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夜空中凡星点点 > 第42章 千里之外

夜空中凡星点点 第42章 千里之外

作者:路的拐弯处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6 06:09:02

过完正月初九的天公诞,叶永强与刘政军带上行李,以及县里开具的介绍信、公安分局盖章的边防证,登上了前往深圳的长途客车。

客车行驶了两天两夜,才到达深圳河心村。一起到达的,还有许多凤来县各个乡镇的农民。这些人当中,有几个不是和叶永强认识,就是与刘政军相熟。所以,即使他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至少还有一些熟悉的面孔,这就让他们少了一些异乡异客的感觉。

二姐夫的同学名叫周景生,他先是帮两人租到一间用几块木板和石棉瓦围起的木寮子(住了一段时间,两人才知道这里原本是一间牛棚)。房租倒不贵,一个月就十五块钱,但木寮子实在太简陋,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不仅没有床,就连一张椅子都没有,充其量只能挡风遮雨罢了已。

周景生建议初来乍到的两人,不要着急添置什么东西。在取得两人的同意之后,他领着他们到一处堆满垃圾杂物的工地上,捡来两张还算完好的旧模板,又捡回一些砖块垫在模板下——这就成了一张能睡人的床。接着,他又带着他们到处转了转,把能凑合着用的东西都捡了回来:一张三条腿的椅子,一个只剩一扇门的小木柜,以及一个用旧的锯末炉子。

这锯末炉子可是一个宝贝!河心村里已经开了两家家具厂,再加上到处在搞建设,锯末和碎木块随处可见,而且还不要钱!用它们来生火做饭,倒真是经济实惠。

把东西都搬回去,再把一些缺不得的生活用品都买齐了,简陋的木寮子总算有了一些能住人的模样。

拾掇妥当之后,周景生带他们回去吃了晚饭。饭后,他问两人有何打算。

叶永强自然想着做自己的老本行。

刘政军只会开车,但他不打算继续开车,就希望景生给他指一个好门路。

周景生笑了笑,说:“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好门路!去年是谈好了一个装修工程,但主体还没有做下来。不然的话,你们是可以上我那里去……对了,我的一个朋友正在建一栋铁皮厂房,要不……你们先到他那里做一段时间?”

两人都表示同意。

他们早已经商议好,一来到这边就先找一份工,立足之后再从长计议。

见两人都同意,周景生表示明天就带他们去找他的朋友。

两人说了一些感谢的话,然后带着周景生给予的暖暖的同乡情谊,回到他们租住的木寮子。

此时还是立春节气。

虽然大家都夸深圳好,但深圳的天气与老家一样阴阴冷冷的。回到住处,两人暖暖的心很快就被春寒所侵袭。两人各自带了一床棉被来,叶永强就把自己的棉被垫在下面,与刘政军合盖另外一床棉被。出门在外,这些都可以克服。但初来乍到,除了周景生家,两人再也没有别的去处,加上两天两夜的长途劳累,两人决定先好好睡上一觉。

谁想,两人在半夜的时候相继被冻醒,只好起床各自裹了一件外衣御寒。深圳沿海,是一个容易起风的地方。风一起,把一处不牢靠的木板吹得“吱呀呀”直响,叫两人不免担心木板会不会倒下来。这天又冷、动静又大,两人根本无法安生睡觉。

此时此刻,真让人怀念远方那个温暖的家,以及陪伴着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老婆!

思念之情一旦开启,想停下来又谈何容易!但两个老大不小的男人,谁都不愿让对方看出自己思念远方的家了。春寒又实在难耐,两个男人索性不睡了,一边抽着烟,一边哆嗦着身体,一边开始大说特说“想当年”。

“想当年,我随便一个工程,都是成千上万的赚……”

“呵……想当年,我连续两天两夜跑长途,半个瞌睡都不打……”

“想当年……”

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一夜未眠的两人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喧闹声。

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为一日的生计忙活了!卖肉卖菜做小生意的,赶着到工厂换班的,要准时出工去工地的……

两人也起了床,洗漱之后便来到熙熙攘攘的大街。

街上到处是操着各种各样口音、又身影匆忙的人们。

两人来到一个早餐摊子前。

摊主说他们根本听不懂的北方方言,热情地给他们擦桌搬凳。

刘政军看着摊子上的白粥和油条,顿时觉得肚子饿了。他张开嘴,家乡话脱口而出:“给我们一人来一碗粥,两根油条……”

他们听不懂摊主说的是哪一路的话,摊主更听不懂他们的凤来话。

刘政军只好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再掺杂着浓厚的凤来腔,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摊主还是反应不过来!

两路人大眼瞪小眼,场面甚是滑稽。

还是叶永强脑筋转得快。他伸出两个手指头,指了指白粥;又伸出四个手指,指了指油条。

任谁都可以毫不费劲地明白这些手势的意思。

摊主赶忙为他们盛了两碗白粥,又拿了四根油条。

这大清早的,刚出门就碰到语言沟通问题,叶永强和刘政军都清楚,想要在这边立足一定要付出很多。他们也清楚,今后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在等着他们。

吃完早餐,刘政军又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问摊主多少钱。

这下摊主竟神奇地丢掉了他那不知道哪一路的话,用让人很容易就能听得懂的普通话说道:“白粥一角钱一碗,油条五分钱一根,总共是四角钱。”

两人一听,不由得都吓了一跳!他们不是被摊主神奇的普通话吓到,而是被白粥油条的价钱吓到!要知道在凤来老家,一碗白粥顶死就五分钱,怎么换了个地方,就翻一倍了?

但叶永强还是抢先把钱给付了,然后和刘政军一起前往周景生家。

周景生家是铁皮房,铁皮房较为牢靠,不会和他们住的木寮子,风一吹就“吱呀呀”作响,让人害怕会不会掉下来。他们进了门,看见景生一家四口正在吃早餐。早餐不算丰富,一碗腌芥菜(腌芥菜是从老家带过来的)、一碟炒鸡蛋、还有一些用刀切成小块、可以沾着菜汁或者酱油吃的油条。

周景生起身招呼他们一起吃早餐,他的老婆梁秋英热情地要给他们拿碗筷。

叶永强和刘政军急忙说已经吃过了。

梁秋英念在他们是老家的人,就搬来两张凳子,又给他们提来一壶开水,让他们泡茶喝。凳子很简易,大概是周景生用捡回来的模板钉起来的。

叶永强有很大的茶瘾,便不客气地倒水冲茶。一杯热茶下肚,他转身看着周景生的两个孩子,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孩子们,你们起床了吗?妈妈给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有没有想爸爸……”

他在心里默默地念着,竟也泛起一丝酸楚。他盘算着等自己在这里立足了,就要像周景生这样,把老婆孩子都接到身边来。

一家人坐在一块吃饭、大手牵小手逛街,其乐融融的,多好!

周景生吃完早餐,走了过来给两人各散了一支烟,说:“昨晚,你们回去之后,我就去找了我的朋友,他同意你们上他那里去。”

他自己也点了一支烟抽,然后对叶永强说:“我跟他说了你的情况,他表示如果他不在工地上,你就帮他管管工。不过,他在的时候,你就要跟别的工人一样动手干活。”

叶永强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头家,现在居然要到工地上干活,这境地真让人感慨!但他不能挑拣,而且这样的安排已经很好了,就立马答应下来。

周景生低头思索一番,又说:“至于工钱……我和他是老熟人,所以我不好开口,还是你自己找他谈吧!但这边的工钱要比老家高,小工一天差不多能拿到五块钱。”

这边的工钱确实比老家高。在老家,老师傅都拿不到这样的工钱。

也难怪这边的白粥油条要比老家卖得贵。

接着,周景生询问刘政军的意思。

初来乍到,能这么快就有一份工,刘政军自然也同意。他倒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得来,毕竟他是一个司机,从来没有上过工地。但是,他也不能挑挑拣拣,反正就是勤快一些,不要吝啬自己的力气。

“那就这么定了!不过,你们刚来,别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急着去做工。既然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就代表着要在这里长期待下去,这两天你们就到处走一走、转一转,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对了,农场里有很多我们凤来县的人,我带你们去认识一下。都是出门在外,多认识一些人,彼此也能照应一些!”

叶永强和刘政军也想如此,都答应下来。

周景生转身对他老婆吩咐道:“你多买几个菜,再割两斤三层肉,他们在这里吃午饭!”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两人赶忙推辞起来。

“都是出门闯世界的人,客气什么!今后你们要是发达了,可别忘了我才好!”

三个男人抚掌大笑……

三天之后,叶永强和刘政军正式上工了。

铁皮工程主要是一些电动工具活,电焊机、切割机、手电钻、冲击钻……叶永强虽然承包工程,但基本是一些土建工程,电动工具很少用到。相对而言,他对这一行比较陌生。

刘政军就更不用说了,别说不会使用,大部分工具甚至连见都没见过。电焊机点焊的时候,火花一闪、焊渣四溅,把他吓得心头一惊一惊的!

工地上有一些同是星罗乡出来的人。很快,叶永强和刘政军就和他们相识了。这些人当中,有三两个听说过叶永强在老家的名头,也知道他在老家发生的意外。

这人生啊,真没有一个准数!谁能想到曾经无限风光的叶永强,会千里迢迢跑来深圳做工……

一天班终于上完!

夜幕中,叶永强和刘政军拖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走回他们的木寮子。那里有一张砖头垫起的木板床,能让他们好好歇一歇一日的疲惫。

最温暖的家在千里之外!

而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