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73章 蓝图绘就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第73章 蓝图绘就

作者:Nightwind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07:59:10

榕华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并成为新省会后,其城市能级和区域辐射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人口突破八百万,机动车保有量呈井喷式增长,城市框架不断拉大。

原有的城市主干道及二环快速路,在早晚高峰时期已不堪重负,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品质的突出短板。

市委书记祁国栋在多次调研和民生座谈会上,深切感受到“出行难”给市民带来的困扰。

站在城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看着代表拥堵的红色线段如血管栓塞般蔓延,他神色凝重地对身旁的市长孙陆雨说:“陆雨,你看,我们的城市‘血液循环’系统已经接近临界点了。二环就像一条绷紧的皮带,束缚着榕华向外发展的步伐。建设三环,不是要不要建的问题,而是必须建、尽快建的战略抉择。”

孙陆雨深表赞同:“国栋书记,我完全同意。三环线不仅是缓解当前交通压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拉开城市框架、引导产业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以超前的眼光来规划这条城市发展的‘新动脉’。”

建设三环的设想被正式提上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一场关于三环线路走向、功能定位、技术标准的大讨论在全市层面展开。

规划部门拿出了多套方案:有主张紧贴现有建成区边缘的“保守版”,有建议大胆外扩、为未来数十年预留空间的“激进版”,还有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产业分布、连接重要交通枢纽的“优化版”。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

线位选择、功能定位和技术标准

祁国栋和孙陆雨亲自参与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和规划评审会。

他们倾听各方意见,权衡利弊。最终,在市委常委会上,祁国栋一锤定音:

“三环线的建设,必须坚持‘三个立足’:一是立足长远,为榕华未来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线位选择要有战略眼光;二是立足民生,不仅要解决‘快’的问题,还要考虑‘好’的问题,要成为一条生态、环保、智慧的幸福大道;三是立足实效,采用‘主线连续流 节点立交’的复合模式,确保通行效率,关键节点要高标准建设,一步到位。我建议,采用规划局的第三套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将智慧交通和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这一决策,为三环线定下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建设基调。

蓝图绘就,挑战接踵而至。

最大的难题来自于征地拆迁。三环规划线路总长近百公里,涉及4个行政区、20多个街道及乡镇、近百个村与社区,需征地数万亩,动迁居民数千户,搬迁企业数百家。

情况复杂,利益诉求多元。

孙陆雨市长亲自挂帅,担任三环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他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大的动迁工作团队。指挥部确立了“阳光征收、和谐动迁”的原则,政策标准、补偿方案、工作流程全部公开透明。

工作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居民家中,耐心宣讲政策,倾听群众诉求。

对于困难家庭,指挥部协调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在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倾斜帮扶。

对于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组织专班会诊,依法依规妥善解决。

那段时间,指挥部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

孙陆雨定期召开调度会,听取进展,解决难题。他反复强调:“动迁工作,速度要服从质量,进度要服从稳定。决不能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损害群众合法权益。要把三环建设的过程,变成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的过程。”

经过数月艰苦细致的工作,绝大部分群众表示理解和支持,动迁协议签订率稳步提升。

虽然过程中有波折、有汗水,甚至有委屈,但工作组的真诚和坚持,最终赢得了大多数群众的配合,为工程顺利开工扫清了最大障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