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 第367章 副组长

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 第367章 副组长

作者:而立未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4 15:17:54

2月6号,腊月二十六。

陈长河在广山县主持了年前最后一场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好了春节期间的工作。

7号,他凌晨动身,上午便来到云海市,参加了省里的经济工作会议,在扶贫相关的议题上面对广山县的扶贫工作过程和成果进行了概括性汇报,并分享了相关经验,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扬。

下午,他又与国家扶贫工作组的领导同仁们进行了一场电话会议,得知国家上层已经将他所提出的“东西部对口帮扶”计划提上了日程,年后不久大概就要叫他去京城开会商讨此事。

8号,陈长河放下一切工作,照顾孩子,与家人一块儿准备过年。

老家的食品厂已经放假了,陈守军和沈文山带着陈敏来到云海市过年,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了。

三个月大的陈曦是全家人的焦点。

她被裹在柔软的红色小棉袄里,像个福娃娃,躺在铺着新褥子的婴儿床上,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好奇地跟着忙碌的家人转来转去。

孙秋巧和郭英一边准备年货,一边时不时就要凑过来逗弄一下,小家伙被逗得咧开没牙的小嘴,发出“咯咯”的笑声,小手小脚欢快地舞动着,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已经12岁、读五年级的陈敏,对这个突然多出来的小侄女充满了新奇。

她时不时就要趴到婴儿床边,小心翼翼地拿着拨浪鼓轻轻摇晃,嘴里还学着大人的腔调:“曦曦,看姑姑这里,好玩不好玩呀?”

她也是家人的小助手,去小区门口买个东西,在家里帮着递个东西,随叫随到,好用得很。

陈长河已经和家里人商量过了,年后孙秋巧和陈敏也留在云海市,住在对门,转入这边的小学读五年级下半学期,以便于提前熟悉周边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到了初中可以更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陈守军和沈文山一年忙忙碌碌,难得可以休息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结伴出门去附近的公园溜达溜达,回来再帮着收拾家里,晚上则会喝喝酒、看看电影、下下棋,颇为悠哉。

只不过,俩人距离真正的退休生活,还得有许多年。

论年龄,他们也就四十多岁,正值壮年。

论事业,公司创建没几年,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

他们怎么也得再奋斗个十几二十年。

孙秋巧和郭英忙碌于菜市场、厨房、客厅里面。

孙秋巧做面点的手艺好,发好的面团在她手里几下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小刺猬形状的花馍,点上红点,上锅蒸熟。

郭英则负责处理鸡鸭鱼肉,炸丸子、炖肉的香气从厨房里一阵阵飘出来,勾得人食欲大动。

陈长河和沈麦麦的情况差不多,带孩子、做家务,但也免不了参加一些朋友、生意伙伴之间的饭局。

在云海市过春节,倒是不用四处走亲戚了。

但春节期间,他们家的热闹程度,要比在老家的时候更甚。

从大年初一开始,家里的门铃几乎就没停过,来拜访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这种门庭若市的热闹,持续到初七八,各单位、各企业都恢复工作后,才算是消停下来。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

陈长河在大年初九这天恢复了工作。

但并不是回到广山县工作,也不是去江北大学,而是去京城开了扶贫方面的会议,在京城待了整整一周时间。

这一周里,他们扶贫工作组先是内部研究讨论,而后与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以陈长河的几篇论文为基本框架,敲定了关于“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的诸多细节。

帮扶形式以“结对子”为主,组织东部经济较发达省份与西部贫困地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帮扶内容强调“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不仅限于财政援助,更注重产业协作。

鼓励东部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适宜地区转移,组织西部地区劳动力向东部有序流动,同时推动东部地区在西部投资兴业,帮助西部培育特色产业。

此外,还包括干部交流、人才培训、科技支持等多方面内容。

在充分讨论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决定正式成立“国家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该小组隶属于1993年底刚刚改名的“政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由“政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国家计委分管区域经济发展的副主任桑文瀚担任,以确保政策制定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并能有效协调各部委资源。

陈长河凭借其对口帮扶理念及大纲的提出,以及在会议期间提出的诸多备受各部门肯定的细则,被任命为小组副组长之一,主要负责具体政策的研究起草和政策落地推进。

他也是几名副组长里面,年龄最小、职级最低的一个人。

其他几名副组长,都是来自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经贸委等相关部委的副部级领导,职级比他这个正科级的副县长高出太多太多了。

在与这些领导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陈长河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虽然是重生之人,有着许多优势。

但这些大领导们的知识、阅历、经验,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都让他深感钦佩,受益匪浅。

这些高层次的思维碰撞和政策研讨,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和思路。

当然,反过来。

陈长河站在未来视角上,对于许多事物的看法和思路,也给这些大领导们带去了不小的启发和冲击。

在讨论产业转移时,他强调“环境保护是发展的生命线”,举出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教训,明确提出了“我们帮扶西部,是要送去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是送去新的环境包袱”的观点。

继而提出,在帮扶协议中要设置环保门槛,避免东部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简单搬迁到西部。

在规划劳务协作时,他提出了“订单式培训”的概念。

根据东部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在西部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让务工人员“出了校门就进厂门”,既提高就业质量,也满足企业需求。

更让许多领导认可称赞的是,他在讨论区域协作时,多次提到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概念。

建议在帮扶中要有意识地培育西部地区的产业生态,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布局,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这种基于现代产业经济学的思维,在这个年代颇具前瞻性,令许多领导都收获良多。

桑文瀚等领导不止一次地表示:“陈长河同志虽然年轻,但眼光很独到,考虑问题也很周全。”

甚至,“政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政务委员林贺胜,在听取了陈长河的汇报后,都表示“陈长河同志提出的一些想法,跳出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框架,很有参考价值。”

正因这些大领导们的赞赏肯定,陈长河才会被选为副组长。

否则若是仅凭那几篇论文,肯定是不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