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刊登的次日。
麦麦奶茶店推出了两块非奶茶饮料——冰鲜柠檬水和冰镇酸梅汤。
前者售价3毛,后者售价4毛。
这两款既便宜又好喝,还解暑降温的饮料,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原本由于天气炎热而销量下滑的奶茶店,生意再次火爆,两个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云海大学和云海工业学院的两个店,装修都已经进入尾声。
沈麦麦开始招聘员工,计划6月10号左右开业。
这两个店买来的时候,都是二手房,装修起来比较省事。
观海苑那个店是新房,装修就要多费些力气,估计还得半个多月才能收拾好。
至于开业,得是月底的事了。
也好,到时候快放暑假了。
暑假一到,海边的游客会多一些,渴了热了来杯饮料,简直再舒服不过了。
销量肯定不差。
陈长河待在奶茶店二楼,为参加研讨会最后做了几天准备。
6月8号。
就在卢校长退休、钟振源正式上任校长的这天。
陈长河与罗志旺一起从云海市出发,前往京城。
学校挺抠门。
那么远的路程,足足18个小时的车程,也不舍得给买个卧铺,就是两张硬座。
陈长河提出要自费买两张卧铺票。
罗志旺表示,学校都把硬座票买好了,再去退票也麻烦。
而且我堂堂副院长带着学生去参加研讨会,还要学生掏钱买票,算是怎么一回事?
就这么着吧。
陈长河不好再说什么。
于是,两个人硬生生坐了18个小时的硬座。
9号中午抵达京城的时候,身子都快散架了。
出了火车站。
二人先分别用公共电话,给家里报了个平安。
“长河,你肯定是头一回来京城吧。”
挂了电话后,罗志旺笑呵呵道:“我可是来过好几次了,对这里熟悉得很,这几天白天开会,晚上如果没什么事,我带你四处转转。”
“好。”
陈长河笑着答应。
好奇地东瞅西看。
把罗志旺逗得呵呵笑。
陈长河倒不是故意作出土包子进城的模样。
主要是,他前世虽然来过京城不少次,但最早一次也是零几年。
九十年代,还真没来过京城。
现在的京城风貌,与他记忆中的京城,区别还是挺大的。
二人带着随身行李,一路搭乘公交车,来到了位于月坛北小街的国家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招待所。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地点——经济研究所,也在这条街上,二者相距不远。
主办方早就给安排好了住宿。
罗志旺和陈长河同住一间屋子,屋子不大,里面两张床、一张桌子。
办理好入住后,工作人员送来一壶热水。
两个人坐了一路火车,没能休息好,待工作人员离开后都躺到床上,闭上眼休息了。
直到一阵敲门声,把他们叫醒了。
陈长河起床打开门。
一位带着厚重黑框眼镜的秃顶男子看到他,微微一愣,面露诧异之色,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这里不是江北大学罗志旺教授和陈长河教授的房间吗?”
“呃,是罗教授的房间。”
陈长河点点头,觉得这秃顶男子的声音有点耳熟,猜测道:“您是……河东大学的钱永康教授?”
“嗯?”
钱永康诧异道:“你认识我?”
“不认识您的模样,认识您的声音。”
陈长河呵呵一笑,伸出手:“钱教授你好,我是江北大学陈长河,咱俩通过电话的。”
这位河东大学的钱永康教授,也是河东大学经管学院的院长,与罗志旺是好友。
二人年轻时是同学,特殊时期还被发配到同一个农场里面干过活,感情相当深。
他的第一篇国企改革论文发表后,钱永康就两次打电话与他探讨过学术。
前段时间看到他的第二篇论文后,又特意打电话对其表示敬佩和祝贺。
“陈、陈……”
钱永康整个人瞬间僵住,表情由疑惑迅速变成惊讶再变成震撼,然后又多了浓浓的质疑:“你是陈长河……教授?怎么可能?”
他是向招待所工作人员打听了罗志旺和陈长河的房间号,特意来见一下好朋友,同时拜访“神交已久”的陈长河教授的。
在他的想象中,陈长河大概率是一位与他和罗志旺年纪相仿,五十岁左右的教授。
或者年轻一点,四十岁左右。
最最年轻,也得三十四五岁吧!
可是……这个看起来也就是20岁的年轻人,竟然说自己是陈长河教授?
这……绝不可能!
“我是陈长河,但不是教授,还是学生。”
陈长河笑道,侧了侧身子,邀请道:“钱教授,请进。”
“老钱!”
此时,罗志旺在房间里笑呵呵地叫他:“进来说话!”
“哦。”
钱永康脑袋懵懵地进了房间,只见罗志旺一脸坏笑地看着他:“老钱,是不是惊呆了、吓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