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费一番周折,永诚终于与金田、金水两家换好了土地。
永诚得到了属于金田家三分之一的菜园子;金田如愿地得到了金水老宅旁边的空地;而金水连着挑了两天,要走了永诚家两块最好的水田。
土地换好之后,永诚就让小儿子到采石坑买了几拖拉机石料,准备着手打地基。
这一片菜园子,原本也是一处老宅,属于叶永诚为首的的这一分支,是叶永诚的五世祖,同时也是叶金田等人的四世祖(金水属于五世祖下另一分支),是一个祖先繁衍下来的后代。按照辈分,叶永诚要称呼叶金田为堂叔,只是这种关系很淡很淡了,但各家一有什么事情,这一分支就会聚合在一起,出工出力。
坡上留下来的老宅都是泥瓦房,为地基加夯土墙结构。每逢分支谁家分家建房,或者是加盖屋子,大家都会派出劳动力,相帮着一起把泥瓦房起了。所以,叶永诚家建新房,第一个来帮忙的就是叶金田及其大儿子。春婶家也要派劳动力来,但春婶丧夫多年,子女们都不在村里,为了维系这一层关系,她还是出钱雇了一个有力气的劳动力,过来帮忙。
以后,要是叶金田或春婶家要建新房子,叶永诚家也要派出劳动力相帮。
管饭、管烟、管酒,但没有工钱。
叶德兴已经积累了一些建筑经验,所以家里的新房子由他负责。他叫来同房两个有技术又实干的男人,合上叶金水父子俩和春婶雇来的劳动力,平整土地、挖地基、打地基……
这一次,叶永诚终于是请叶金水看好了破土动工的日子。
砖头和水泥一车车往上拉;木材已经购买回来,厅堂里除了神案,已经清理一空,就等着赵根才领徒弟上来——他坚持自己也是免费劳动力。
叶永实和叶永善也一起破土动工。
永实家人口少,但康木英娘家的兄弟是会过来相帮的;永善不敢放下石岭县那边的工地,但他手里有人,砌砖的、和水泥的、架模板的,都是他给出的人,工钱也是他给结。
如此一来,永诚和永实倒是省下不少的人工费。
打地基之前,劳动人民的聪明开始发挥作用——他们用木板和木方钉做了一个滑槽,石块和砖头就顺着滑槽直接送到工地旁边,只需要两个人操作,省时、省力、高效。
这样的活,就连叶章宏和叶德明都做得过来。
所以,在叶永诚的默许下,只要他俩写完作业、复习和温习也都完成,他俩就会被叶德兴喊去,一个在大马路上往下放砖头,一个在工地旁边把砖头码放整齐。
这个活说累倒是不累,但也是体力活,章宏和德明这对侄叔俩却干得不亦乐乎——为了调动他俩的积极性,小卖部的糖果、零食、饼干、汽水等,可是没少给他俩拿。以致于他俩那段时间零食多得吃不完,干脆拿去学校,分给关系要好的同学。结果,周末的时候,还引来张向阳这个家伙,特地从驼背岭跑过来,说什么也要帮忙。
大头雄也会过来——他喜欢那些零食饼干。
这里倒是要着重说一点:
自从开始打地基,每天都有人过来帮忙。
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与叶永诚有交情的,有事相求的邻居,有欠叶永诚人情的,有叶永诚亲密的朋友,还有就是学校的老师。前三者能出出力,学校的老师就是过来占个名——凭他们那拿粉笔的手,能有几两力气?
第二部分是与郭惠珍的好姐妹。郭惠珍受老伴影响,在坡上一直是一个口碑不错的人,同时待人热情,有事总会尽量帮一把,所以同年龄段的妇女,都与她私交甚好,虽然干不了那些男人们才能做的大力气活,但这一大帮人,她们帮忙烧个水、做个饭,还是可以的。
第三部分就是冲着刘丽萍来的了。这个年轻的女人,人缘甚好,尤其是她愿意赊账给别人,从来不主动开口要钱,再加上热情、大方、公道,很快就成为那些年轻女人们的“领军人物”。都不需要她开口,这些年轻女人总会要求家里的男人去帮点忙,或者是帮着干点农活。
这么一个情况,使得新房建造的进度非常快。
郭惠珍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高兴和激动的同时,餐餐都是好吃好喝,时不时还会煮上一锅绿豆汤,或者地瓜糖水。
一个周末,陈金兰老师过来了。
她穿着一身干活的衣裳,头上带着一个遮阳帽,平时散开的头发,特地扎成了马尾。
她也是来帮忙的。
就是不知道凭她那二两力气,究竟能干什么活。
对于这个坚守在上山村小学的年轻老师,叶永诚对她一直充满了敬佩,同时也竭尽全力对她多一些特殊照顾。
他和郭惠珍热情地陈金兰请进厨房。
厅堂正在干木活,也只能到厨房招待客人了。
一杯热茶刚奉上,叶章宏和叶德明就跑了进来。
“金兰老师……”两人赶紧打招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