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沉稳的男声落下,听筒里只剩下微弱的电流音,等待着林琪的回应。
面对“观测所”这突如其来的直接接触,林琪心中瞬间闪过数个念头。拒绝?对方既然能找到这个号码,并精准点出“社会调查”,意味着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当程度的动向,回避毫无意义,反而可能激化矛盾。接受?则意味着要正面应对这个立场不明、实力深不可测的组织。
电光火石间,她已做出决断。
“时间,地点。”林琪的声音听不出丝毫波澜,仿佛只是在确认一个普通的约会。
对方似乎对她的冷静毫不意外,立刻报出一个地址:“今天下午五点,‘遗忘角落’书店,二楼阅览区。我会穿灰色西装,桌上放一本《时间简史》。”
“可以。”
通话结束。林琪放下手机,眼神深邃。对方选择的地点是一个公共场合,但又是相对安静的书店,这既是一种姿态,表明暂时无意采取强硬手段,也方便谈话不被干扰。
她立刻通过精神链接,将情况简要告知了晏迟。
片刻后,晏迟的意念传来,带着一丝慵懒的嘲弄:“‘观测所’那帮家伙,鼻子还是这么灵。去吧,听听他们想说什么。记住,他们是秩序的看守,不是你的朋友,但也未必是敌人。保持警惕,守住底线。”
有了晏迟的定心丸,林琪不再犹豫。她继续处理手头的事务,安排陈航按计划准备探监事宜,并让苏小小继续跟进与“刀疤刘”家人的接触,一切如常进行,仿佛刚才那个电话从未响起。
下午四点五十分,林琪独自一人来到了“遗忘角落”书店。这是一家藏在老街深处的独立书店,装修古朴,氛围安静。她走上二楼,目光扫过阅览区,很快便锁定了目标。
靠窗的位置,一个穿着合体灰色西装、大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独自坐着。他戴着一副无框眼镜,气质儒雅沉稳,面前确实放着一本霍金的《时间简史》。他看起来不像特工,更像是一位年轻的学者或精英律师。
林琪走过去,在他对面的空位坐下。
男子抬起头,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伸出手:“林琪同学,你好。我姓沈,你可以叫我沈先生。”他的手掌干燥温暖,一触即分。
“沈先生。”林琪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寒暄。
沈先生对她的直接并不介意,将桌上的《时间简史》往旁边挪了挪,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姿态放松却透着一种无形的严谨。“很荣幸你能来。我就开门见山了,我们注意到你近期的一些……活动。包括你在学校竞赛项目中对数据网络的精妙运用,以及,你最近对刘明远,也就是‘刘黑子’先生过往的一些调查。”
他的用词非常谨慎,“活动”、“精妙运用”、“调查”,避开了所有可能引起强烈反应的词汇。
“个人兴趣,以及,帮助同学。”林琪回答得滴水不漏。
“我们理解。”沈先生笑了笑,眼神锐利了些许,“年轻人有正义感是好事。不过,林同学,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有时候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一些。刘明远先生现在是一位合法的商人,过往的一些事情,既然法律当时没有追究,自然有它的道理。过于执着地深挖,可能会触动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警告,也是试探。他在观察林琪的反应,判断她行为的动机和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林琪迎着他的目光,语气平淡:“麻烦与否,取决于值不值得。如果某些‘过往’触及了底线,我认为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正义”与“底线”,回避了自身特殊能力的问题。
沈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但很快又被谨慎取代。“我们‘观测所’的职责,是维护社会层面的稳定与秩序。过于激烈的‘审视’,有时会打破这种稳定。我们更倾向于在规则框架内解决问题。”
“规则,应该保护该保护的人,惩罚该惩罚的人。”林琪寸步不让,“如果规则本身出现了漏洞,或者执行规则的人出现了偏差,那么‘审视’和‘纠正’就是必要的。”
两人之间的气氛看似平和,言语间却已进行了数个回合的交锋。沈先生在评估林琪的危险性和可控性,而林琪则在试探“观测所”的底线和行事风格。
沉默了片刻,沈先生忽然转换了话题,语气缓和了一些:“林琪同学,抛开刘明远的事情不谈。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其实是你本身。你展现出的某些……天赋,非常独特。在这个世界上,像你这样的人并不多。我们‘观测所’吸纳了很多类似的精英,共同致力于维护更广义的平衡与安全。”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带着一丝诱惑:“你有没有考虑过,将你的能力用在更广阔、更有意义的平台上?我们可以为你提供资源、指导,以及……庇护。毕竟,独自摸索,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被一些不那么友善的‘目光’盯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