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 第38章 开拓者:开发区建设

祁国栋的进部之路 第38章 开拓者:开发区建设

作者:Nightwind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6 07:59:10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祁国栋已经站在榕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图前。这张图纸在他办公室墙上挂了很久,上面的许多规划还停留在纸面上。作为县长,他深知开发区对榕华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也清楚推进工作的艰难。

“县长,各部门负责人已经到齐了。”秘书小陈轻声提醒。

祁国栋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西装:“走吧,开会。”

会议室里,各部门负责人正襟危坐。祁国栋开门见山:“今天只有一个议题:如何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多年来,开发区进展缓慢,我们必须找到症结所在。”

发改局局长首先发言:“土地征收是个大问题。规划区内有78户居民和3家企业需要搬迁,阻力很大。”

环保局局长接着说:“环评也是个难题。开发区毗邻清水河,环保要求特别严格。”

财政局局长面露难色:“资金缺口很大。光基础设施投入就需要5个亿,县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问题一个接一个,会议室气氛凝重。祁国程认真记录着每个问题,眉头越皱越紧。

散会后,他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留下来:“老王,你实话告诉我,最大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王主任叹了口气:“县长,最难的是人心。群众不相信开发区能搞成,干部们也缺乏信心。”

这句话点醒了祁国栋。他意识到,开发区建设不仅是资金和土地问题,更是信心和决心问题。

第二天,祁国栋带着班子成员直接住进了开发区指挥部。他在动员会上说:“从今天起,这里就是我们的前线指挥部。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回去!”

第一步是解决土地征收问题。祁国栋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带着工作组成员直接进村入户。

在李家村,一位老人激动地说:“我家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凭什么让我们搬?”

祁国栋没有急着讲政策,而是耐心倾听。原来老人担心搬迁后找不到生计,孙子上下学也不方便。

了解情况后,祁国栋现场办公:“李大爷,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在安置区配套建设农贸市场,优先安排被征地群众经营。学校也会同步建设,保证孩子们上学方便。”

老人将信将疑:“你说的话能算数吗?”

祁国栋当即表态:“我以县长名义担保!如果做不到,您直接来找我!”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村落重复着。祁国栋要求工作组成员:“不要简单执行政策,要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只要真心为群众着想,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一个月下来,征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78户居民全部签订协议,3家企业也达成搬迁意向。

但资金问题依然棘手。5个亿的投资对榕华县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祁国栋决定亲自带队去省里争取资金。

在省发改委,他带着精心准备的申报材料,详细阐述开发区的发展前景和资金需求。但得到的回复却是:“今年预算紧张,你们这个项目还得再等等。”

回程车上,同行的干部垂头丧气。祁国栋却突然说:“省里不给钱,我们就自己想办法!”

他连夜召开视频会议,提出创新思路:“我们可以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申请专项债券,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

这个大胆的想法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县长,这样风险太大了吧?”

祁国栋坚定地说:“等靠要永远没有出路!只要论证充分、监管到位,完全可以大胆尝试!”

在祁国栋的推动下,榕华县成立了全省首个开发区ppp项目工作专班。他亲自带队与投资方谈判,经常谈到深夜。

有一次,谈判陷入僵局。投资方要求在收益分配上占更大比例,这与县里的底线差距很大。谈判从早上持续到凌晨,双方都精疲力尽。

祁国栋红着眼睛说:“各位,我们谈的不是利益分配,而是合作共赢。开发区建成了,你们获得的不仅是经济回报,更是参与一个区域发展的历史机遇。”

这番话打动了投资方代表。最终双方达成共识,签订了合作协议。

资金问题初步解决,环保问题又摆在面前。开发区毗邻清水河,环保要求极其严格。有专家甚至建议调整规划,避开生态敏感区。

祁国栋却提出:“我们不能因为环保要求高就退缩,而要把它变成开发区的优势!”

他邀请国内顶尖的环保规划设计院,为开发区量身定制绿色发展方案。“我们要建设的是生态型开发区,不仅要经济发展,更要绿水青山。”

这个理念得到了环保部门的支持。开发区规划增加了生态廊道、污水处理中心、绿色建筑等要求,虽然增加了初期投入,但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难的还是招商引资。开发区基础设施刚开工,很多企业持观望态度。招商团队跑了几个月,收获甚微。

祁国栋决定改变策略:“我们不能等着企业来,要主动创造投资机会。”

他提出“定制化招商”思路:根据开发区产业定位,主动对接目标企业,针对性地提供配套服务。

为了引进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祁国栋十次登门拜访,详细了解企业需求。当企业提出人才短缺的担忧时,他当场承诺:“我们可以与职校合作,开设定向培养班!”

真诚打动了企业,最终决定在开发区投资建厂。这个龙头项目的落户,产生了示范效应,陆续有配套企业跟进投资。

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祁国栋特别注重防止**问题。他推行“阳光开发”模式,所有项目招标、资金使用全部公开透明。

有一次,一个工程老板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他,想承揽工程。祁国栋坚决拒绝:“开发区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公开招标,我无权也不会私下承诺。”

那人还不死心:“祁县长,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

祁国栋正色道:“在我这里,规矩就是规矩!开发区建设是百年大计,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这件事传开后,再也没有人敢打歪主意。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开发区初具规模。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道路管网四通八达,招商企业陆续投产。

在开发区首批项目投产仪式上,祁国栋激动地说:“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我们坚持下来了!开发区的建成,将为榕华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更让他欣慰的是,当初质疑的群众也尝到了甜头。被征地的农民不仅在安置区有了新家,还在开发区找到了工作。那位最初反对搬迁的李大爷,现在在开发区当保安,见到祁国栋就笑:“祁县长,幸亏当初听了你的!”

然而,祁国栋没有满足于此。他又开始规划开发区二期工程,还提出要建设配套的生活区和创新园区。

孙陆雨打趣道:“老祁,你这真是要把开发区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啊!”

祁国栋认真地说:“开发区不是政绩工程,而是榕华县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要把它建设好,运营好,让它真正造福百姓。”

夜幕降临,祁国栋独自站在开发区观景台上,望着灯火通明的园区。从一片荒地到现代化园区,这其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开发区的未来还需要持续投入和精心培育。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榕华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远处的工地上,塔吊还在运转,新的厂房正在拔地而起。祁国栋微笑着,知道这座开发区不仅承载着经济发展的希望,更承载着榕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