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的声音不大,但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所有人的视线,一下子全钉在了康熙和乾隆身上。
乾隆的脸憋得通红,一个字也挤不出来。
他脑子里全是纪录片里的画面,洋人的炮火轰开大沽口,八里桥的骑兵在排枪前一排排倒下。
那股子憋屈和无力感,又冲了上来。
康熙倒是冷静,他紧紧盯着屏幕,像是要穿透屏幕看见周墨本人。
周墨没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继续对着话筒开口:“别的朝代,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慢慢来,可以先吃饱饭,再练兵。但你们不行。”
“你们那时候,洋人的铁甲船就快堵到家门口了。他们的炮,打得比你们的红衣大炮远得多,也准得多。你们最得意的八旗兵,在人家的机枪面前,连冲上去的机会都没有。”
周墨的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扎在两个清朝皇帝的心口上。
“所以,你们没时间按部就班地种地攒家底。唯一的活路,就是走捷径。”
“捷径?”康熙抓住了这个词。
“对,捷径,当然也是我个人认为。”周墨的语气冷了下来。
“第一,不惜代价,从洋人手里买,偷也行,把他们最新的枪炮搞到手,拆开来仿造。”
“第二,用新法子练一支新军,人不用多,但必须是装备和思想都最顶尖的。”
“第三,也是最要命的一点,禁了鸦片,那玩意儿不光掏空你们的国库,还要毁了整个民族的根!”
周墨停了停,给了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把那个最残酷的问题扔了出来。
“但是,这事有个死结,绕不开。”
会议室里安静得吓人。
嬴政、刘邦、李世民这些老油条,都已经猜到周墨要说什么了。
“我的能力,也就是这玉环的力量,靠的是你们治下百姓的生活。说白了,就是老百姓日子过得越好,我的力量就越强,能给你们带的东西就越多,你们能在现代停留的时间也越长。”
“要是你们把钱和资源全砸到军队上,那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好不起来,他们短期内看不见好,甚至可能因为加税过得更苦,那你们自然能从我这里得到的就少。”
周墨把大清面临的难题摊开在了桌面上。
“这就成了个死循环:老百姓日子差,你们从我这拿不到多少好处,强军就慢。等你们好不容易攒够劲了,想再来学点东西,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他说完就不再吭声,就这么隔着屏幕看康熙和乾隆,把这道无解的题丢给了他们。
会议室里,半天没人说话。
朱元璋摸着下巴,嘿嘿冷笑,纯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咱听懂了。这不就是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嘛。想造枪炮,就得加税;一加税,老百姓就活不下去;老百姓活不下去,周小子这儿就没法子帮你们。死局啊!”
朱棣则在康熙和乾隆身上来回打量,想看看这两个灭了他大明的后金皇帝,要怎么破这个局。
病房里,一直没说话的赵匡胤开了腔,声音沙哑:“舍小家,为大家。特殊时候,就得用特殊法子。”
“要是国都要亡了,老百姓吃点苦,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这是从皇帝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麻药劲过去不少,他脑子也清楚了。
他盯着屏幕,想了想:“不对,还有一个法子。民生,不光是吃饱穿暖。”
他这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勾了过来。
“周先生讲过,我大唐的盛世,是兼容并包。但大清……好像不一样。”
李世民的话说得很客气,但在场没一个傻子,都听得懂。
“民,是哪些民?大清的天下,有多少满人?又有多少汉人?”李世民这话,一下就捅破了窗户纸。
周墨在心里给李世民竖了个大拇指。
不愧是天可汗,一下就懂他的目的。
他要的就是这效果,他不能直接指使皇帝们干什么,但他可以利用规则,逼着他们往他想要的方向走。
康熙浑身一僵,乾隆的脸则瞬间白了。
他们懂了。
周墨的潜台词,那个所有人都装没看见的要害,被李世民毫不客气地拎了出来。
大清想最快地提升这民生,最快的路子不是种地,也不是减税。
而是改变对汉人的国策!
是给他们同等的地位,是废掉那些不平等的规矩,是真把他们当成国家的根基,而不是被征服的奴才。
只要汉人的地位提上来,那转化出来的民生将是海量的!
可这对把满洲根本当命根子的他们来说,和刨自家祖坟没区别。
这比跟洋人开战都让他们害怕。
乾隆的呼吸都粗了,拳头攥得死紧。
现在让他去跟那些“尼堪”低头?比杀了他还难受!
康熙的反应完全不一样。
这十五岁的少年皇帝,惊了一下之后,心里就开始飞快地盘算。
他没理会旁边快憋死的乾隆,也没管其他皇帝是什么表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