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暖宠病弱影帝父亲 > 第123章 重返荧幕,谨慎选择

深秋的午后,阳光褪去了夏日的炽烈,变得温煦而醇厚,像陈年的琥珀,流淌在公寓宽敞的客厅里。光线透过洁净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斜斜的、慵懒的光斑,空气里浮动着若有若无的、书页和清茶混合的香气。萧惊弦半靠在临窗的躺椅上,身上盖着柔软的羊绒薄毯,膝上摊开一本厚重的影集。他的手指缓缓拂过那些定格了往昔岁月的黑白或彩色照片,眼神悠远,带着一丝追忆的温和。

距离那场大病,已悄然过去大半年。在儿子萧逐云无微不至的照料和科学有序的康复计划下,他的身体以一种近乎奇迹般的韧性,稳步地恢复着。虽然步履仍需轮椅辅助,体力也远不能与昔日相比,但那种从生命本源透出的虚弱感已大大减轻,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言谈间的中气也足了许多。最令人欣慰的是,那双曾因剧痛和疲惫而显得浑浊的眼眸,重新变得清亮、深邃,恢复了往昔的睿智与神采。

生活的节奏,依旧保持着令人心安的缓慢与宁静。晨起在花园的短途漫步,午后的阅读或观影,黄昏时分的阳台闲谈,构成了日复一日的主旋律。然而,在这平静的水面之下,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萧惊弦不再仅仅满足于被精心呵护的静养状态,他开始更多地关注窗外那个鲜活的世界,会主动询问儿子工作的近况,会对新闻时事发表精辟的见解,甚至偶尔会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些零星的、关于表演或人生的感悟。

萧逐云敏锐地捕捉到了父亲身上这种悄然复苏的活力与表达欲。他明白,父亲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身体的康复,更在于精神世界的重新焕发。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其灵魂的养分,终究离不开他所热爱的事业和与社会连接的渴望。完全与外界隔绝的“静养”,长远来看,或许反而不利于父亲真正意义上的“新生”。

一个茶香袅袅的傍晚,父子二人在阳台看着城市的华灯初上。萧逐云为父亲续上热茶,状似随意地开口,语气却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爸,前几天陈叔过来,说起一件事。国家电影资料馆那边,正在筹备一个‘经典电影数字修复与重映’的系列项目,想邀请几位老艺术家做艺术顾问,主要是对一些经典老片的修复版本进行艺术把关,提提意见。工作很轻松,不用出门,资料馆会把素材送过来,时间也完全自由。他们……特别希望能邀请到您。”

他说完,仔细地观察着父亲的反应。这不是一个需要立刻做出的决定,更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小小的石子,试探涟漪的方向。

萧惊弦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目光从远处的灯火收回,落在儿子脸上。他没有立刻回答,眼神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久违的悸动,有本能的审慎,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对重返熟悉领域的犹疑。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问道:

“……具体,要做些什么?”

他的声音平静,但萧逐云听出了那平静之下细微的波澜。他心中一喜,知道父亲并非全然排斥。他连忙详细解释:“主要是看修复后的样片,从表演、镜头语言、叙事节奏这些艺术层面给出专业的评估建议,确保修复工作不损伤原片的神韵。完全是顾问性质,没有任何硬性指标和压力。资料馆那边非常尊重艺术家的意见,一切都以您的身体状况和意愿为准。”

萧惊弦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温热的杯壁上轻轻摩挲。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透过眼前的景象,眺望那个曾经无比熟悉、如今却有些陌生的光影世界。过了许久,他才极轻地吁出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清明而坚定:

“……听听看,也好。”

这简短的五个字,让萧逐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随之涌起的是巨大的欣慰。他知道,这不是一个轻率的决定,而是父亲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对自己生命状态和能力的一次谨慎评估和认可。

接下来的日子,萧逐云成为了父亲与外界工作沟通的“桥梁”和“过滤器”。他先与陈叔和资料馆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确立了最核心的原则:一切以萧惊弦的健康和舒适度为最高准则,工作量降至最低,沟通方式以最便捷、最无压力的方式进行。

第一批送来的,是萧惊弦自己早年主演的一部经典文艺片《城南旧事》的数字修复样片。当投影仪在客厅的幕布上亮起,熟悉的片头音乐响起时,萧惊弦坐在轮椅上,背脊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些,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锐利,仿佛一位即将踏上战场的将军。

萧逐云陪在一旁,安静地观察着。他看到父亲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银幕上那个年轻、充满朝气的自己,看到他的手指时而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击扶手,时而因为某个精彩的表演细节而微微颔首,时而又会因为一处略显生硬的修复痕迹而轻轻蹙眉。整个过程,父亲几乎没有说话,但那种全身心投入的专业状态,是萧逐云许久未曾见过的。那不仅仅是在“观看”,更是在用一生的经验和感悟,与过去的自己、与作品本身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样片放完,灯光亮起。萧惊弦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了片刻,似乎在消化和沉淀刚才的观感。然后,他睁开眼,对儿子说出了几点极其精准的意见:“开头那个长镜头的色调,修复得偏冷了,失了原片的暖意和年代感。”“女主角在井边那场哭戏,声音修复后有点失真,情绪层次薄了。”“结尾处的配乐,音量调得过高,压住了画面的留白意境。”

他的点评言简意赅,却一针见血,直指艺术核心。萧逐云立刻认真记录下来,反馈给资料馆。对方收到后,惊叹不已,连连表示这正是他们最需要的老艺术家“法眼”。

第一次尝试的成功,给了萧惊弦不小的信心和愉悦。他享受这种用专业眼光审视作品、贡献价值的过程,这让他感觉到自己并未被时代抛弃,依然与热爱的事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结。而且,这种工作完全在他的体能承受范围之内,更像是一种高级别的精神活动和脑力体操,反而有助于保持思维的活跃。

在此基础上,萧逐云又谨慎地为父亲接洽了另一项工作——为一本权威的电影学术期刊撰写一篇短评,主题是“论表演中的‘留白’艺术”,字数不限,交稿时间宽松。这同样是萧惊弦深耕多年、极具心得的话题。他没有推辞,在随后的日子里,时而沉思,时而让儿子帮他记录下一些灵感碎片,最终成文虽短,却字字珠玑,充满了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智慧光芒,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萧逐云始终恪守着“守护者”的职责。他严格把控着父亲的工作时长,每次观看样片或思考写作超过四十分钟,便会提醒他休息,陪他喝茶聊天,看看绿植。他密切关注着父亲的情绪和体力消耗,确保这些工作带来的是一种充实感而非负担。他婉拒了所有需要外出、应酬或时间紧迫的邀约,为父亲营造了一个绝对安全、低压的“半工作”环境。

萧惊弦对此心知肚明,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感激。他享受着这种在儿子精心搭建的“安全区”内,重拾热爱的感觉。这不再是年轻时为了片约、为了名声的拼搏,而是一种纯粹出于热爱、基于能力的从容参与。他更加注重过程中的体验和心得的表达,而非最终的结果和反响。

偶尔,在精神很好的傍晚,他会和儿子聊起过去拍戏的趣事,分享一些对当下年轻演员表演的看法,语气平和,带着提携后辈的慈祥。萧逐云发现,重返有限的工作,不仅没有消耗父亲,反而让他更加开朗,眼神中焕发出一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满足感的光彩。

窗外,秋意渐深,黄叶飘零。

窗内,茶香依旧,光影流转。

一种新的平衡在父子间悄然建立。这不是事业的回归,而是生命与热爱的重新握手,是在确保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艺术生命的温柔延续。这份谨慎而温暖的重返,比任何轰轰烈烈的复出,都更显珍贵,也更令人动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