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去田里遛达,看着金黄的稻谷。
如绵延不断的地毯,远眺也望不到田边。
今年的收成,应该不会差。
各家有了存粮,日子不会太难!
贾政心情愉快。
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
感觉心胸也开阔了!
贾政向代儒笑道:“想不到我这一生,还有机会做陶潜!”
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这是置身稻田中,米香扑鼻来。
代儒拄着拐杖,看着田广禾实。
也十分开心,今秋收成,应该不错。
除了吃用,还有存粮。
代儒向贾政笑道:“陶潜田园六七亩,草屋**间,虽是采菊东篱下,亦有食粥也断炊,为儿去借粮的窘。”
想着咱们呢。
比陶潜悠哉多了!
至少不窘迫。
贾政听了代儒这话。
心里喜而乐,这是托黛玉的福。
黛玉现在是儿媳妇了!
想着母亲把黛玉要过来。
真的是连林家的福气,也要来了!
若没有黛玉深谋远虑,奉献嫁妆。
哪里来这良田万顷,田庄十几个。
圣上穷了,可以明抢。
我们家被圣上抢了个精光。
我们穷了,何处抢去!
黛玉聪明,不仅置产。
还把产业,置在族产之下。
律法之下,完美避过圣上抢夺。
若不是这些田产。
贾氏族人约二百口儿。
真是一无所有呀!
比起陶潜的“田园六七亩,草屋**间”。
我们都得饿死!
得多羡慕陶潜的,“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
有谁知道陶潜,纵有田园六七亩,儿子犹饿死呢!
贾政想起上次,去捞贾赦他们几个。
求告无门,个个避他如瘟神。
心底一片苍凉!
那时,方才真正明白,贾家败了。
真的持碗去乞粥,也未必有人舍呀!
现在好了,满眼稻谷香,何需去乞食。
贾政惬意地说得:“陶潜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是行在稻田里,扑鼻稻谷香。”
代儒也喜道,我来吟一首:
沃野泛金黄,田畴溢郁香。
风过云影动,日熏穗头昂。
垂玉千重浪,归仓万担粮。
欣闻笑语朗,岁稔国隆昌。
代儒吟完。
贾政连说好诗。
只是家财让皇上抢了。
有点儿不爽!
想着国“隆不隆、昌不昌”,咱便不理了!
贾政向代儒笑着说道:“归仓万担粮,好呀,这个冬天过得滋实。”
两人正边走边说着,
远远看到,巧姐儿跑了来。
贾政眺望着跑向这边的巧姐儿。
好奇地对代儒说道:“咦!那是巧姐儿,她跑什么?”
代儒也看将过去。
果然是巧姐儿。
代儒向贾政说道:“大姐儿这慌慌张张的,不会出啥事吧?”
两人说着,向巧姐儿迎过去。
巧姐儿挥着手。
向贾政叫道:“二老爷,快回去,二婶婶要生了!”
贾政听到黛玉要生了。
慌忙向家里跑。
话说黛玉这边,刚破了羊水时。
贾母吩咐雪雁,快去请接生婆。
雪雁撒腿急奔冯郎中家。
冯家世代行医。
按现代说法,还分成两科。
相当于综合科,加个妇科。
他们家男的看综合,男的是全把子。
但治女的不方便,给女子接生,男方都不同意,更不方便。
冯家便把妇科医法,传给女子。
女子平常治妇科,给人接生,还可处理妇科杂症。
冯郎中老婆,驾鹤西去后。
妇科连同接生的事,便由儿媳妇负责。
儿媳妇姓尤名新兰,大家都叫她尤医娘。
尤医娘正在晒草药。
看到雪雁,气喘吁吁跑进来。
知道黛玉要生了。
连忙放下竹扁,提了药箱出来。
未等雪雁说话。
尤医娘便先跑起来。
边跑边说:“快点!”
雪雁跟着尤医娘,慌慌地向回跑。
尤医娘给黛玉号过脉。
知道黛玉怀的是双生子!
古代医学有限。
双生子不好生。
好多时候,会一尸三命。
所以,尤医娘极为担心。
路上听雪雁说,羊水已经破了。
尤医娘更着急了。
两个孩子难生呀。
若不早点赶过去。
怕孩子会在肚里呆滞。
用现代医学来说,别脑缺氧!
两人急急地赶到庄上。
进了宅子,尤医娘也不和众人招呼。
贾母等知是要紧事。
纷纷让开,让尤医娘进去。
尤医娘先拿出一支人参。
吩咐雪雁去熬水。
自己则跟着惜春,进了里屋。
黛玉正躺在里屋床上。
双手抓着床沿,痛得想打滚儿,又不敢,怕压着孩子。
想吼出来,又怕贾母宝玉等担心。
尤医娘看到黛玉,痛得咬牙切齿,头发都让汗浸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