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上上下下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先贤,身高确实魁梧,肌肉线条隔着宽大的深色长袍都能看出一二,这身板,真应了网上那些孔武有力的段子。
这位要是抡起胳膊来,怕是真能把人打出个仁至义尽。
“孔老先生?”
“您是,那个,还活着,还是……?”
他比划了一下,突然又觉得直接问人死没死,好像有点不礼貌,但眼下这情况,不问清楚心里没底。
万一这位是常驻的,那自己这可就真成万世师表纪念堂了。
得了,也别纠结死活了,等时间到了,该走的总会走。
周墨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这里是未来,具体点说,是大概据您两年前的后世。”
“我们管这个时代叫现代,您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这就是事实。”
孔子没有表现出周墨预想中的震惊或者不解,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微微颔首,那份沉稳的气度,让周墨心里也平复了不少。
等周墨说完,他才开口,语调平稳:“然则,吾之学说,于后世流传如何?可有益于天下苍生?”
周墨一听这话,精神头立马就来了。
这可是他憋了很久的话题,今天居然能跟本尊聊。
“说起儒家学说,那可真是太复杂了!”
他叹了口气,招呼孔子坐下,还给倒了杯水。
“原本呢,您的学说,那是教化人伦、匡扶世道的大学问,仁义礼智信,教导人们修身齐家,立德行善,这些都是极好的。”
“可后来啊,它慢慢就被一些统治者抓过去当工具使了,为了方便他们统治,就开始出现各种曲解。”
周墨在白板上写下“男尊女卑”、“三纲五常”。
“比如这些,这些东西,最初的意思其实是讲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秩序和责任,君臣、父子、夫妇各有其位,也各有其担当,是双向的。”
“但是被后世一些人一搞,就成了单方面的压迫和服从。”
“就拿三纲来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本该是相互支撑的伦理关系,到了后来,就变成了臣子要对君主愚忠,子女要对父母绝对服从,妻子要对丈夫唯命是从。”
“这偏离了仁和礼的内核,这些纲常在后来就成了束缚人性的枷锁,甚至可以成为杀人的工具。”
周墨越说情绪越上来,干脆举起了例子。
“像是离您最近的秦朝,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因为一张假的诏书就自尽。”
“像是宋朝,虽然文化上鼎盛得不得了,但国家在军事上却越来越弱,天天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按在地上摩擦。”
“那时候的儒家,有些人过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把很多正常的人情私欲都当成洪水猛兽,导致整个社会思想僵化,缺乏进取心。”
“比如,王安石变法,本来是为了富国强兵,但就因为触动了一些保守儒生和士大夫的利益跟观念,被他们用各种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理由拼命反对,最终功败垂成。”
“更别提那些荒谬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这简直就是对人性的摧残!”
周墨的声音都高了八度,“您的学说教导人们仁者爱人,要正视生命,尊重生命,结果却被扭曲成了禁锢女性、扼杀生机的思想,让多少女人为了一点虚名,就白白付出了生命!”
孔子一直默默听着,没有打断周墨。
他的脸色,随着周墨的讲述,逐渐变得凝重。
眉头不知不觉间已经深锁,眼中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沉沉的叹息。
他似乎在思考,在衡量,他的仁与礼,为何会走向这样的歧途。
周墨也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激动了,稍微缓和了语气。
“当然,我不是说您的学说不好,这些都是后世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曲解了您的本意。”
“在绝大多数时候,您的学说依然是维持我们这个民族社会秩序、教化民众的基石,影响了我们几千年。”
“只是,它也确实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演变。”
为了让孔子更直观地理解这几千年的沧桑,周墨打开了平板,找出了从春秋时期到现代的历史纪录片。
影像开始流动,从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统一与辉煌;从三国的分裂,到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从隋唐的盛世,到宋元的交替;再到明清的兴衰,近代战争……一幕幕历史画卷在孔子眼前展开。
屏幕上,刀兵相接、血流漂杵的战争场面,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士族大家的生活起居,黎民百姓的艰苦生存,以及一次次外族入侵带来的亡国之痛,都在孔子眼前一一闪过。
孔子看着画面,表情从最初的凝重,渐渐转化为震惊,最后归于一种深沉的悲悯与思考。
他看到了华夏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看到了文明的传承与断裂,也看到了他所提倡的仁政在某些时期的缺失和无力。
当画面转到近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以及后来的军阀混战和惨烈的抗日战争时,孔子那双宽大的手,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