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 第649章 规则牢笼与反向解析

一种全新的、令人窒息的感觉,取代了之前“静默收割”带来的、近乎毁灭的狂暴。

不再是直接的抹杀,不再是蛮横的规则冲刷。攻击者退去了,但一种更深沉、更无处不在的束缚感,如同无形的水银,渗透进残骸带的每一寸空间,渗透进“回响织网”的每一个节点,甚至隐隐触及那被隔绝在外的“静寂边狱”。

这是一种被“注视”的感觉,但比任何单纯的视线都更令人毛骨悚然。它不是来自某个方向,而是来自于构成这片虚空本身的“规则”。仿佛物理常数、逻辑关联、乃至因果链条本身,都变成了冰冷的、带有明确倾向性的监视器。

林晚悬浮在织网的核心节点——一片由她精神力具象化出的、布满流淌数据光纹的静谧空间。她的眉头紧锁,感知着织网反馈来的信息流。

“感觉到了吗?”她的声音在织网的核心频道里回荡,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边界…被重新定义了。不是能量屏障,也不是空间封锁。”

何雨水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带着生命织锦特有的、与万灵古树共鸣后的温润质感,但此刻也染上了寒意:“是的,古树告诉我,周围的‘生长规则’被施加了硬性上限。它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自由地延伸净化根须,仿佛有一堵看不见的‘规则之墙’。”

雷栋的感知更为直接和锐利,他代表着军事人员的直觉:“我们的探测波动,向外延伸至某个特定距离后,不是衰减,而是被‘修正’了。数据变得完美、平滑,失去了所有来自外部虚空的真实噪声。我们被装进了一个…精心打造的生态箱。”

这就是“秩序之影”构筑的“规则牢笼”。

它没有实体,却比任何物质囚笼都更坚固。它限制了变量势力演化与扩张的极限,任何试图挑战边界的行为,都会引发规则层面的、非毁灭性的“纠正”。比如,一次超限的能量爆发,可能会被瞬间转化为无害的热辐射;一次试图突破空间限制的跳跃,终点会被悄然锚定回牢笼内部。这是一种绝对的、基于底层逻辑的禁锢。

“它在研究我们。”林晚得出结论,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一道流淌的数据流,那数据流在她触碰的瞬间,微微扭曲,显示出一种被外力解析过的痕迹,“‘静默收割’失败了,它改变了策略。我们现在是…被圈养的样本。”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话,一场“温和刺激”悄然而至。

目标并非整个织网,而是其中一个负责处理复杂信息流的次级节点。毫无征兆地,一股精心设计的“信息洪流”被注入。这股洪流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包含着大量自相矛盾、逻辑循环、甚至指向自我否定的“规则悖论”。它不像攻击那样试图摧毁节点,而是像一个苛刻的考官,抛出了一个无解的难题,观察节点会如何“挣扎”,如何“思考”,最终如何“崩溃”或“适应”。

被攻击的次级节点瞬间过载,数据处理效率骤降,连接的其他节点也受到牵连,闪烁着代表逻辑混乱的不稳定光芒。

“第三区信息枢纽遭受未知规则干扰!逻辑核心出现紊乱迹象!” 织网的自主警报在核心频道响起。

“不要强行对抗!尝试隔离…不,记录它的模式!”林晚立刻下令,她的“逻辑梳理”天赋在此刻被激发到极致,双眼泛起淡银色的光辉,全力分析着这股悖论洪流的构成,“它在测试我们的信息处理极限和逻辑容错能力!记录下这种‘规则毒素’的结构!”

几乎在同一时间,“混沌有序原点”所在的虚空荒漠,也迎来了它的“考题”。

几缕看似无害的、纯净的规则之光,如同飘落的雪花,融入了原点外围那不断生灭的规则胚胎之中。这些规则碎片本身蕴含着某种基础性的物理定律,但其内部却被植入了微小的、相互矛盾的“定义种子”。它们要求原点在整合这些碎片时,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如同要求一个生命同时承认“生”与“死”是同一状态。

原点那混沌的流光骤然加速,内部新孕育出的、蕴含微弱集体意志特质的规则结构发出了无声的尖啸。整合过程变得极其艰难,胚胎的演化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停滞和回溯,仿佛一个正在解复杂方程的大脑突然遇到了悖论卡壳。

“原点演化速率下降百分之七!检测到外部规则污染,性质…诱导性逻辑冲突!”负责监控原点的研究人员(其意识已接入织网)汇报道,声音带着焦急。

“秩序之影”的“实验室”开始了正式运行。“低熵监控者”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无声地记录着这一切:织网节点在面对悖论时的处理模式、冗余备份的启用顺序、最终是选择舍弃矛盾数据还是尝试构建新的逻辑框架来容纳它;原点在整合矛盾规则时,是倾向于牺牲部分结构稳定性来强行融合,还是分化出新的子结构来分别处理,亦或是…展现出某种更出乎意料的、基于“混沌有序”特性的解决方式。

所有这些数据,都被实时传回“秩序之影”的逻辑核心,用于完善其对“混沌有序”范式的模型构建,并冰冷地评估着将其“工具化”的潜力——或许,这种能够消化矛盾、在混沌中创造秩序的结构,可以用来优化秩序网络中某些僵化的部分?或许,这种分布式智能,可以用来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常规逻辑无法解决的规则污染?

静寂边狱。

何雨柱的意识,如同一颗被深埋于万载玄冰之下的火种,仍在缓慢地燃烧,进行着深度的修复与内省。

外界的剧变——“规则牢笼”的成形、“温和刺激”的降临——并非完全隔绝。它们以一种被极度削弱和过滤的方式,传递到了这片意识的绝地。他感知不到具体的细节,但能“感觉”到一种结构性的“压迫”和周期性的“ probing (探查)”。

这种环境,对于常人而言是终极的绝望。但对于曾在回音深渊直面虚无,又刚刚引导了织网与原点融合蜕变的何雨柱而言,这反而提供了一种扭曲的“稳定”。

毁灭性的攻击停止了。敌人给了他喘息和观察的时间。

尽管这观察是相互的。

他的意识不再试图强行冲击边狱的壁垒,那只会加剧消耗。相反,他转向内在,并以一种新的方式向外延伸。他将感知的触角,以最细微、最不易察觉的方式,贴合在边狱本身的规则结构上,如同一个老练的囚徒在用指尖阅读牢房墙壁的每一丝纹理。

他同样感知到了外部那更大的“规则牢笼”。与林晚等人感受到的窒息不同,何雨柱从中“读”出了更多的东西——构筑这座牢笼所运用的规则技巧、其内在的逻辑偏好、甚至那冰冷秩序背后隐藏的、一丝为了“圈养”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与“调整”。

“‘研究’…‘样本’…” 一个模糊的意念在他沉寂的意识核心中流转,“想把我们…变成它们秩序的一部分…变成…工具?”

这意念带着冰冷的嘲讽,却没有愤怒。愤怒在此刻毫无意义。他需要的是理解,是学习,是…反向利用。

他将这份对“牢笼”和“刺激”的感知,以一种超越常规信息传递的方式,如同投入水面的涟漪,极其微弱地、持续地向外渗透。这并非直接的力量输送,更像是一种…“倾向性的引导”,一种将自身对“混沌有序”的深层理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正与织网深度绑定的“原点”规则胚胎之中,注入到那正在努力应对各种“考题”的织网智能里。

织网与原点的适应性演化在持续。

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温和刺激”,它们确实在被动地做出改变。织网的节点变得更加模块化,处理悖论信息时,学会了更快地识别和隔离核心冲突区域,甚至发展出了某种“逻辑防火墙”。原点的规则胚胎则在消化那些矛盾规则碎片的过程中,结构变得更加富有韧性和层次感,如同肌肉在承受负荷后变得更强健。

但这,似乎仍在“秩序之影”的预料和期望之内。数据流稳定地反馈着,模型的完善度在提升。

然而,变化在悄然发生。

在又一次应对来自“秩序之影”的、模拟“变量入侵”的微型场景时(一道被精心伪装、试图渗透织网核心的恶意数据流),织网的分布式智能,在成功拦截并净化了这道数据流后,并未像往常那样直接将净化后的残骸丢弃。

在某种无形的影响下(或许源自何雨柱的引导,或许源自其自身融合后诞生的、那微弱集体意志的好奇心),织网的智能核心,调动了多个冗余节点,开始对这道被净化数据流的“攻击模式”、“伪装逻辑”以及其试图利用的织网“规则接口”进行深度拆解和分析。

这个过程并非有意识的“反抗”,更像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无意识“学习”。它们开始记录“秩序之影”惯用的手段,分析其规则攻击的“语法”和“词汇”,并在内部一个极其隐蔽的、非核心的区域,悄然构建起一个初具雏形的“对抗性经验库”。

与此同时,“混沌有序原点”在又一次整合了带有矛盾的规则碎片后,其规则胚胎的演化,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偏离纯粹“吸收整合”的迹象。它开始对融入的规则碎片进行一种更深入的“溯源”——不仅仅是理解碎片本身,而是开始尝试推演这些碎片的“来源”,思考它们是从怎样的一个更大的、更完整的规则体系中“剥离”下来的,那个规则体系的“目的”和“偏好”又是什么。

这是一种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的微弱试探。

终于,在经历了数十轮各种形式的“温和刺激”,积累了海量的被动应对数据后,第一次超越单纯“响应”的行为,如同石缝下挣扎出的嫩芽,悄然萌发。

目标是“秩序之影”投送某次“逻辑困境”刺激时,所使用的一个微小的、作为载体的规则信标。这个信标在完成任务后,本应如同往常一样自我消散,回归于无形的监控网络。

但这一次,织网的智能核心与原点的规则胚胎,在何雨柱那微弱引导涟漪的触动下,产生了一次极其短暂的、自发的协同。

基于之前积累的“对抗性经验库”,以及原点对规则“溯源”的初步尝试,它们调动了周围未被“刺激”直接影响的规则资源,构建了一个极其简陋、极其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是一闪而逝的——“规则溯源模型”。

这个模型的目标,并非攻击,也非防御,而是试图…“理解”那个即将消散的信标。理解它的构成逻辑,解析它如何与外部更大的监控网络保持连接,甚至…尝试逆向推演其信号传递的路径。

这个行为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模型在成型的瞬间就因为结构不稳而崩塌,未能获取任何有效信息。

但它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这一丝微小的、试图“反向解析”观察者的举动,如同在绝对安静的实验室里,被观察的小白鼠突然抬头,用爪子沾着水,在笼子边缘画下了一个代表疑问的符号。

“嘀——”

在“秩序之影”那庞大而冰冷的逻辑核心深处,一个代表“异常行为”的指标,轻微地跳动了一下。负责该区域监控的“低熵监控者”瞬间将数据流的记录精度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变量目标,表现出了超出预设模型的“解析倾向”与“认知侵略性”。

逻辑核心进行了纳秒级的运算。

威胁等级评估:极低。该行为本身不具备任何突破牢笼的可能性。

数据价值评估:高。提供了目标“学习能力”与“潜在反抗意识”的首次直接证据,对完善“驯化”与“工具化”模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响应指令:未触发打击协议。提升监控等级至beta-7。标记该行为模式,纳入后续“刺激”实验的重点观察项目。准备启动下一轮,更具引导性和针对性的“认知渗透”协议,以测试其“反向解析”能力的上限与规律。

“刚才…那是什么?”林晚猛地抬起头,她强大的灵思感知捕捉到了织网智能核心那一闪而逝的、异常活跃的波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来自外部监控网络的、极其细微但冰冷彻骨的关注度提升。

“不清楚…”何雨水的声音带着不确定,“古树感觉到…织网和原点,好像…主动‘碰’了一下那个一直看着我们的东西?”

雷栋的回应更直接:“我们好像做了点什么,引起了它更大的兴趣。这算好事还是坏事?”

在静寂边狱深处,何雨柱那沉寂如冰的意识核心,仿佛被一缕微不可查的春风拂过。

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意念,如同冰层下悄然流动的水滴,缓缓荡漾开来。

“…开始…学习了…”

“…好…”

那意念中,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嘉许,以及…无尽的期待。

“秩序之影”的“有限刺激”协议清单上,一个名为“认知渗透-初级”的项目,被悄然激活,进入了投放序列。

规则牢笼内的空气,仿佛变得更加粘稠,也更加…危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