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夜空中凡星点点 > 第74章 筹建新房

夜空中凡星点点 第74章 筹建新房

作者:路的拐弯处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6 06:09:02

自从经营了小卖部,以及接手了碾米厂,这几年刘丽萍也挣了一些钱。挣的倒不是什么大钱,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也不可能有什么大钱可以挣。但这几年,刘丽萍夫妇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吃的、喝的都是家里提供的,他们无非就是时不时割一两斤猪肉、捡几块豆腐,或者逢年过节给老人小孩买点东西。

身上不缺钱,刘丽萍心里总寻思着办几件事情。她最渴望买一辆红嘉陵,方便丈夫到县里进货。以叶文明、张坚定为首的几个能人,竟然准备把红嘉陵换成黑嘉陵了,这就让刘丽萍更加按捺不住,心想着干脆也买一辆黑嘉陵。不过,家婆连红嘉陵都不同意她买,更别说是价格更高的黑嘉陵了。

她只好暂时打消了这一个念头。

除了摩托车,刘丽萍也寻思着建几间房子。由于小卖部以及碾米厂的屋子都是四房集体所有,四房个别几个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一说起这一件事情,话里话外总是酸溜溜的。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占着这几间屋子,她觉得自己干脆重新找一个地方建几间房子,把小卖部和碾米厂都搬过去,这样就没有人会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了。另外,房子建好了,她的小家庭就可以搬进去吃住,可不方便多了。

只是,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他们一家要分出去过了,恐怕这一件事情是不会得到丈夫和家人同意的。

她只好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话又说回来,家里住房紧张的情况,也让刘丽萍很是忧虑。随着几个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这个问题就愈发的突出。她早就有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打算,只是一直忌惮越来越紧的计生政策。脑子里一旦产生什么念头,这个念头就会无边无尽地蔓延,实在是折磨人。现如今,有三件事情是她心里的执念:一个是入党,以便后面参选妇女主任;第二是买摩托车;第三就是建房子。

入党的问题已经解决,是叶永盾给当的入党介绍人;即使家婆反对,但她是打定主意要买摩托车了,她可不想每次进货,都要把亲爱的德兴累个半死;而至于建房子,这可是一件大事,不是凭谁一句两句话就能决定的,于是就有了她又怀孕的事情。

此事自然是她自己编造的。

因为计划生育,她早就上环了。

而她之所以敢这样编造自己,为的就是给建房子……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永诚夫妇终于下定决心,要建新房子了。

老两口目前还有一点积蓄,如果两个儿子各出一些钱,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就算有困难,他们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到外面借。借钱这种事情并不丢人,而且他们要办的是正事,更加没有什么好丢人的。

人嘛,不能说身上没有钱就不办事。能赚钱是一种本事,能借得到钱也算是一种本事,不偷不抢不坑不拐的。但是,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的前提是要守信用,说好什么时候还,就要什么时候还。永诚夫妇在外面借钱又不是一回两回了,老两口为人公正、守信用,永诚也有不错的名望,在外面借点钱终究不是什么难事。

老两口决定下来,就先找到德兴夫妇商量这一件事情。

德兴夫妇当即表示赞成。

丽萍说:“我是赞成建新房的。你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需要多少,我和德兴就拿多少。实在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回去找我爸先借一点,我爸不也表态了嘛……”

永诚知道她会同意,但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钱的方面也不能尽看她一个人的。

他说:“要说这房子的事情,我们这当父母的,自然有责任要为你们落实,但家里的情况……”

丽萍打断了他的话,说:“现在可不仅仅是二老的责任,别忘了我和德兴也是当父母的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在新房子的事情上,二老、德安、德兴,一边各出一份,三方合力……”

这一点,正是永诚所考虑的。

见小儿媳妇的态度明确,他觉得这一件事情好办多了,就说:“那好,我给德安写一封信,看看他的态度如何。如果他也同意了,我们就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并尽快落实。”

很快,叶永诚就给远在深圳的大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言明了家里建新房的计划。

信寄了出去,他又找到两个弟弟,告知他家准备建新房子的事情,并征询他们要不要一起建房子。

家里也就他们兄弟三个了。虽然已经分了家,而且永善去了石岭县就很少回来,但怎么说他们都还是一家人,是一个不可以分割的整体。

在房子的问题上,永实家里也面临着不够住的困境——女儿已经十四岁了,现在跟弟弟住一个屋子里。弟弟的年纪尚小,姐弟俩暂时挤一屋里还说得过去,但随着两人一天天长大,恐怕是不能再挤一屋了。虽然永善去了石岭县,但根终究在上山村的土地里;不管他去什么地方,早晚也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好歹也建几间房子放着。

两个弟弟均表示同意。

永诚早就构思好新房子的事情——兄弟三个合建一层砖楼!

供奉祖先牌位的厅堂,由兄弟三人共有;左厢房,归人口较多的永诚;右厢房则由两个弟弟一家一半。这样的分配很是合理,也跟目前老屋的分配一样。不同的是,新房子的面积会更大,房间也会增多,环境等方面也会变得优越。

当然了,厅堂的钱由兄弟三人平摊,其余的由各家自行负责。

建新房可是一件大事,万万马虎不得,总得有一个周全的方案。

首先,综合家里人口、经济、建筑面积等因素,新房子由五间卧室、一间客厅、一间厨房组成。五间卧室,他们夫妻分一间,两个儿子各分两间,老人和叶彩蝶就借用大儿子一间。如果几个孩子长大之后不够住,就往上再加建一层——这是后话了。

其次,就是新房的选址了。这在前面已经提过,叶永诚打算把新房建在老屋后面的菜园子里。这里的面积大,也在宅基地的范围之内,足够容得下他们兄弟三个一起建房子。但菜园子有三分之一是叶金田家的,如果确定要在这里建新房,就要和叶金田商量着交换土地。

凭金田的为人,以及两家的交情,永诚觉得这一件事情并不在话下。

接着,新房子需要不少木材,用来制作门窗以及桌椅橱柜。新家嘛,新家具自然是要添置几样。可家里自留山上的树木都砍光了,也只好找山上有树木的人家买一些,再让妹夫赵根才上来制作。

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建新房的钱。家里这一两年的积蓄,加上永诚这几个月陆续能够领到的工资,老两口拿出个六七千块钱是不成问题。永诚心想着让两个儿子各拿一万块钱出来,不够的数目,再由老两口出去借。如此一来,两个儿子的负担不至于太重,老两口也尽了自己的责任。

既然已经决定了,也考虑好了一些主要的事情,永诚在等大儿子回信的同时,已经准备登门找金田商议交换土地的事情。

苦茶坡村民居住的基本上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只有一些因为兄弟分家,或者家里经济条件允许,才会选择起建房子。家里有宅基地的,建房子倒也不费事;没有宅基地的,也只好用家里的土地,和别人交换。

当永诚向金田说明情况的时候,这个很有人缘的金田,却一下子面露难色。

金田是一个有话说话的直肠子,不想对永诚隐瞒什么,就把情况照直说了。他说,他的两个孙子转眼也长大了,他打算在属于他家的菜园子里建几间新房子,两个孙子日后找对象,才能有一个吸引姑娘的硬性条件。

永诚大为意外!

不过,他知道金田家里的情况——金田的大孙子今年才十七岁,还不到找对象的年龄。他心想着说说好话,看金田能不能先把土地相让,他觉得他们家比较着急建新房,金田家倒不那么着急。

他把话说了出来,并表示日后金田要建新房,他家的土地任挑,要哪一个地块都行。

但金田还是没有松口。

这也就意味着,金田不肯把菜园子相让!永诚还以为凭金田的为人和两家的交情,这会是一件不在话下的事情,可不曾想……

但这事也怪不得金田,毕竟人家也打算建新房,不可能因为永诚的需要,而舍弃了自己的利益。

眼见事情解决不了,永诚只好准备告辞,再另想办法。

金田看出了他要走,赶忙站起来挽留。

他客气地递了一支烟给永诚,说:“我不是不近人情,只是我家也需要那块地,所以……”

永诚表示理解。

金田眨眨眼,继续说:“要不这样吧……金水的老宅旁边,不是有一块空地吗?如果你能和金水商量好,把那一块空地换来,我家的菜园子就让给你,我就把房子建在金水老宅旁边的空地上。”

金田倒是有自己的考虑。金水老宅旁边的空地,离他家只有几步路,不仅地段好,地势也很平坦。再说了,他家菜园子的面积并不大,建不起来什么像样的房子。另外,他那略懂风水的父亲,曾经偷偷告诉他,说那一块空地风水不错,是一块聚财纳福之地。

他和叶金水,前几年因为水源问题打了一架,因此交恶至今。凭叶金水小气计较的性格,他想要打那一块空地的主意,肯定是麻绳串豆腐——别提!

事情有了转机,永诚的心中自然很是高兴。高兴归高兴,他能够意识到这并非易事。他和金水没有什么交情,最近这几年也因为一些事情,发生过一些不愉快。抛开那一些猴年马月的事情,就说去年学校教学楼破土动工,他没有采纳金水的那一套,金水一直耿耿于怀,甚至说他这个校长一意孤行——不听好人言,将来一定会吃亏在眼前……

回到家里,永诚并没有对家人提及自己遇到了困难。他觉得自己还是具备解决这一些困难的能力,没有必要让家人跟着操心。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说通金水。

他突然想起当年自己在金水身上碰了钉子之后,小儿媳妇去了一趟,就让金水改口了。虽然他不知道小儿媳妇是怎么让金水改口的(金水并没有把东西存放到永诚家里),但他觉得这一件事情是不是可以让小儿媳妇出面,找金水谈一谈。谈得成最好,谈不成也不会损失什么,反正连他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他也觉得自己应该叫上小儿媳妇一起登门,好让金水觉得他们给足了面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