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 第92章 校准器迷雾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第92章 校准器迷雾

作者:不见高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00:21:34

那张从《工业建设参考》合订本上撕下的纸页,像一块烧红的烙铁,藏在我贴身的衣兜里,烫得我坐立难安。“何姓同志”、“校准器具”、“恒温、防潮”——这十二个字,如同一把钥匙,插进了那扇紧闭的、通往过去真相的大门锁孔,但门后是万丈深渊还是唯一生路,我无从知晓。

“校准器具”……这就是“青桐”吗?那个神秘人警告我不能落在“那些人”(官方)手里,否则何大清必死无疑的东西?一台(或一套)需要特定环境维护的精密仪器?

它到底是什么?仅仅是用于机床调试的普通校准工具,还是隐藏着更大秘密的某种特殊装置?谭志远,一个工业部特聘的精密机床专家,为何要如此郑重其事地、绕过正常渠道,指定我父亲何大清这个食堂厨师来秘密保管?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何大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危险。他不仅仅是知情者或被动卷入者,他是直接参与者,是受托保管关键物品(很可能就是“青桐”)的人!那么,他的“离职”,就绝不仅仅是易中海排挤那么简单,很可能与这台“校准器具”的最终去向,或者说,与它所代表的秘密直接相关!

巨大的信息量和随之而来的恐惧,让我在接下来的党校学习中几乎魂不守舍。政治理论课听不进去,革命歌曲唱得跑调,小组讨论时发言颠三倒四。带班老师找我谈了一次话,关切地问我是不是身体还没恢复好,或者有什么思想包袱。我只能借口可能有些水土不服,心里还在惦记厂里的工作,勉强搪塞过去。

我知道,我必须尽快理清思路。光知道“校准器具”这个名称远远不够,我需要知道它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殊之处,更重要的是,它现在可能在哪里。

陈赵氏(赵静姝)那里是官方重点清查的对象,如果有,恐怕早已被起获。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何大清在离开四九城之前,将它转移或藏匿了。他会藏在哪里?家里?我早已翻遍,除了那点微薄的积蓄和日常用品,没有任何可疑之物。轧钢厂?他离职后就不可能再轻易进入厂区,风险太大。

还有一个可能……他交给了某个可信赖的人?易中海?不可能,他们关系恶劣。后院老太太?似乎也不太可能,从登记表看,赵静姝是后来才以助理身份出现的。那么,会是谁?

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那张有李副处长签名的登记表。李副处长……他知道赵静姝滞留,他是否也知道这台“校准器具”的存在?甚至……何大清是否将东西交给了他保管?这就能解释他为何如此害怕搜查,急于将我支开!

但这个猜测太过大胆,也太过危险。如果李副处长真的牵扯如此之深,那我在轧钢厂简直就是与虎谋皮。

就在我心神不宁,反复推敲各种可能性时,一个意外的“机会”悄然降临。

培训班组织了一次与老革命、老工人的座谈交流会,旨在让学员们聆听前辈艰苦奋斗的事迹,接受思想教育。来做报告的老工人中,有一位来自第一机床厂、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八级钳工,傅师傅。傅师傅技术精湛,在业内很有名气,据说参与过建国初期很多重要机械项目的攻关。

在傅师傅讲述他当年如何克服困难,手工打磨出高精度齿轮的事迹时,为了说明精度要求之高,他随口举了个例子:“……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多先进的检测仪器。我们判断齿轮咬合是否达标,很多时候就靠一台从苏联专家那里见过、后来咱们自己仿制的‘轴振频率校准仪’,那玩意儿可金贵了,对环境要求极高,差一点都不行,说是能通过检测微小的振动频率变化,来判断机械内部看不见的瑕疵……”

轴振频率校准仪?!

听到这个词的瞬间,我的耳朵几乎竖了起来!心脏猛地一跳!

校准仪!频率!这不正与“振仪”(振导仪器?)单位的性质,以及那台需要“恒温干燥”保管的“校准器具”的描述高度吻合吗?!难道“青桐”就是这种东西?!

座谈会一结束,我立刻找了个机会,凑到正在休息喝茶的傅师傅身边,脸上带着晚辈对技术权威的崇拜和好奇:“傅师傅,您刚才讲得太精彩了!您提到的那台‘轴振频率校准仪’,听起来真神奇!咱们现在厂里还有这种设备吗?”

傅师傅看了我一眼,大概觉得我这个年轻工人好学,便笑了笑,呷了口茶说:“那都是老黄历咯!那批仿苏的早期型号,精度按现在看不算太高,而且娇气得很,对环境温度、湿度要求特别苛刻,维护起来非常麻烦。后来技术进步,有了更稳定、更精密的替代品,那种老家伙基本都淘汰了,要么回炉,要么就不知道堆在哪个仓库角落里落灰呢。”

淘汰了?堆在仓库落灰?

我的心沉了下去。如果“青桐”是这种东西,那它很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失去了价值。那为什么那个神秘人还如此紧张它的下落?甚至说它关乎何大清的性命?

我不甘心,继续追问:“傅师傅,那您还记得那种校准仪,具体长什么样子吗?大概多大?”

傅师傅眯着眼回忆了一下,用手比划着:“大概……这么个方盒子大小吧,金属外壳,上面有几个表盘和调节旋钮,侧面有接线口。具体样式记不太清了,反正看起来挺笨重的。”

方盒子大小,金属外壳,表盘,旋钮,接线口……这个描述,似乎与我在陈赵氏木盒里看到的那台电台有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电台更复杂,按键和端口更多。难道“青桐”伪装成了别的模样?或者,它根本就不是一台单一的仪器?

“那这种仪器,除了检测齿轮,还能干别的用吗?比如……通信什么的?”我试探着问,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傅师傅愣了一下,随即失笑:“通信?小伙子,你想哪儿去了!那就是台纯粹的机械振动检测仪器,跟通信八竿子打不着!它的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捕捉机械运转时微弱的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表盘上显示出来,用来判断设备状态的。跟收音机、发报机那是两码事!”

不是通信设备……我稍稍松了口气,但疑惑却更深了。一台纯粹的、已经被淘汰的机械检测仪器,为何会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甚至牵扯到敌特和生死?

傅师傅看我一脸困惑,以为我对技术感兴趣,又补充道:“不过啊,那种老仪器虽然精度现在看不算什么,但在当年,能接触到、会操作的人也不多。尤其是它涉及到‘频率’这么概念性的东西,需要对机械和电学都有点基础才行。怎么,你们轧钢厂现在还用得上?”

“没有没有,”我连忙摆手,“就是听您讲得神奇,好奇问问。我们食堂用不上这个。”我赶紧把话题拉回厨艺,请教了几个面点制作的小窍门,傅师傅乐呵呵地分享了,这才将刚才那略显突兀的打听遮掩过去。

离开座谈会场,我的心情更加沉重。

“轴振频率校准仪”——一个具体的名称出现了,但它似乎与眼前的危机格格不入。一台被淘汰的、功能单一的检测仪器,如何能成为搅动风云的关键?除非……它身上隐藏着别的秘密?或者,它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青桐”,只是某种掩护或关联物?

线索似乎又绕进了死胡同。我知道了一个可能的名字,却更加迷茫于它的真正意义。

晚上,躺在党校宿舍坚硬的床铺上,我辗转反侧。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冷清的光斑。何大清的脸,陈赵氏死灰的眼神,李副处长深沉的目光,还有那个神秘人沙哑的警告,交替在我脑海中浮现。

“青桐”……你到底是什么?你在哪里?

找到你,真的能救何大清,还是……会把我自己也彻底拖入这无底的深渊?

校准器的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因为一个具体名称的出现,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更加令人心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