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我敬你!”
“爸,咱爷俩干一个!”
晚上,两家人在陈长河家里吃饭。
饭是孙秋巧和郭英做的。
知道陈长河三人今天回来,她俩吃过午饭后就开始准备饭菜了,买来了一堆鸡鸭鱼肉,还去别人家的蔬菜大棚里亲手摘了新鲜青菜,烹饪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
饭桌上,陈长河频频向沈文山和陈守军敬酒,尤其是沈文山。
陈长江如今也是在酒场历练多次的人了,同样频频敬酒,目标主要也是沈文山。
尽管有郭英和沈麦麦拦着,沈文山还是很快就喝醉了。
“长河啊……”
醉醺醺的沈文山喝了口茶水,看向陈长河:“今年你已经……嗝……22岁了吧?”
“是,叔,我22岁了。”
“那……”
“叔。”
陈长河笑了笑:“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没错,我22岁了,也大学本科毕业了,可以和麦麦领证结婚了。”
他看了看有点不好意思的沈麦麦,又看看郭英,笑道:“其实我和麦麦来之前就商量好了,打算明天去县里民政局领证。”
此言一出。
四位家长脸上都露出喜悦的表情。
尤其是沈文山和郭英,激动不已。
自从陈长河和沈麦麦“私奔”开始,他们就一直盼着二人能够结婚,名正言顺地在一起。
但陈长河和沈麦麦每次都以“还没到法定年龄、即便办婚礼也不能领证”为由拒绝了。
以至于这两年,虽然陈长河和沈麦麦的感情看起来很好,但他们心里始终无法将那块石头放下,总是觉得夜长梦多,担心两个人的感情出现裂痕,或者学习什么城里的“不婚主义”。
现在,陈长河突然提出要领证结婚,不禁令他们惊喜不已。
“好!好!好!”
沈文山激动地连声叫好,伸手用力拍拍陈长河的肩:“好孩子,明天去我家拿户口本!”
“那,结婚的事怎么说?”
郭英眉开眼笑地问道:“你俩打算什么时候办婚礼?”
“小英,明天咱俩去烧香,让大师给长河麦麦算算八字,选个结婚日子吧?”孙秋巧喜气洋洋道。
这个提议获得了其他三位家长的一致同意。
“好!”
郭英连连点头:“小丰村的王瞎子,算的挺好,咱们可以去找他!”
“刘集的花婆子也不错。”
孙秋巧说道:“我们村好几对,都是找她算的日子,婚后小日子过得挺好……”
“妈,婶。”
陈长河笑呵呵道:“我和麦麦打算着,先把证领了。至于办婚礼的事,等云海市那边的食品饮料公司开工,运营平稳了之后再作考虑。反正即便往后延,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你们不用心急。”
“怎么能不心急?”
孙秋巧说道:“结婚证重要,但也不重要,在咱们这地方,大家更看重的还是婚礼。
你不办婚礼,在外人看来,那就不是正儿八经的两口子。
这将来如果突然蹦出来个大孙子,外人会笑话的!”
“对对对!”
郭英表示同意:“婚礼得办,得早点办!”
陈守军和沈文山同样点头。
陈长河看看沈麦麦。
沈麦麦被孙秋巧那句“蹦出来个大孙子”说得俏脸红润,低着头不说话。
“那你们就先去找人算算吧。”
陈长河想了想,笑道:“反正一般来说,算命的都会给出几个日子让咱们选,到时候咱们选个下半年日子就得了。”
“行。”
孙秋巧点点头,又语重心长道:“那你们平时可得注意点哈!”
……
次日。
陈长河穿上特意为领证买的新衣服,带上户口本和早就准备好的合照,以及相机,开车来到沈麦麦家里。
沈麦麦也换上了新衣服。
看到陈长河,脸上露出一丝羞意,在沈文山和郭英笑吟吟的目送下,揣着户口本,上了陈长河的车。
“老夫老妻了,害羞什么?”
陈长河开着车,笑问道:“马上要去领证了,紧张不紧张?”
“不紧张。”
沈麦麦抿嘴笑笑,轻轻摇头。
“高兴不高兴?”陈长河又问。
“高兴。”
沈麦麦回答地干脆利落。
她转头看了看陈长河,目光柔情似水。
现在的她,早已不是当初懵懂的小姑娘。
而是鸿星电器、麦麦食品饮料公司的沈总,拥有十几个奶茶店的老板娘,在整个云海市都小有名气的“商业女强人”。
面对别人时,她有时热情大方,有时亲切和蔼,有时不苟言笑,有时严肃峻厉。
只有面对陈长河时,她才会时不时流露出小女孩般的甜蜜柔情。
二人直接来到常青县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
临近年底,前来登记结婚的新人不少,婚姻登记处门口排着足足七八对新人。
大家基本都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来的。
突然来了辆汽车,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