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几年一直忙着发家致富的叶文明不同,叶世新这个上山村新任村支书刚刚走马上任,就着手准备干一件大事——修水泥路。
上山村有路,一条通往外界的盘山土路。这一条路,还是上山村叶氏先祖依靠原始工具,历经千辛万苦修筑出来的,时至今日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虽然几经养护与拓宽,但这一条古老的路如今到处坑坑洼洼、崎岖难行。路况不好不说,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每逢大雨,路两旁总会出现滑坡的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交通阻断,甚至是人畜伤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山村与采石坑村能买得起摩托车的人多了起来。不过,就算以车代步能带来不少的便利,但由于路况实在是太糟糕,不少人纷纷放弃了买车代步的念头——一到下雨天,摩托车在湿滑泥泞的路面上根本行驶不了。就像是采石坑的一个林姓村民,执意在下雨天驱车前往县里出工,结果连人带车摔下山坡,摔断了自己的左脚,在家里一养就是大半年,损伤了身体不说,还耽误了挣钱。
与两个轮子的摩托车相比,四个轮子的汽车就该安稳一些了吧!
也不然。
对此,采石坑的马来健最有体会。他那一辆小巴车虽然是二手的,但买来的时候还有七八成新。可是,这才多长的时间,那一辆小巴车已经是破旧不堪,一旦负重过大,连一个小斜坡都要费好大油门才能爬上去。一到大雨天,马来健就提心吊胆的,因为这种情况之下车辆很容易打滑,甚至会陷进烂泥里开不出来,他都要在车上备一点稻草和沙子。几年下来,小巴车已经是千疮百孔,车门关不严实了,车窗玻璃被震落了,座椅也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许多人由此一个劲地抱怨,说宁愿步行,也不坐他的破车。
除了开车的司机,普通村民对此也是苦不堪言。
就说驼背岭上的张清源与张有顺吧。
两人喂养了不少鸡鸭,也都指望着鸡鸭下蛋,好拿到集市上换几个钱。可是,他们到集市上贩卖鸡鸭蛋,基本不敢坐马来健的小巴车。这一路颠簸不停,一篮子鸡鸭蛋到还没有到达集市上,就已经磕碰坏不少。就算是在下面垫一层稻草也不顶事,鸡鸭蛋照样磕碰。每次他们到集市上贩卖鸡鸭蛋,只能舍去乘车的便利,采用稳妥的步行……
别看上山村是穷乡僻壤,但山里有不少好东西,芦柑、木材、毛竹、地瓜、黄花菜等等。还别说,光是两个村子的黄花菜,就特别有名气。不过,由于交通不便,从而制约了这里的发展。山里的东西运不下去,山下的化肥、饲料、煤炭等又不好运上来,以至于如今依然不能改变这一穷二白的局面。
叶文明早年也想过带领村民改变这一穷二白的局面。那时有一句口号喊得震天响——要致富,先修路!叶文明也曾想过在道路方面做一做文章,但那时各级政府都穷得叮当响,山下各村基本上还是土路,如何还能顾及这地处山上的上山村。无奈,叶文明只好领着村民,自行对土路进行养护拓宽——这也是他任期内为上山村所做的为数不多的贡献。谁想,刚刚改造完毕,一场罕见的暴雨袭来,将人们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人们感到很是可惜,叶文明也因此萎靡了好一阵子。而随着叶文明在村支书的位置上越坐越久、越来越安稳,他也逐渐变得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后来他又致力于自家的发展,终于将自己身上的职责藏进他的银行存折里了。
路还是那一条路,人们依然依靠它通往山下日渐繁华的世界。可是,人们只是反反复复行走在这一条艰难的老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叶世新之所以一上任就计划修筑水泥路,自然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上山村太需要一条水泥路了。这不仅仅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同样也关乎每一个村民的命运——若真能把水泥路修起来,想必每个人的命运都会因此而改变。
倘若水泥路真的修起来,首先是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出行方便了,肯定也会调动人们出门做工、做生意的积极性。第二,道路通畅了,山上的东西可以及时方便地运下山,山下的物资也可以高效地运到山上,就像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化肥、养殖方面的缺不得的饲料、以及已经逐渐普及的煤炭……
当然了,还有石顶山上的石顶宫。这些年,石顶宫的名气大了起来,附近各个乡村的信徒纷至沓来,但道路情况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多少也影响到信徒们到石顶宫烧香礼佛的积极。如果交通便利,到时候前往石顶宫烧香礼佛的信徒,势必是络绎不绝。虽然这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活动,但对于一穷二白的上山村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宗教优势。而且,放眼望去,石顶山上好山、好水、好风光,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优势。若将石顶真仙与山水风光结合起来,势必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去处,一定能够增加石顶宫的人流量;人流量一旦增多,势必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