全球各个幸存者基地的领袖耳中,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文明火种’计划,即刻起,进入‘启航’倒计时。”
命令下达,整个地球幸存者社会,如同一部精密而悲壮的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这不是欢呼胜利的时刻,这是一场与未知威胁赛跑的、沉默的远征。
“火种”并非一艘单一的飞船,而是一个分散风险的庞大舰队构想。利用“三相源核”补完后带来的灵韵技术飞跃和部分逆向自星门的空间科技,人类倾尽所有资源,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于近地轨道、月球背面乃至火星基地,同步建造三艘代号“薪传”的巨型星际方舟,以及数十艘规模较小、功能各异的护卫舰与资源船。
每一艘“薪传”方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一个完整的文明备份。里面存储着地球几乎所有的科技树数据、文化艺术数字档案、全球生物基因库、以及经过严格筛选的、代表人类多样性的十万名“火种船员”胚胎及培育单元。他们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模糊的航向——背离那三个威胁来源,向着银河系旋臂外侧的广袤黑暗进发,以求为人类文明保留一缕延续的火星。
这是绝望中的希望,亦是无比沉重的抉择。谁走?谁留?资源的倾斜,人才的分配,无一不是割肉剜心般的痛苦决定。
林晚星没有参与这些宏观的决策,她的战场,在“方舟”的静滞舱,在阿南的身边,也在与“三相源核”的深度连接中。
阿南在昏迷的第三天再次苏醒。这一次,他的意识似乎清晰了许多,但那种与毁灭印记融合后的疏离感,并未完全褪去。他沉默的时间变长了,常常只是静静地看着舱顶,或是凝视自己偶尔闪过暗纹的掌心,那双奇异的眼瞳中,是旁人无法完全理解的波澜。
“感觉怎么样?”林晚星端着一杯营养剂,坐在他床边,轻声问道。
阿南缓缓转过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那深处的冰冷星芒似乎收敛了一些。他扯动嘴角,试图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却显得有些僵硬:“还好……就是,脑子里多了很多……‘噪音’。”
他抬起手,指尖一缕微弱的、带着冰冷气息的黑色能量如同游丝般浮现,但下一秒,一直悬浮在旁的“三相源核”便投射下一缕温暖的七彩光晕,将那黑色游丝温柔地包裹、中和,最终化为虚无。
“它在帮你。”林晚星看着这一幕,肯定地说。
“我知道。”阿南放下手,目光再次变得有些悠远,“但也只是在‘平衡’……那些印记,是‘知识’,也是‘诅咒’。我能感觉到……那些‘猎人’的模糊轮廓,它们的渴望……以及,那个留下‘标签’的……难以名状之物的……一丝气息。”
他的话语依旧破碎,但信息量却巨大得令人心悸。他不仅仅是一个受害者或归来者,他更像是一个被迫打开的、通往宇宙黑暗面的“信息接口”。
“我们需要你的这些‘知识’,阿南。”林晚星握住他有些冰凉的手,认真地说,“‘火种’计划需要尽可能多的关于外界威胁的情报,才能规划出相对安全的航路。留在地球的人们,也需要知道我们可能面对什么。”
阿南沉默了片刻,反手轻轻握了握她的手,力度很轻,却带着一种承诺:“我会……尽力梳理。但晚星,你要小心,接触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污染。”
就在这时,赵晓蔓略带急促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晚星,鹰眼长官请你们立刻到一号简报室!有紧急情况!”
一号简报室内,气氛比指挥中心更加紧绷。巨大的屏幕上,正显示着来自最远端的海王星轨道监测站的实时数据流。
“我们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异常的超空间信号,来源……无法精确定位,似乎是从格利泽581方向弥散过来的,”赵晓蔓语速飞快地解释着,“信号本身不携带明显恶意,但其编码结构……与我们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或科技造物都不同,更像是一种……‘问候’,或者说……‘探测’。”
屏幕上,那段信号的波形图复杂而优美,仿佛某种未知的语言。
“它说了什么?”鹰眼沉声问。
“无法完全破译,但其重复出现的几个基础信息单元,经过初步类比分析,大致可以理解为……”赵晓蔓深吸一口气,“……‘检测到新生意识场’、‘坐标已记录’、‘观察者编号74’。”
观察者编号74!
一股寒意瞬间席卷了整个简报室。这不像毁灭意志那样充满侵略性,反而更像是一种冷静的、居高临下的……科研观察态度?而且,它有编号!这意味着,像它这样的“观察者”,至少还有73个,甚至更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