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夜空中凡星点点 > 第193章 辍学浪潮

夜空中凡星点点 第193章 辍学浪潮

作者:路的拐弯处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6 06:09:02

1997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各国。而刚刚结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香港,也受到了这一次金融风暴的冲击,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股市行将崩盘,金融、地产、贸易、旅游等支柱产业悉数受到影响,整体经济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

在与香港隔河相望的中国大陆,虽然也深受此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并未受到太大的直接冲击,金融和经济继续保持着增长。受益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利好,沿海各个经济特区一直保持着快速良好的发展,尤其是以传统手工行业最为突出,服装厂、家具厂、电子厂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遍地皆是。传统手工行业的发展,遂带动了用工量的激增;用工量的激增,使得各个地区的打工者蜂拥而来,加入了他乡异地求生存、谋发展的务工大军。

1998年春节之前,凤来县历经了一股回乡过年的浪潮。奔赴各个地区求生存、谋发展的务工人员,趁着年底纷纷回到家乡故地,带回了无数个日夜的思念,带回了辛劳了一年的微薄收入,也带回了外面世界的新奇见闻。

伴随着这一股回乡过年的浪潮,是更多不安的人、不安的心,都开始骚动起来。这些人一边羡慕着那一些归来人员的光鲜,一边又打听着各地区的发展以及用工情况,同时还一边盘算着追随外出务工大军,一起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

一些心意已决的人,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不是早早地联系好了落脚之处,就是早早地订好了车票,直接造成了凤来县节后外出车票一票难求的局面。

回乡过年的浪潮才刚刚过去,外出务工的浪潮随即在凤来县掀起,甚至还波及到了校园——寒假期间,一些学生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之下,轻易就动了辍学的念头;有一些学生甚至已经接受了家人的安排,决定弃学加入外出务工的大军。

各个沿海城市的生产车间,节后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稚嫩的面孔,原本还只是握笔的双手,此时此刻却是机械一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枯燥的动作——他们被时代称为“打工仔”、“打工妹”……

过完年,叶章宏回到了学校。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初中求学生活,相对于小学时代,他的身上已经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自然是学习成绩。过去了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再也无法像小学一样,始终位列全班第一。这一次期末考试,他取得了全班第三的成绩,排在他前面的依然是副班长王晓斌,以及语文课代表黄雅兰,而英语课代表何若兰获得了第四名,大有与他争夺第三的势头。他在语文方面仍保持着全班最好的成绩,就是英语相对差了一些,而数学则落后了不少——全班数学成绩九十分段的学生有十几人,但章宏的成绩只处于九十分段的末段,不只是落后于王晓斌与黄雅兰。

第二,虽然成绩方面落后于人,但他不再像期中考之后那般沉沦不振,已经懂得了用平常心对待。当然,这并不代表他甘于落后,他仍努力地追赶着与王晓斌与黄雅兰。

第三,他听取了杨帆老师的教诲,在学习之余,一直致力于班级的管理。初一<3>班在他的管理之下,一直保持着优异的班级纪律,并且在学校的期末评比当中,获得了年段第一、全校第二的好名次。也是出于这一点,他被评选为“优秀学生干部”,受到了学校方面的表彰。

才过去一个学期,但这个学期先后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叶国展离开了学校,张向阳离开了学校,实习期满的杨帆老师也离开了。

这里不得不说一说,杨帆老师离开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正好在上课。他并没有将自己离开的消息告诉相处了两个多月的学生,也没有任何一个学生为他送行。学生们在得知杨帆老师离开之后,纷纷跑到学校门口,希望能够再见一见这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可是,杨帆老师的车辆早就驶向他的下一站,不少学生情难自禁,眼眶都红了。

是啊,大家都舍不得这样一位阳光帅气的、亦师亦友的老师!只是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一段回忆,都定格在那一张与杨帆老师的班级合影里……

叶国展和张向阳的离开,让叶章宏一下子陷入了孤独之中。他本就是一个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孩子,相较于其他的人,心理方面难免比较脆弱。宿管老师看见宿舍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就果断地将他安排到了另外一个宿舍。宿舍是换了,他也不必再睡那一张“吱呀”作响的铁架床,但同宿舍的刘建波和陈志成,对他特别不友好,还经常联合起来排挤他、捉弄他、欺负他,让他苦不堪言。

除了这一点,叶章宏在新宿舍里根本没有办法安心学习。宿舍里总是吵吵嚷嚷的,一刻也不曾消停,以刘建波和陈志成为首,大家不是凑一堆聊天说笑,就是打打闹闹,或者买一副军旗回来,玩得不亦乐乎,甚至还偷偷买了一副学校明令禁止的扑克,在宿舍里玩起了牌。在这种环境里,叶章宏连几行字也看不下去。虽然他是舍长,但他又说不得他们,也不想到宿管老师那里投诉他们,只好带上书本前往学校食堂,多多少少写一点作业、读一点书。但随着冬天来临,食堂里非常寒冷,这种方式也维持不下去了,他只好待在宿舍里,在吵吵嚷嚷的环境中尽量静下心来,能读一点是一点。

不过,随着新学期的到来,这个不利的情况即将结束——学校已经拆除了旧学生宿舍楼,并开始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一栋新的宿舍楼,所有的住宿生都被安排在周边的村民家里寄宿。

报名注册之后,新学期开始了。而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原来旧教室里的一应物品,例如桌子、椅子、扫把、粉擦等等,全都搬到新落成的教学楼里。

全校师生都参与其中,抬桌子的、搬椅子的、拿扫把的……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每个人都十分激动;能在新教室里读书写字,每个人也都充满了欢喜之情。

然而,却有一部分学生无法享受这一种欢喜,因为他们选择了辍学。

随着春节的结束,不少学生由于外部的原因,纷纷选择了辍学,并在家人的安排,奔赴外面的世界,进厂的、下工地的、拜师学手艺的……

初一<3>班也出现了这一个情况。

待大家将原来的课桌椅搬到新教室之后,却发现空了不少座位。这时,知情的同学开始议论起来,说是班上一些同学不会来学校上学了。

何若兰甚至明确地告诉大家,说住在她隔壁的一位五班同学,正月初九那天就随父母去了外地学手艺。

这个情况可是出乎大部分同学的意料。

叶章宏并不觉得很意外,因为在他们那一届的小学同学里,已经有两人决定辍学了,辍学的原因,就是加入务工大军。

随后分发新课本之时,也证实了这一个情况——原本三班总共有四十三名学生,截止到现在,实际到校的只有三十九名学生。

班主任清楚这个情况,也清楚这些学生为何没有出现在教室里。分发完课本,她让叶章宏妥善保管多出的课本,就离开了教室。

同学们看见她走进了年段长的办公室,应该是向年段长汇报这个情况。

接下来,其他班级纷纷传出消息,说本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其中,五班的情况最为严重,居然有八名学生没有回到学校;而另外的几个班级和三班差不多,有三四名学生没有回到学校。最后一统计,整个初一年段总共少了二十八名学生——这个人数,都足够大半个班级了!

如同升学的时候一样,这样的情况引起了学校方面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一方面将情况汇报给上级部门,一方面又派出劝学小组,奔赴各个村落,力求将二十八名辍学的学生劝回学校。

随着劝学小组返回学校,二十八名学生辍学的原因基本查明。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加入了外出务工大军,有一部分是自愿的,也有一部分是为家人所迫。劝学小组并没能像上次那样带回一些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在学校开学之前,离开家乡去往外地了,劝学小组没有办法奔赴外地进行劝学,只能尽可能找到这些学生在外的联系方式,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回到学校。

劝学小组还是遇见了三五个还没来不及出门的学生,遂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劝导,但几乎遭到了家长们的反对。这些家长都强烈希望孩子趁着眼下经济的发展、用工量的激增,趁早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他们看来,哪怕是出去学一门手艺,也要比待在学校强。

劝学小组无功而返。

学校方面只好无奈地将这个情况汇报给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和之前一样给学校以及各乡镇、各行政村下达了红头文件,要求务必将这些学生带回学校。

然而,这一股辍学浪潮已然成为眼下一个不良的、深刻的社会现象,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够得到解决!

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看着各个班级多出来的课桌椅,以及稍显空旷的教室,学校领导无奈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辍学情况最为严重的五班学生,分散到其他的班级里。一方面,算是弥补了教室的空旷感;另一方面,也算是调节了紧张的教师资源。

原本的五班的教室暂无他用,只好空在那里。空荡荡的教室,仿佛在等待着那些学生回来。

但是,他们还能回来吗?

教室门板上的牛头锁,已然给出了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