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抗战:从血战山西到解放全国 > 第333章 江北的盟友: 雪中送炭的磺胺粉!

用巨炮当“过路费”收费站的法子,虽然粗暴,却立竿见影。

在“长崎丸”被迫停靠下关码头,卸下了半船的面粉和牛肉罐头之后,接下来的两天里,又有两艘倒霉的日军运输船,在经历了那冲天水柱的“欢迎仪式”后,不情不愿地缴纳了“买路钱”。

这些被“打劫”来的物资,如同久旱甘霖,极大地缓解了南京城内燃眉之急。

城里各处临时设立的粥棚前,终于排起了长龙。

队伍里,有衣衫褴褛的百姓,有拄着拐杖的伤兵,也有刚刚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半大孩子。

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里带着长久饥饿后的麻木,但在看到大锅里翻滚着的热气腾腾的米粥时,那麻木的眼神里,终于重新燃起了一点叫做“希望”的火苗。

虽然依旧是清汤寡水,稀得能照出人影,但那温暖的米汤滑过喉咙,落进空空如也的胃里,带来的满足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一名年轻的士兵,将自己碗里为数不多的几粒米,用勺子小心翼翼地舀出来,放进旁边一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碗里。

小女孩抬起脏兮兮的小脸,看着士兵,怯生生地说了一声。

“谢谢,叔叔。”

士兵咧开嘴笑了,露出一口被硝烟熏黄的牙齿,那笑容比冬日里的太阳还要暖和。

“快吃吧,吃了才有力气。”

他看着小女孩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头堵着的那块大石头,好像也松快了点。

旁边的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

“别看了,咱们自己也得填饱肚子。小鬼子喘口气,还得接着打。”

年轻士兵点了点头,端起自己的碗,咕噜咕噜几口就把稀粥喝了个精光。

他舔了舔碗边,咂摸着嘴里那点可怜的米香味,眼神却飘向了城墙的方向。

“班长,你说咱们真能守住吗?”

老兵正用手指头刮着碗底,闻言动作一顿。

“守不住也得守。你小子忘了咱们排长是怎么没的了?你要是怕了,就趁早滚蛋,别在这儿丢人现眼。”

“我不是怕!”年轻士兵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我就是觉得……这么打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等把小鬼子都赶跑了,咱们是不是就能回家种地了?”

老兵沉默了,半晌才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烟卷,点上火,深吸了一口。

呛人的烟雾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缭绕。

“回家?当然得回家。”

“等仗打完了,老子就回山西老家,把我那几亩薄田拾掇拾掇。再娶个婆姨,生两个胖小子,一个叫保家,一个叫卫国。”

他的声音很低,却带着一种不容动摇的坚定。

李逍遥的威望,在城中军民的心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们不再仅仅将他视为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更把他看作是能带领大家活下去的救星,是这座黑暗城市里唯一的光。

但李逍遥自己心里清楚,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日军的反应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第三天开始,长江下游的江面上,日军的巡逻炮艇数量增加了一倍不止,并且开始不分昼夜地巡航。

天空上,日军的侦察机也像是苍蝇一样,来回盘旋,显然是在寻找那几门带给他们巨大羞辱的列车炮阵地。

“勒索”的买卖,干一次是奇袭,干多了,就是找死。

粮食危机只是暂时缓解,更大的危机,如同一座沉重的冰山,正从看不见的深海中,缓缓浮现。

那就是,如何将这城里的数十万军队和近百万百姓,从日军即将形成的铁桶合围中,带出去。

他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地投向地图上那片广阔的江北地区。

渡江。

这是唯一的生路。

然而,近百万人的渡江,这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需要船,无数的船。

需要对岸的接应,一个安全可靠的立足点。

更需要一个能避开日军主力,悄无声息完成撤退的完美计划和时机。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走一条悬在万丈深渊上的钢丝,脚下是百万人的性命,每一步都必须计算到极致,不容有半分差池。

就在李逍遥为此事殚精竭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在深夜悄然而至。

这天午夜,指挥部的油灯依然亮着。

赵刚正戴着缴获来的日军军官的眼镜,在灯下整理着一份伤亡报告。

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根针,密密麻麻地扎在他的心上。

这些人,曾经都是活生生的,会笑会闹的年轻人。

如今,却只剩下纸上一个个冰冷的黑色方块字。

门被轻轻地敲响了,节奏短促而有力,是事先约定好的暗号。

警卫员探进头来,压低了声音,神情里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紧张和激动。

“政委,外面有人求见。”

“这么晚了,谁?”赵刚皱了皱眉,从那堆令人心碎的文件中抬起头。

“他们,他们说是从江北来的亲戚。”警卫员的嘴唇动了动,用口型无声地补充了两个字。

“我们的人。”

赵刚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电流击中,全身的疲惫一扫而空。

他立刻放下了手里的笔,站起身。

“快,请他们进来!不,我亲自去接!”

在一间绝对保密的地下室里,赵刚见到了这几位特殊的“亲戚”。

一共三个人,都穿着本地农民常穿的粗布衣裳,裤腿上还沾着新鲜的泥点。

脚上是磨得发亮的草鞋,鞋底似乎还带着江水的潮气。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材不高,但敦实有力,像一棵扎根在土地里的老树。

一双眼睛在昏暗的油灯下,闪烁着精明而坚定的光,如同黑夜里的猎鹰。

他们身上带着一股江水的腥气和泥土的芬芳,与这间满是硝烟味和消毒水味的地下室格格不入。

没有过多的寒暄,在确认了彼此的身份和暗号后,为首的汉子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双手递给了赵刚。

那油布包被他的体温捂得有些温热。

“赵政委,我们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派来的。我叫陈默,是侦察科的科长。”

赵刚紧紧握住对方的手,那是一双布满老茧,粗糙而有力的手,手心里还有着常年握枪留下的硬茧。

“同志,你们辛苦了!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渡江而来……”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欢迎回家。”

陈默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笑容质朴而又真诚。

“南京城打得这么漂亮,我们江北的弟兄们听了,个个都觉得提气!上级命令我们,无论如何也要跟你们建立上联系,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赵刚打开那个油布包,里面是两样东西。

一样,是一封用蝇头小楷写在薄棉纸上的信,是新四军军部发来的。

信中高度赞扬了南京守军的英勇抵抗,称其为“民族之光,军人之魂”,并明确表示,江北的部队,将全力支援南京的斗争,需要人给人,需要枪给枪,只要他们有。

另一样,则是一个用手帕仔细包裹着的小盒子。

打开一看,赵刚的瞳孔骤然收缩,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里面是十几支珍贵无比的盘尼西林,还有一小瓶白色的粉末。

“这是,磺胺粉?”赵刚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伸出手,指尖轻轻地触碰着那些小小的玻璃瓶,仿佛在触摸着稀世珍宝。

陈默点了点头,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还有一些奎宁。我们知道城里肯定缺医少药,这是我们从根据地所有的医院里,一点点挤出来的。有的还是从上海的地下交通线,冒着生命危险弄出来的。延安首长有指示,南京城的弟兄们在为整个民族流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英雄们因为伤口感染而倒下。”

赵刚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药品在根据地是何等的珍贵,那都是从牙缝里,从战士们的生命里省下来的。

每一支盘尼西林,都可能意味着一个重伤员的生命。

小心翼翼地将药品重新包好,郑重地放在桌上,对着陈默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代表独立旅,代表南京城里所有受伤的弟兄,谢谢你们,谢谢组织。”

陈默三人连忙将他扶起。

“政委,这可使不得。我们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就见外了。”

接下来,陈默详细介绍了江北的情况。

新四军在江北已经建立了几块小型的根据地,虽然力量还不算强大,时常要和日伪军以及地方顽固势力周旋,但已经可以作为南京守军的后援。

他们可以利用熟悉水路的优势,发动沿江的渔民,建立一条秘密的运输线,为南京城内输送一些急需的物资和情报,同时也可以接应小股人员撤离。

“上级还有一个意思。”陈默说道,“南京的城市巷战经验,对我们全军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将城里的一些技术人才,比如兵工厂的技师,还有熟悉巷战的指挥员,分批转移到江北,为我们全军培养骨干。”

赵刚立刻明白了上级的深意。

这是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一旦南京守不住,也要想办法把最宝贵的“种子”保存下来。

“没问题。”赵刚当即表示,“这件事,我会马上和李旅长商量,尽快拿出一个方案。”

在表达了合作意愿,并商讨了一些联络的细节之后,陈默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他示意另外两名同伴到门口警戒,然后压低了声音,凑到赵刚耳边。

“政委,在来之前,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个很反常的情况,必须立刻向你们汇报。”

“什么情况?”赵刚的心提了起来。

能让这位经验丰富的侦察科长如此郑重其事,绝不是小事。

陈默的眼神变得锐利。

“我们的人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在江北沿岸的国民党中央军,活动非常频繁。特别是他们的江防部队。”

“他们似乎在到处调集船只,各种渡轮,民船,甚至是小渔船都不放过。但看起来,又完全不是为了要支援南京的样子。”

赵刚的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川字。

“不是为了支援南京?”

陈默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困惑和警惕。

“不像。他们把船都集中到了几个靠近下游的隐蔽港口,比如乌龙山和八卦洲附近,派重兵看守,不让任何人靠近。船上没有装载任何物资,也没有士兵登船演练的迹象。”

他斟酌了一下用词,最终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给我们的感觉,倒像是在……防备着什么人,从南京那边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