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 第71章 借力打力谋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第71章 借力打力谋

作者:不见高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00:21:34

“振导仪器”、“工业局下属”、“高保密要求”、“后来消失”——钱瓦匠无意间透露的这些碎片化信息,如同散落的拼图,在我脑海中逐渐勾勒出一个模糊却又令人心悸的轮廓。那枚徽章所牵连的,绝非普通的邻里纠纷或历史旧账,而是一个可能涉及更高层面、甚至带有保密性质的领域。谭志远工程师,还有与他有过交集最终神秘离职的何大清,他们当年究竟涉入了多深?后院陈赵氏,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官方力量的升级介入,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我不敢有丝毫妄动。王主任最后那冰冷审视的眼神,以及那两名身份不明的男青年带来的威压,都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此事已非寻常,闲人勿近。

但我无法置身事外。徽章在我手里,过往的线索与我纠缠不清,更重要的是,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我,这团迷雾的深处,隐藏着关乎我自身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关键。被动等待真相大白,很可能意味着在真相揭晓的瞬间,我也被随之而来的冲击波所伤。

必须主动出击,但不能硬闯。我需要一个支点,一个既能撬动信息,又能有效隐藏自身,甚至能在必要时提供一定庇护的支点。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工业局的周师傅。他是目前我所能接触到的、最接近那个“可能已消失的保密单位”信息源的人。上次座谈会,他提到了“谭工”,提到了“精密机床”,甚至隐约知道有个搞“振导”之类精密仪器的单位存在。虽然他态度谨慎,流露出“莫问前程”的告诫,但这恰恰说明他知晓的内情比流露出来的更多。

直接拿着徽章去问?绝不可行。那无异于自曝其短,将最大的把柄送到别人手上。

那么,唯有继续“借力”,用合情合理的借口,在不暴露真实目的的前提下,引导对话,从他那里套取更多关于那个“单位”的模糊信息,比如它大致的成立时间、主要方向、人员构成特点,甚至是……它“消失”的可能原因或大致时间点。这些信息,或许能帮助我进一步确认徽章的归属,以及判断整个事件的严重程度。

机会需要创造。直接去找周师傅显得过于刻意。我需要一个自然且无法拒绝的理由。

几天后,轧钢厂后勤处通知,为响应上级提升工人文化技术水平的号召,厂里鼓励职工参加各类业余培训或技术交流,表现突出者可在评优评先中酌情考虑。这则通知让我眼前一亮。

我立刻写了一份申请,着重强调了自己在食堂工作中认识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希望有机会能多向兄弟单位的老师傅学习,特别是工业局下属单位在精密器械维护、仪器保养等方面可能有更先进的经验,希望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交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更好地为厂里服务。申请写得冠冕堂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

我将申请交给了李副处长。李副处长看了之后,颇感意外,随即露出赞赏的神色:“雨柱啊,没想到你还有这个心思!好啊,年轻人肯学肯钻是好事!工业局那边……我倒是认识几个人,帮你问问看,有没有这样的交流机会。”

“太感谢李处长了!”我连忙道谢。由李副处长出面牵线,比我自己去说要自然得多,也更具说服力。

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没过两天,李副处长就告诉我,工业局那边确实有类似的技术交流活动,虽然不是针对食堂专业的,但考虑到我态度积极,可以安排我去工业局下属的机床厂食堂,跟周师傅进行一段时间的“结对子”学习,重点是学习他们在设备维护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这正合我意!

于是,在一个天气略微转暖的上午,我再次来到了工业局机床厂食堂。周师傅见到我,很是热情,用力拍着我的肩膀:“何师傅!欢迎欢迎!听说你要来跟我‘结对子’学习?哈哈,你们李处长可是把你夸了一通,说你好学上进!咱们食堂工作,确实不能光盯着锅台灶眼,得多看看,思路才开阔!”

“周师傅,您可别取笑我了。”我笑着摆手,“我就是来跟您多学学,特别是设备维护这块,我们厂食堂机器老,总出毛病,看您这儿打理得井井有条,肯定有诀窍。”

这番话说得诚恳,周师傅听了很是受用,带着我在食堂里转悠,介绍他们的和面机、切菜机,以及一套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定期上油、清理、检查的流程。我认真听着,不时提出问题,表现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

交流间隙,我们坐在食堂后院休息。我递过去一根烟,周师傅接过,美美地吸了一口。

“周师傅,”我趁着气氛融洽,看似随意地提起话头,“上次听您提起以前工业局下面有个搞精密仪器的单位,要求特别高,后来好像没了?我听着就觉得,这搞精密和咱们搞大锅饭,虽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道理是不是有点相通?都是细节决定成败。他们那环境要求恒温恒湿,咱们这食堂卫生、食材保管,不也得讲究个细致吗?”

我将话题从敏感的“单位”本身,巧妙转移到了“工作态度”和“细节管理”上,听起来合情合理。

周师傅吐了个烟圈,点了点头:“你小子,悟性不错!是这么个理儿。干什么都得用心,马虎不得。”他顿了顿,似乎被勾起了谈兴,“那个单位啊,说起来也是可惜。我记得好像是五零年左右筹建的?还是五一年?记不清了。反正那会儿国家刚起步,百废待兴,这种高精尖的摊子铺起来不容易。”

五零年或五一年筹建?时间点与谭工出现在轧钢厂(五二年)前后衔接!

“要求那是真高,”周师傅继续回忆道,“听说里面的人,好多都是大学生,还有从国外回来的专家,说话都文绉绉的。干的活儿也神秘,叫什么‘频率稳定’、‘信号校准’……咱也听不懂。反正进出管得特别严。”

大学生、归国专家、频率稳定、信号校准……这些词汇进一步印证了那个单位的技术性质和保密级别!

“那后来怎么就没听说过了?”我小心翼翼地问,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周师傅吸了口烟,眼神有些飘忽,压低了声音:“后来?好像是五三年底,还是五四年初?记不太清了。听说……是上面有了新的安排,整个单位连人带设备,都搬走了。搬哪儿去了,那就没人知道了。这种单位,调动都是保密的。”他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一丝唏嘘,“唉,那时候的事儿,说不清楚。有些人跟着走了,有些人……可能就安排到别的地方了吧。”

五三年底或五四年初搬走!整个单位神秘迁移!这个时间点,与何大清离职的时间点(根据院里风传和易中海事件推断,大致在五三年左右)高度吻合!谭工的“消失”也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一切都串起来了!何大清的离职,极有可能与这个保密单位的迁移或变动有关!他或许并非简单地被易中海设计排挤,而是卷入了更深层次的事件当中!那笔被易中海私吞的五百元抚养费,来历恐怕也绝不简单!

而陈赵氏……她在这个跨越数年的迷局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她是知情者?是牵连者?还是……本身就是那个单位的一员,因为某种原因被遗留了下来,隐藏在这普通的四合院里?那两封挂号信,是不是与这个已“消失”的单位或其相关人员有关?

我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椎爬升。这个秘密,比我想象的还要庞大,还要复杂。它牵扯到的,可能是国家层面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战略布局和人员调动,其间蕴含的风险,远非一个普通厨子能够承受。

周师傅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多,他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咳,都是些陈年老黄历了,说说就算了。何师傅,咱们还是琢磨琢磨眼前这切菜刀怎么磨更省力吧!”

我知道,今天能获取的信息已经到达了极限。再问下去,必然会引起周师傅的警觉。

“您说得对,周师傅,咱们干好眼前的活儿最重要。”我连忙附和道,也将话题拉回了食堂业务上。

后续的交流,我都围绕着厨房设备和管理的具体问题,不再触碰任何敏感话题。离开机床厂食堂时,我内心波涛汹涌,表面上却依旧平静如常。

借力打力,我成功地从一个相对安全的渠道,获取了关于那个“可能已消失的保密单位”的关键时间线和性质描述。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徽章就属于那里,但所有的线索都严丝合缝地指向了它。

现在,我基本可以确定,我手中的徽章,何大清的离职,谭工的神秘消失,乃至后院陈赵氏身上的重重谜团,都围绕着那个在五十年代初建立,约在五三、五四年间神秘迁移的工业局下属精密仪器单位展开。

官方力量的介入,显然也是沿着这条线在追查。

那么,接下来,我该何去何从?是拿着这些拼凑出来的真相就此止步,明哲保身?还是……

我将手伸进口袋,那枚徽章的冰冷触感再次传来。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神秘的物件,而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一段被刻意尘封的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着我这具身体原主过往命运的关键信物。

就此止步,我能安全吗?那个被惊动的“陈年老坟”,会允许知情人安然退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