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 第54章 名至实归责

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 第54章 名至实归责

作者:不见高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5 00:21:34

王主任那番看似随意却意味深长的叮嘱,像一块投入心湖的巨石,在我心中激荡起层层叠叠的涟漪。标兵的名号,街道的期许,院内的暗涌,这三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将我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不再是那个只需守着灶台、护着妹妹的何雨柱,我的肩上,无形中担起了更多的东西。

这份认知,让我的行动愈发谨慎,也愈发有目的性。

在厂里,我更加勤勉。不仅将食堂的本职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更开始有意识地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伙食改良方法进行系统总结。我利用休息时间,将自己记录的菜品成本核算、操作要点、工友反馈等整理成一份详实的《红星轧钢厂食堂伙食改良初步经验总结》,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两份,一份交给了食堂班长,一份通过王秘书转呈给了李副处长。

这份材料,我没有丝毫藏私,将成功的做法、遇到的困难、以及后续优化的设想都写得清清楚楚。李副处长看完后,大为赞赏,特意在后勤处的内部会议上进行了传阅,称这是“来自基层的、极具参考价值的宝贵经验”,并要求其他食堂班组学习借鉴。

这一下,我在厂后勤系统的名声更加响亮了。不再是那个仅仅“手艺好”的厨师,更是一个“肯钻研、会总结”的业务骨干。前来我们食堂“取经”的其他食堂班长、厨师也多了起来,我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耐心讲解。我知道,只有将个人的技术转化为可推广的经验,才能真正体现“标兵”的价值,也才能让我在这个位置上站得更稳。

然而,树大招风,古来如此。厂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我的崛起。偶尔能听到一些酸溜溜的议论,什么“一个厨子出什么风头”、“不就是搞点小花样嘛”之类的话,甚至有人私下揣测我是不是走了什么门路。对于这些,我充耳不闻,只是用更加扎实的工作和无可挑剔的品行来回应。我深知,在眼下这个重视实干和觉悟的年代,实实在在的成绩和端正的作风,是最好的护身符。

在四合院里,我则开始尝试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履行王主任所说的“带头作用”。我不去争夺阎埠贵和刘海中那点可怜的“管理权”,而是从一些具体的小事入手。

比如,院里公用的水龙头有些漏水,阎埠贵和刘海中互相推诿,迟迟不见修理。我瞅了个休息日,自己找来工具和材料,花了小半天工夫,把龙头修好了。没花院里一分钱,用的还是我以前攒下的一点旧零件。

又比如,前院通往中院的青石路,有块石板松动了,雨天容易积水溅人。我同样没声张,趁着清晨人少,和了点灰浆,把石板重新垫实抹平。

这些事,我做得悄无声息,没有大张旗鼓,更没有以此去指责阎埠贵和刘海中不作为。但院里的人眼睛是雪亮的。很快,大家就都知道是何雨柱默默修好了水管,垫平了路面。

这种务实而不居功的做法,效果出奇的好。邻居们看我的眼神里,除了以往的敬畏和羡慕,更多了几分真心的信服和感激。就连一向喜欢算计的阎埠贵,在一次全院(自发聚集)闲聊时,也不得不感慨地说:“柱子这人,实在!能干实事!比光耍嘴皮子强多了!”

刘海中虽然没明确表态,但再见到我时,那眼神里的复杂神色中,也多了几分不得不服的意味。

贾家依旧沉寂。但有一次,秦淮茹在公用水池边洗衣服时,水花不小心溅到了旁边也在洗菜的孙家大婶身上,若是以前,孙家大婶少不得要抱怨几句,但那次,孙家大婶只是皱了皱眉,没说什么。我恰好路过,便对秦淮茹温和地提醒了一句:“秦姐,洗衣服注意点,别溅到别人。”

秦淮茹愣了一下,连忙低头道歉:“哎,哎,知道了,柱子兄弟。” 态度是前所未有的恭顺。

我点点头,没再多说。我知道,这种不刻意针对、但又明确界限的态度,反而能更好地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让贾家不敢造次,也让其他邻居看到我的公正。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并非全无波澜。

这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刚进前院,就看见阎埠贵和刘海中东家在门口,似乎发生了争执,声音不大,但语气都有些激动。

“老刘,话不能这么说!按户头分摊是最公平的!以前老易在的时候……”这是阎埠贵的声音,带着他惯有的算计和坚持。

“什么老易不老易!他那套本来就不合理!人口多的就是占便宜!我看就得改!”刘海中声音拔高了些,带着一股官迷特有的、试图强行推动决定的固执。

我听了几句,明白了。还是在为院里公共卫生费的分摊方式争执。阎埠贵坚持按老规矩(实则是易中海时期利于他家的按户头分摊),刘海中则想改成按人头分摊(这样他家人口少,能占点便宜)。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看到我进来,像是看到了救星,又像是看到了裁判,同时住了口,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

“柱子,你回来的正好!你来评评理!”阎埠贵抢先开口,“这公共卫生费,一直就是按户头交的,公平合理!老刘非要改按人头,这不是瞎折腾吗?”

“怎么是瞎折腾?”刘海中梗着脖子,“按人头才最公平!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也多制造垃圾,多用水电!按户头,像贾家五口人,跟单身户交一样多的钱,这合理吗?”

两人又眼巴巴地看着我,等我表态。

若是以前,我多半会置身事外,或者含糊过去。但如今,身份不同,王主任的话犹在耳边。这件事看似小事,却关系到院内公平和稳定,我不能再回避。

我沉吟片刻,没有直接支持任何一方,而是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思路:“阎老师,刘师傅,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按户头简单,但确实可能不太公平;按人头公平,但计算起来麻烦,也容易为了几分钱扯皮。”

我顿了顿,看着他们:“我看,不如这样。咱们折中一下,基础费用还是按户头分摊,保证基本的清扫和公用设施维护。超出基础的部分,比如额外的消杀、或者大宗垃圾清运,再根据实际情况,按人头或者按各家的垃圾产出量来协商分摊。这样既保证了基本公平,又避免了琐碎计算引起的矛盾。具体怎么界定基础费用和额外费用,咱们可以召集几家代表,一起商量着定个章程出来。”

我这个提议,既没有完全否定按户头的旧例,也考虑了按人头的公平性,更引入了民主协商的机制,将决定权下放给了各家代表。

阎埠贵和刘海中都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提出这么一个看似复杂实则更具操作性的方案。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脸上的争执之色稍退,变成了思索。

“柱子这个办法……倒是周全。”阎埠贵推了推眼镜,率先表态,他精于算计,知道这方案虽然不能让他家完全占便宜,但也避免了被按人头分摊占去更大便宜的可能。

“嗯……让大家一起商量,也行。”刘海中犹豫了一下,也点了头。他好面子,觉得由他主持“各家代表会议”来定章程,也能体现他的“领导”地位。

一场争执,就这样暂时平息了。

我看着他们各自回家,心中了然。院里的事,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裁决,而是一个能让各方都能找到台阶下的、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

回到屋里,雨水告诉我,下午街道办来人,给后院老太太送了点慰问品,说是街道对孤寡老人的例行关怀。

后院老太太……我心中微动。易中海倒台,她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街道办依旧按惯例照顾。她身上那些未解的谜团,以及她与何大清过往的牵扯,始终像一根暗刺。如今我地位渐稳,或许,是时候更谨慎地,去触碰一下那些深埋的往事了?

但此事急不得,需从长计议。

眼下,更重要的是巩固我在厂里的地位,以及维持院内这来之不易的、脆弱的平衡。

标兵之名,如同给我披上了一层光环,也为我划定了一个必须更加谨言慎行的圈子。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如履薄冰。

但我知道,这是我选择的路,也是我必须走好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