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 第87章 杨赐:我感觉,我好像被谁耍了

杨赐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他从始至终,一直坐得腰身挺直。

但渐渐地,他有种不妙的预感。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心理作用,他感觉背后似乎多了很多道灼热的视线,在盯着他。

他悄悄抬头,看向刘宏。

发现刘宏正在百无聊赖地盯着地砖看。

于是,杨赐悄悄回头——

嚯!

好多人在看他啊……

如今士族中的顶尖家族,非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三世三公,又出过“关西孔子”杨震的弘农杨氏莫属。

所以,他身后所有官员,无论是不是今文经阵营的,都在偷偷或光明正大地看着他。

他默然无语,微微侧头,试图跟另一个今文经大士族的代表人交流。

可惜,袁基不接茬。

原本陪同众人一起盯着杨赐的袁基,在杨赐视线移过来的一瞬间,将眼神向旁一瞥,瞥向刘宏。

他的目光坚定,带着对天子的尊敬和爱戴。

杨赐盯着袁基的侧脸,盯了半天,也不见人转头。

无奈,只得收起视线。

他状似颤颤巍巍地出列:

“……陛下,老臣请问:若要择选议郎,需选几人?”

刘宏听到问话,短暂思索了一下,回答:

“十人,如何?”

什么?十人?

杨赐觉得不可。

虽然只是议郎,但十个古文经学者通过此渠道直接入场,他这个今文经家族代表若不做出一点阻止的举动,那后续发展,可就不太妙了。

于是,他端正下拜:

“陛下,不可如此。若古文经学者过多,亦有失平衡,于朝政同样不利,请陛下慎思!”

刘宏捏了捏自己的手指,听得有些不耐烦。

“那就七个吧……”

杨赐依旧下拜:“不可,陛下……”

刘宏打断杨赐呼之欲出的长篇大论,说:

“那就四个,不可再少!”

四个……

其实也不是不行。

但是杨赐还想再做努力:“陛下……”

刘宏还没等杨赐开口,直接说:“两个。”

这下,杨赐松了口气。

缓了缓神,他继续询问:

“陛下准备,择治何古文经者入朝?”

刘宏静静思考许久。

最终开口:“《古文尚书》、《周礼》,诸卿就从这两者中为朕举荐贤才吧。”

此言一出,底下官员皆躁动起来。

无他,前一个选择属于常理,但后面这个《周礼》可是个雷区。

是今文经士族的大雷区。

即使如今,今古文争端未起,可这关于《礼》的注经权亦是五经中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哪个派别掌握了礼,哪个派别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所以,即使只是推举小小议郎,这礼的部分,也立刻使得众人议论纷纷。

听着周遭嘈杂的声音,杨赐见天子刘宏今日貌似格外好说话,便出列开口否定:

“陛下,老臣觉得不可。古文经学者可举,但臣觉得可从《左传》中择选,治此经之学者,更加……”

此时,一个古文经学派官员出列,等待杨赐陈述完,他立马开口:

“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朝中治古文经的议郎确实太少。若能多些,也有利于陛下集众人之言论,此可称不偏不倚,陛下乃圣明之君也!”

只字不提什么《礼》还是《春秋》。

但今文经的人很在意这个,于是陆续又有人出列,与之争辩。

古文经官员见状,为了团体利益,也只能出列,一一驳斥。

于是朝会瞬间变得如市集一般,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陛下!”

袁基此时正襟整佩,出列。

嘈杂声音瞬间消失,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袁基身上。

“陛下!臣以为,陛下广开言路之心,实乃万民之福。何不多择选二人?”

此一言听得旁边的杨赐眉头一皱,两个古文已经够多了,还要再选两个?

这袁氏到底还是不是今文经的一员了。

杨赐刚要开口出声驳斥。

就听上首原本端坐的天子,发出急切又雀跃的声音,说着:

“好啊好啊,多选两人当然好,袁爱卿,你具体说说。”

话音刚落,袁基立马接过话头:

“陛下!若多举两人,不妨一人选为今文经学者,一人选为古文经学者。如此,可显陛下公平公正之心。”

“可从古文经《古文尚书》、《毛诗》、《左传》中择选三人。相应,再从《谷梁传》中择选一今文经学者。”

袁基笏板高举,躬身,语调高昂。

“昔文帝求言、光武纳谏,今陛下扩议郎之员,广纳众家之言。虽尧行衢室之问、舜宾明堂四门、禹设谏鼓谤木,不外如是!”

“如此,陛下则垂明镜之鉴,纳沧海之流,四海之内必能政通人和!”

杨赐听完,控制不住地回头看向袁基。

——你在说什么玩意?就这样的天子在你口中都类比上尧舜禹了?

不过,很快,满朝三分之二的官员,纷纷出列:

“臣附议!”“臣等附议!”“臣……”

紧接着,古文经的官员亦纷纷出列:

“臣等附议!……”

面对这一面倒的情形,刘宏忍不住抚掌大笑!

痛快,太痛快了!

这满朝文武何时有过这般一致的平和局面?

刘宏语带笑意,说道:

“袁爱卿不愧为朕之股肱,此法更为合理。那就如此!众卿从《古文尚书》、《毛诗》、《左传》、《谷梁传》中,各举荐一人。”

“此事,三公九卿尚书台合议!务必替大汉选出有识之士、有德之才。”

袁基与众臣皆呼:“陛下圣明!”

杨赐虽慢半拍,但在这种山呼海啸般的场景面前,他也快速下拜,大呼:“陛下圣明!”

刘宏满意地欣赏着这一幕,仿佛想将时间停滞在这一刻。

但在扫到袁基时,他还是开口:“众卿平身吧。”

“谢陛下!”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可以说是各路人马都很满意。

今文经这边,可以剔除古文经的《周礼》,再加入一个今文经的《谷梁传》。

古文经这边,虽少了个《周礼》,但多了《毛诗》和《左传》,而且这就是选个议郎,礼不礼的不那么主要,重要的是多一个为古文经发声的人。

如此,今古文经各派利益都得到了满足。

于是,众人又开始你好我好大家好地齐齐歌颂天子、歌颂大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