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系统在手六零年代我称王 > 第283章 坦克生产线试生产(上)

1960年8月的最后一天,南国“宝安军工产业园”的晨雾还没完全散去,坦克生产厂区的巨大厂房里,已亮起了灯。200多台工程器人列成整齐的队列,银色的机身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厂房中央,张晓明和蓝海两位AI仿真机器人高管正站在全息投影前,投影仪清晰的显示着坦克生产线的三维布局——从底盘、车身焊接,发动机、武器系统,六条核心生产线的位置标注的一目了然。

“按照尤总指令,先攻车身焊接和发动机生产线,底盘线同步推进,机器人分三组行动。”张晓明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性,他抬手在投影仪上一点,车身焊接生产线的图纸立刻放大,“车身采用复合装甲拼接,激光焊接工艺误差必须控制在0.05毫米以内。这是当前“启明集团”的最新技术,机器人1号组负责主焊接,2号组做焊缝检测。”

张晓明的话音刚落,编号1-50的机器人立刻抬着激光焊接设备走向指定工位。厂房一侧的钢材堆场上,机器人已将切割好的装甲钢板按规格分类,每块钢板上都贴着电子标签,扫码就能显示对应的焊接参数。

蓝海走到第1台焊接机器人旁,指尖轻触机身的控制面板,瞬间将系统传输的焊接数据导入:“预热温度180度,焊接速度每分钟1.2米,开始试焊。”

机器人手臂灵活地抬起,激光焊枪发出淡蓝色的光,瞬间将2块装甲钢板对接。没有传统焊接的火花四溅,只有轻微的“滋滋”声,不到一分钟,两米长的焊缝就完成了。蓝海拿出检测仪器贴近焊缝,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合格率100%,误差0.03毫米”。旁边围观的军部技术人员看的眼睛发直——他们用传统电弧焊焊同样长度的焊缝,不仅要半小时,还得反复打磨,误差稍大就会报废。

“车身焊接分三个工位:主焊接、焊缝检测、装甲拼接,50台机器人流水作业,每天能完成20个坦克车身的焊接。”张晓明走到正在搭建的拼接平台旁,机器人正将焊接好的装甲模块精准对接,像搭积木一样严丝合缝,“传统工艺拼接一个车身要三天,咱们用机器人四小时就能出一个合格的车身。”

上午10点,一行人走进发动机生产线,只见生产线的前端,传送带将一块合金毛坯传送至机体加工中心,机器人精准的将毛坯固定在加工中心中,并迅速的校正毛坯的位置,随即加工中心开始加工毛坯,设备发出平稳的低鸣声,钻孔、镗缸、切削平面、铣冷却槽,不到20分钟,一个如镜面一样的缸体就加工完成。

陈少将一行军方人员,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军方的李专家摸着加工好的缸体,赞叹道:“这简直是一件艺术作品,我虽然没经过测量,目测一下我就知道它的精度绝对达标。以往我们生产一个发动机缸体,需要几道工序,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才能完成加工,这1台设备就将整个缸体全部完成。”

众人又继续参观了曲轴加工生产线和燃油喷射系统的生产线等,最后来到发动机的总装线。

只见十几个机器人围着1台发动机,在有条不紊的工作着,他们将各个零部件装到机体当中,精准高效的工作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蓝海对1台刚下线的发动机测试,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为功率:802马力,转速:每分钟2800转,怠速油耗:2.5升\/小时,

李将军掏出了笔记本,惊喜地说道:“对比之前的那台发动机,功率提升了3%,怠速油耗降低了5%,如果将这台发动机安装在启明-1型坦克上,公路百公里油耗降低到95升以下,越野油耗降低到115升左右。”

到中午时,车身焊接生产线已完成三个坦克车身的试生产,发动机生产线也组装好了2台引擎。

陈少将在组装好的引擎旁,伸手摸了摸外壳,感慨道:“以前咱们修1台坦克发动机要半个月,现在机器人几小时就能装1台,这技术真是神了。

张晓明补充道:“明天开始批量调试车身和发动机生产线,七天内可达到满负荷生产,底盘生产线同步跟进,后续再衔接武器生产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