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海市到申城,只有不到200公里,路况良好,自驾开车三个小时就到了。
这个年代的申城,比起二三十年后,当然是远远不如的。
就连经典地标建筑“东方明珠”也仅仅动工半年,还在建设中。
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是全国最顶尖的经济中心,是现如今国内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也是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
云海市已经是一线大城市了,但比起申城,还是远远不如。
汽车驶入申城后,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明显多了起来,其中不乏各种价值数十万上百万的豪车。
街道两侧的品牌商铺、金融机构也是琳琅满目。
陈长河昨天与柴庆祥和陶琼通了电话,详细了解了他们家的地址和路线。
他前世经常来申城,对这里的街道还是挺熟悉的,很轻松便找到了小区,将汽车开进去,停在了楼下。
二人拎着一大堆礼物上楼,来到柴庆祥和陶琼家门口,敲了敲门。
“来了——”
陶琼的声音在门内响起。
很快,房门打开。
“陶奶奶好!”
陈长河和沈麦麦看到陶琼,齐声问好。
“好,好……小陈,小沈,你们也好!”
“快请进来!”
“哎呦,带这么多东西干嘛……”
“家里什么都有,不用带东西的……”
陶琼热情地将他们迎进家里,又责备他们带的东西太多:“这么多东西,我放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你们先搁这儿,走的时候再带回去……”
“陶奶奶,东西不多。”
“都是我们从云海市带来的。”
“您一定要收下。”
陈长河和沈麦麦笑吟吟道,找了块空地放下礼物,又在陶琼的邀请下坐到沙发上。
“柴爷爷不在家吗?”陈长河问道。
“我让他出门买菜了。”
陶琼说道:“按说十几分钟前就该回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没回来,说不定又遇到了哪个老同事、老朋友,聊起来了。别管他,小陈,小沈,你们喝茶。”
她沏了茶水,端过来。
沈麦麦连忙起身接过,自己倒。
“你们是坐车来的,还是开车?”陶琼也坐到沙发上,笑呵呵地问道。
“开车。”
陈长河说道:“从云海市过来,都是大道,路程也不远,自己开车比较方便。明安这段时间比较忙,否则他也和我们一块儿来了。”
“他现在是比以前忙了,不过忙点好,你们年轻人的事业心就该重一点儿。”
陶琼笑道,又轻叹一声:“不过,也不能太重了,明安的事业心就是太重了,以至于连对象都不想找……”
“明安还不到30岁呢,不必着急。”陈长河笑道。
寒暄一番,聊了聊家常后,柴庆祥还没有回来。
陶琼便聊起《双城》的事,去书房将自己的翻译稿取来,递给陈长河:“我这段日子翻译了一些,大概有三万字的内容。想找英文出版商洽谈的话,这些字数还比较少,至少要有十几二十万。
年前年后我再翻译一些,等再过两个月左右,你再来一趟,咱们去找英文出版商洽谈出版合同。”
“好,陶奶奶辛苦了。”
陈长河双手接过稿件,大概翻了翻。
他的英语成绩本就不错,前世也是经常看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这份稿件对他来说没什么问题,顶多就是有一些生僻词不认识,但联系前后文也能明白意思。
但如果说英文文学素养,他就没有了。
能看懂,但看不出来翻译质量的好坏。
不过,他选择相信陶琼的水平,翻看一番后笑道:“陶奶奶辛苦了,还是要以身体为重,文稿翻译的事,不必急于一时,就算是再晚几个月也没关系。”
“我这身体还行,每天都得工作几个小时。”
陶琼笑道:“倒是如果不工作、不看书,没几天就会觉得浑身难受不舒服……你和小沈平时是不是也挺忙的?我听明安和斌斌说,你们现在的生意做得也不小。”
“还好,和明安没法比,只是开了十几个店铺,入股了一家电器企业……”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
开门声响起。
柴庆祥手里拎着东西回来了。
鸡、肉、青菜……一堆。
“柴爷爷好!”
陈长河和沈麦麦见他回来,连忙起身问好。
“小陈,小沈,你们来啦?”
柴庆祥笑呵呵道:“楼下的车是你们的吗?”
“对,我们开车来的。”
“坐,你们坐。”
柴庆祥笑道:“一路辛苦了,坐下说话。”
“让你去买点菜,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是不是半路上又看到别人下棋,挪不动步了?”
陶琼从柴庆祥手里接过那些肉和菜,埋怨道:“明知道小陈和小沈要来,也不早点回家,真是不像话。”
“嗨,别提了!”
柴庆祥说道:“我刚买完菜,从菜市场里出来的时候,遇到以前一块儿在商业局工作的老吴了,他非要拉着我去买这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