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姥姥坐在家里。
此时,田里事儿不是太多。
忽然想起贾府来。
贾府里的人,个个都好。
人家好吃好喝地招待我。
又给银子,又给吃的用的。
还给穿的。
连回家的车费也给。
这样阔绰的亲戚。
到哪里找去!
既然认了亲戚。
得多走动才好。
亲戚亲戚,越走越亲吗!
人家那府里,别的也不缺。
平儿和凤姐儿都说过。
土特产儿,府里人倒是喜欢。
刘姥姥让女婿女儿。
收拾些土里的新鲜货。
有鲜豆角,也有毛豆角。
有青梨,也有匍匐。
还有些丝瓜、冬瓜之类的时令果蔬。
装了满满两大筐。
刘姥姥带上两大筐的新鲜果蔬。
坐了牛车,去城里看望老太太。
牛车儿,晃晃悠悠地进了城。
刘姥姥这一路上。
一直跟赶牛车的老朱头。
讲说国公府的繁花。
炫耀国公府里的人。
多么地怜老惜贫。
对她多么地好!
听得朱老头儿。
稀罕羡慕不已!
牛车儿,慢慢地到了荣宁街。
朱老头问刘姥姥:“走大门还是小门。”
刘姥姥想着每次来时。
走的都是小门。
还是走后面的小门吧。
顺便去周瑞家,看看周嫂子。
把这长豆角儿,抓两把给周嫂子。
便对老朱头说道:“走小门吧,从这边拐过去,就是国公府的后街。”
刘姥姥指点老朱头拐过去。
向老朱头笑道:“就是后面小门,也热闹的很,我有个周嫂子,是姑太太的陪房,住在后面。”
拐上后街,老朱头向前看去。
也不热闹呀!
路上空落落的。
连个鬼影也没有。
转头向刘姥姥说道:“没见热闹呀!”
刘姥姥也有点懵逼。
国公府来过两遭。
路没走错呀!
咋地,后面街上没人?
正犹豫间,牛车儿到了小门。
小门上贴了封条。
刘姥姥和老朱头两个。
都是庄上人。
识不得皇家封条。
叫了半天门,终无人来应。
刘姥姥无法,便让老朱头赶着牛车。
再去前门探个究竟。
想着府里太大,房子也多。
或者搬了别处去。
记得初次来,去的是前门。
前门有看门的人。
问问便明白了。
牛车儿悠悠地。
回到荣宁大街上。
向贾府大门驶去。
荣宁街上倒有行人。
三三两两儿。
也不是特别多。
到了荣府大门。
大门紧闭。
门上也用纸条,贴了个“X”字。
不见看门人。
刘姥姥奇了,下了牛车。
前去打门叫人。
有过路人停下。
问刘姥姥道:“你和他家啥关系。”
刘姥姥满面含笑。
向问的人说道:“和府上是亲戚,有劳小哥,这门上贴的这个纸,是干啥用的?”
那人笑道:“这是皇家封条,你是他家亲戚,不知他家被抄了!”
刘姥姥奇道:“抄了啥意思?”
那人笑道:“抄了,便是赶出门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归了官家。”
刘姥姥先听说。
贾府大门。
贴的是皇家封条。
着实吓了一跳。
又听那人解释。
府上被抄了家的意思。
这一个又一个消息。
似如炸雷!
轰得刘姥姥的头、嗡嗡地响。
耳边不时地。
还有人议论。
说贾家的人,可惨了。
连头上戴的珠钗都收了。
真是一钱银子的东西,也拿不得。
只剩身上衣服,没有扒下。
一大家子,差不多有二百口人。
如丧家之犬。
被赶出城去了。
走了有两月了。
估计要饿死一半。
唉!还不知去哪里讨饭去了。
刘姥姥听着这些话儿。
又心疼又悲伤。
寻思菩萨般心善的老太太、太太。
长得神仙似的姑娘们。
谪仙似的宝公子。
还有那有情有义的二奶奶。
都被赶出城,好似逃荒,要被饿死!
刘姥姥实在难受。
这叫什么事儿。
咋地就赶出去。
活活要把人饿死!
刘姥姥越寻思越难过。
忍不住地在府前。
抚门痛哭!
这场哭的悲切。
念的情份,令人感动。
世人感慨。
写了些小词来讲。
摘一首供读者品味。
《浣溪沙·路人观姥姥恸门》
白发恸哭震御街,
路人驻足尽疑猜。
初闻众说侯门事。
渐见真情摧肺腑,
围观老少俱含哀。
朱门黯,素衣哀,
一隅悲悯动尘埃。
老朱头见刘姥姥伤心恸哭。
劝刘姥姥说道:“哭有啥用呀,你那亲戚又听不见,咱先回去,再想办法找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