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宝安还带着梅雨季节的湿热,军用吉普车车队沿着临时修整的土路驶来时,远处的宝安军工产业园区已见雏形——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两米高的铁丝网整齐地圈起,这些铁丝网都是尤启明在系统商城购买的,就像边境上树立的那种铁丝网,想破坏都很困难的那种。边缘树立着醒目的“军工重地”的标牌,几十台大型工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平整着土地,远处,临时搭建的典礼台挂着“宝安军工产业园区启动典礼”的红绸,在阳光下格外亮眼。
“这地方虽说荒凉了点,但透着一股子生气!”黄老爷子坐在第一辆吉普车里,拉开车窗看着窗外,手里的拐杖轻轻敲击着膝盖,“比我上次来考察时规整多了,启明这小子办事就是靠谱,你们看那几十台大型机械,不是我们军方的,一定是启明那小子借给咱们的。”
身旁的军部领导李将军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几个身影上:“那不是启明他们吗?”
车队刚停稳,尤启明就带着黄晓明、朱枕月、陆风、蓝海和绿峰几位Al仿真型机器人高管迎了上来。几人身形挺拔、动作精准,眼神里带着几分机械的利落——他们是从港岛赶来,分别负责生产线调试,技术培训和原材物料管理。
“首长们一路辛苦!”尤启明上前敬礼,张晓明也上前向黄老爷子和总部的李将军等众位将军敬了个礼!
老朋友相见分外热情,两人与各位将军热情的握手寒暄。
尤启明指了指不远处几顶银灰色的全封闭帐篷,“外面天热,我们特意准备了休息的地方,里面有降温的设备,咱们先歇会儿,再去典礼台。”
几位将军跟着尤启明走向帐篷,刚掀开帐篷门帘,一股清凉的风就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身上的湿热。帐篷里铺着浅灰色的地毯,靠墙摆着一圈柔软的布艺沙发,中间的茶几上放着冰镇的“启明牌”凉茶,几台白色的空调外机在帐篷外侧运转着——这在1960年代的宝安,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享受。
“这是……空调?”一位老将军伸手摸了摸空调出风口,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我只在北苏的大使馆见过这东西,你居然能弄到帐篷里来了!不过,启明同志,我在北苏大使馆见过的好像比你这个大的多,显得很笨重,你这个看起来很小巧。”
“首长,这是“启明集团”特制的便携式空调,续航能达到二十个小时,以后部队野外驻训、可以安放在指挥部中,首长们处在凉爽舒适的环境中,指挥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尤启明递过一杯凉茶,这是尤启明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园区刚启动,基建还没有完全跟上,先委屈各位首长在帐篷里歇脚,等后续办公楼建好,就更方便了。”
老将军们坐在沙发上,喝着冰镇的凉茶,看着帐篷里的布置——墙上挂着军工产业园区的规划图,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区域:蓝色是坦克生产线,红色是枪械制造区,黄色是未来预留的飞行器研发区,在飞行器的研发场地边,还有一条跑道,这是用于以后的飞行器实验用的一条标准跑道。一块绿色区域,标注着“技术培训中心”。
启明集团几位AI高管正围着规划图,用铅笔在上面快速标着什么?,动作整齐划一,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技术人员。
“启明,这几位是?”总部领导指了指AI高管,好奇的问道。
“他们是“启明集团”港岛研发中心的高管,分别负责生产线自动化调试、技术人员培训和特种原材料供应。”尤启明介绍道,“这是园区的第一条坦克生产线,我们决定使用“启明集团”自研的AI控制系统,比传统生产线效率高三倍,出错率还能降到百分之0.1以下——等会典礼以后,首长们可以去参观生产线的临时样板间。”
正说着,帐篷门帘被掀开,负责后勤的军官走进来,“首长,典礼准备开始了,外面的工程机械都停好了,技术人员也到齐了。”
尤启明和老将军们一同走出帐篷,典礼台上已经站满了人——有军部的参谋,有园区的施工人员,还有从附近军区赶来的士兵。随着军部领导宣布“宝安军工产业园区启动典礼开始”的话音,礼炮声在空旷的土地上响起,几十台工程机械同时鸣笛,像是在为这片土地的新生喝彩。
黄老爷子代表军方讲话时,目光扫过台下的尤启明和“启明集团”的AI高管,声音洪亮:“这园区不是一块普通的工地,它是咱们军队装备升级的“希望之地”!以前咱们造坦克,靠手搬肩扛、敲敲打打,数据靠算盘,现在有“启明集团”的技术支持,有自动化的生产线,咱们以后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尤启明接过话筒时,目光落在规划图的方向:“请各位首长放心!一个月内,第一条坦克生产线就能调试完毕;两个月内,“启明一型突击步枪”就能量产;至于大家关心的飞行器研发,我们已经在帐篷里搭建了临时的设计室,后续会和空军的同志一起推进——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把这座军工产业园区建成全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军工产业基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